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群文阅读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自实施新教材教学以来,语文人对新旧教材的区别以及在教法、学法、关于新教材使用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上还存在一定困惑,特别是关于文体教学与群文阅读之间是否矛盾存在困惑.如群文阅读力求在一个单元内打破文体,把单篇或多篇文本按照主题思想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令大家困惑的是,不同文体的课文组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的单元组合,为此,文体教学还要不要重视,知识结构还要不要落实,教师该如何把握教学实践的尺度.
其他文献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中的一字一句都凝聚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情感在散文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表达,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内涵.另外,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情感的教育,因为情感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极为重要.本文将以《我与地坛》一文为例来展现散文的情感教学.
期刊
壮志类古诗词是诗坛上一朵苍翠、刚劲的奇葩,看之则感花叶奔放,提神爽气;闻之则觉沁人心脾,心胸激荡.品读这些诗词,我们会和高尚的斗士、志士交谈、融合,感受他们胸襟开阔、壮志凌云的人生追求,也必将提升我们的思想高度和心灵温度.那么,这些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笔者结合曹操的《观沧海》、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杜甫的《望岳》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诗词,浅析如下.
期刊
备课是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通常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需要讲授课程的架构和设想,正如著名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学专家卡耐基在相关著作中曾表明:“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换句话说,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科学的备课技巧与方法,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课堂表现,更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同样,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绝对离不开切合文本的备课方法和贴近教材、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备课并进行高效的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在厘清单元目标的前提下,以目标定教法和学法是上好课的前提;其次,
期刊
群文阅读体现广度亦需深度,有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然而,群文阅读背景下,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极易浮于表面.如何让群文阅读走向深入,还原比较是让阅读趋于深刻的可行方法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还原艺术曲笔,比对生活真实;还原差异版本,比照创作初衷;还原时代背景,比量创作心路.这样的尝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水平.
期刊
文言文在统编版教材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与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理解与设计中,从“文本解读,眼中有文本;内容选定,眼中有角度;教学设计,眼中有方法;教学实施,眼中有学生”四个维度出发,可以实现文言文教学的“言意共生”.
期刊
散文是作者情感的凝练与表达,散文中有些句子看似寻常,但若细细品味一番,却会有意想不到的体会.对于散文,我们必须要立足文本,抓住文中句子,细细分析与体会.在分析作者情感的时候,不可抛开文章,忽略作者本身的情感表达.很多同学读不懂散文,原因正在于阅读时抛开了文本,失去了分析的依据,自然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了.本文将以《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来说明,必须要立足文本,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传递的情感.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着重于对文本中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实则很多文本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主义色彩.这是作者主观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可以为文本营造出非同凡响的意境,极大地润色文本,学生在阅读此类文本时也会同时产生诸多联想和想象.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大胆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提升想象力,对于学生用文字创造出合理的意境有很大帮助.那么就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为例,谈一谈如何紧扣文本提升想象力.
期刊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自读课部分的比重有所增加,如何上好自读课呢?“以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充分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合作探究,真正落实自主阅读,让阅读真实发生在课堂.下面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自读课《梦回繁华》为例,重点讲讲“以生为本”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自读课中的实际运用.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是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孙绍振先生说:“文本分析的对象是文本的矛盾.”受此启发,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留心观察课文中的矛盾处,下面笔者就从矛盾处入手,谈谈如何深化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进而实现课标的要求,真正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的启示.
期刊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以至于文章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rn教材编者认为文章“借用一次美好的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恶”(温儒敏、王本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53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