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异常之大,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建立健全“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政府力量、扩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体质和形势的总体框架。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结构性矛盾下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就业 结构性矛盾 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毕业生
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异常之大,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建立健全“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政府力量、扩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体质和形势的总体框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番职)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形势下不断进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使其毕业生就业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仍然高达99%,就业质量在逆境中不断提升。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结构性矛盾下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1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就业服务是“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劳动者就业,保障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改善失业者的生存状况与条件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1]我国的就业服务共经过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模式,分别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分模式、改革开放时期的双向选择模式、市场经济时期的自主择业模式”。[2]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与社会、学校等参与相互补充而构成,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体系”,[3]“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各自职能,协调一致、有效对接,形成齐抓共管、整体优化的格局”,[4]其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企业、职业介绍机构和学生。
1.1 加强认识,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1.1.1 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五大板块”。广番职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职业设计为导航、就业指导为辅助、平台搭建为帮手、毕业生跟踪为反馈、绩效评估为考核五大板块组成的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1.1.2 坚持“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广番职始终坚持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形成了校级和教学单位共抓的两级就业工作体系。2013年4月25日,我校领导孟源北书记和张连绪校长与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签订了《2013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认真贯彻落实《责任书》的各项责任条款。2013年4月27日院长张连绪与各系(院)主任在学校2013年就业工作会议上签订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就业工作成效作为综合考核相关单位负责人的重要内容。
1.1.3 形成就业工作规范化考核。2004年,广番职就已制定了《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细则》,首次对专项工作进行规范量化考核,并每年拨专款2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在此基础上,我校根据不同时期就业工作要求,不断调整考核细则,2012年、2013年,学院分别重新修订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方案》(2013年为第八次修订),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管理机制。
1.2 认真落实“四到位”要求,加强制度建设
1.2.1 机构设立到位。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广番职于2001年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4月,结合学校人事变动实际,调整了校就业领导小组成员。
1.2.2 人员配备到位。在队伍建设上,广番职重视师生比例和人员业务培训。学校2012级毕业生人数是3394人,按照“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应按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配备”的标准,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现有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力(含在读)人员5人,比例为71%,参加过国家和省就业工作人员培训的有6人,比例为86%。
1.2.3 经费投入到位。在经费方面,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将就业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2012、2013年,我校分别一次划拨就业指导专项经费40万、毕业生跟踪专项经费20万、毕业生绩效评估奖金20万、毕业生费用20万、麦可思跟踪调查费用12万,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费25万(广州市拨10万、学校拨15万),学校每年均有127万经费扶持(不含广州市拨款经费),主要用途为:走访企业、毕业生跟踪、系(院)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学院开展职业辅导活动月、供需见面会、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日常管理等。
1.2.4 场地建设到位。2005年,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已参照省就业指导中心要求建设了专门的办公场地:就业工作办公室(资料室)约100平米;就业与职业技能服务厅约150平米,就业与职业技能服务厅采用前台式设计,为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和职业培训考证提供便利,提供各类电子信息、报刊阅览和就业咨询等功能,可容纳100人,集会议报告、招聘会、分点面试等一体化功能设计,是学校为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专门建设的“双选”平台。
2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与改革成效显著
2.1 就业工作成效突出 第一,我校近两年的就业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数。2012年我校初次就业率为98.52%,2013年本校初次就业率为99%。第二,我校在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同时,不断对就业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我校每年都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满意度调查,根据各系院提交的2012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6%,对就业现状满意度为91%,聘用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88%。第三,毕业生创业成效显著。近年来,我校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计划,不断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设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批设立40个项目,20个获省级立项,学校资助20万元,成功创业毕业生达14人。
2.2 就业特色工作显著 自2003年起,每年10-12月期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职业教育为内核的职业辅导活动,加强我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营造“关注职业发展、探索职业规划、探讨就业问题”的良好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此项活动开办十年来已有十四万多人次参与了此系列活动。
3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措施
3.1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没有专职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报名学生数量不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整改措施 针对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制定如下整改措施:第一,加大对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经费投入和职业指导培训力度,建设一支职业化、专门化的高素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第二,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对“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宣传、组织力度;第三,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实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优,打造一个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度高的新局面切实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形成全校共同为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而努力的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珉.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孙源,李业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2(5):244-245.
[3]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4):144-145.
[4]孙丽园.论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103-106.
关键词:高职就业 结构性矛盾 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毕业生
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异常之大,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建立健全“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政府力量、扩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体质和形势的总体框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番职)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形势下不断进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使其毕业生就业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仍然高达99%,就业质量在逆境中不断提升。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结构性矛盾下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1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就业服务是“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劳动者就业,保障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改善失业者的生存状况与条件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1]我国的就业服务共经过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模式,分别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分模式、改革开放时期的双向选择模式、市场经济时期的自主择业模式”。[2]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与社会、学校等参与相互补充而构成,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体系”,[3]“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各自职能,协调一致、有效对接,形成齐抓共管、整体优化的格局”,[4]其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企业、职业介绍机构和学生。
1.1 加强认识,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1.1.1 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五大板块”。广番职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职业设计为导航、就业指导为辅助、平台搭建为帮手、毕业生跟踪为反馈、绩效评估为考核五大板块组成的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1.1.2 坚持“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广番职始终坚持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形成了校级和教学单位共抓的两级就业工作体系。2013年4月25日,我校领导孟源北书记和张连绪校长与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签订了《2013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认真贯彻落实《责任书》的各项责任条款。2013年4月27日院长张连绪与各系(院)主任在学校2013年就业工作会议上签订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就业工作成效作为综合考核相关单位负责人的重要内容。
1.1.3 形成就业工作规范化考核。2004年,广番职就已制定了《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细则》,首次对专项工作进行规范量化考核,并每年拨专款2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在此基础上,我校根据不同时期就业工作要求,不断调整考核细则,2012年、2013年,学院分别重新修订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方案》(2013年为第八次修订),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管理机制。
1.2 认真落实“四到位”要求,加强制度建设
1.2.1 机构设立到位。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广番职于2001年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4月,结合学校人事变动实际,调整了校就业领导小组成员。
1.2.2 人员配备到位。在队伍建设上,广番职重视师生比例和人员业务培训。学校2012级毕业生人数是3394人,按照“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应按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配备”的标准,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现有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力(含在读)人员5人,比例为71%,参加过国家和省就业工作人员培训的有6人,比例为86%。
1.2.3 经费投入到位。在经费方面,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将就业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2012、2013年,我校分别一次划拨就业指导专项经费40万、毕业生跟踪专项经费20万、毕业生绩效评估奖金20万、毕业生费用20万、麦可思跟踪调查费用12万,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费25万(广州市拨10万、学校拨15万),学校每年均有127万经费扶持(不含广州市拨款经费),主要用途为:走访企业、毕业生跟踪、系(院)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学院开展职业辅导活动月、供需见面会、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日常管理等。
1.2.4 场地建设到位。2005年,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已参照省就业指导中心要求建设了专门的办公场地:就业工作办公室(资料室)约100平米;就业与职业技能服务厅约150平米,就业与职业技能服务厅采用前台式设计,为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和职业培训考证提供便利,提供各类电子信息、报刊阅览和就业咨询等功能,可容纳100人,集会议报告、招聘会、分点面试等一体化功能设计,是学校为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专门建设的“双选”平台。
2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与改革成效显著
2.1 就业工作成效突出 第一,我校近两年的就业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数。2012年我校初次就业率为98.52%,2013年本校初次就业率为99%。第二,我校在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同时,不断对就业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我校每年都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满意度调查,根据各系院提交的2012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6%,对就业现状满意度为91%,聘用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88%。第三,毕业生创业成效显著。近年来,我校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计划,不断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设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批设立40个项目,20个获省级立项,学校资助20万元,成功创业毕业生达14人。
2.2 就业特色工作显著 自2003年起,每年10-12月期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职业教育为内核的职业辅导活动,加强我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营造“关注职业发展、探索职业规划、探讨就业问题”的良好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此项活动开办十年来已有十四万多人次参与了此系列活动。
3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措施
3.1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没有专职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报名学生数量不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 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整改措施 针对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制定如下整改措施:第一,加大对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经费投入和职业指导培训力度,建设一支职业化、专门化的高素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第二,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对“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宣传、组织力度;第三,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实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优,打造一个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度高的新局面切实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形成全校共同为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而努力的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珉.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孙源,李业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2(5):244-245.
[3]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4):144-145.
[4]孙丽园.论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