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与优势后,需理性、客观地分析当前存在的具体工作问题。即针对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与时俱进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于表面化、管理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尚未获得充分发挥三个主要问题,校方应注重思政教育管理人员的现代意识形态的引导。同时,积极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管理模式,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优化思政教育管理环境。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166-02
  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在推进、落实、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动态性、现实性与多变性。其中,环境要素、人为要素会成为思政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要素。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需以人的健康发展为关键,认识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复杂性。中职院校在强调利用技术手段改善工作问题,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改革与思想变革。相关人员应以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思政教育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并处理好工作中必须面对的复杂人际关系。
  一、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育管理的融合优势与价值
  (一)有助于多样化地开展中职教育
  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是中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积极因子,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教育效能、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技术在思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可方便人员扩展与丰富管理模式,并对现有的管理流程的颠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管理人员在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同时,可在线上实现大面积、高效率的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管理人员可利用不同的平台、渠道、方式与方法等,多样化地开展中职教育工作,并将其思政教育管理渗透到学生成长与学习的方方面面。
  (二)易于了解与掌握管理对象的思想动态
  基于互联网平台,思政教育管理人员可全面、全方位收集管理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行为特征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此具备更加明确的方向,对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从教育与管理的本质上来讲,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个体意识形态的工具。基于网络平台与互联网技术,管理人员可全面了解与掌握管理对象的思想动态,以此增强最终工作行为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只有了解具体人员的思想动态,才能发挥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效力,做到因材施教、對症下药,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与管理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与时俱进性
  目前,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过于理论化、书本化,未充分考虑到现实社会背景的变化。管理人员的思维意识、观点等缺乏一定的与时俱进性,不能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准确且及时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无法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功能与价值,不利于提高管理质量,更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于表面化
  任何领域的变革与创新,都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社会彻底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此形势下,教育领域必须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对接,以此充分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但目前中职院校在思政教育管理中的技术使用缺乏一定的深刻性与实效性。更多情况下,只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搜索与下载教学素材,而没有将其深入渗透到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
  (三)管理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尚未获得充分发挥
  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获得管理对象的认可、支持与配合,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中职院校需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无法凸显管理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导致整个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产生明显的滞后性、散漫性。管理人员以主观意识与经验所制定的制度、决策、方案,根本无法激发管理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带有强制性特征的制度、规则、条例等,只能形成表面化的约束力,并不能深层激发管理对象的内在驱动力。
  三、“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思政教育管理人员现代意识形态的引导
  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在具体开展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中职院校需认识到管理者在整个工作安排中的作用。即辅导员、思政教师等管理主体与学生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处理中,管理人员的思想品质、行为品质是关键的两大影响要素。和谐的关系,易于形成有序的管理情境。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思政教育管理效果。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思政教师的教育机制培训。校方需认识到观念导向行为,注重思政教育管理人员的现代意识引导。在强调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管理主体的业务能力、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应引导他们建立大数据思维与现代思维,即以现实背景为参考,动态、及时、科学地优化管理内容与管理模式。且能够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竞争局势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将其现实要素科学地融入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以此避免思政教育管理人员过于本本化、理论化,将管理与教育剥离出现实社会。中职院校需组织相关人员积极进行网络化的学习与培训,令他们基于互联网平台及时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与动态,且逐渐具备一定的敏锐洞察能力。如从网络生态中发现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并有针对性、方向性地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管理对象的思想问题为着力点,科学创新管理模式与工作方法。以此,在保证思政教育管理人员整体意志的先进性、现代性的基础上,有序、顺利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积极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中职院校所开展与跟进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需展现出显著的科学性、智慧性、智能性。即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的融合,逐渐形成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新管理模式。校方管理层、决策层需从教育、管理两个维度出发,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对教育工作者进行科学的管理。中职院校可通过建设智慧化的管理系统,将“互联网+思政教育”新型管理模式落到实处。如以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自由论坛、信息共享与反馈、电子意见箱等几个模块为核心,建设现代化、智慧化的思政教育管理系统。基于网络平台、高效率、高质量地安排工作,并收集一切具有密切关联性的信息。逐渐弱化管理主体主观经验与判断,应基于大数据分析思政教育管理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并逐渐生成具备高度可行性与优势的新策略、新方案。中职院校可在信息共享与反馈模块中,发布最新的政治策略、制度、政治观点等,并鼓励所有教职工、学生积极表达观点与立场,确保从中探析到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势与不足。保证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方向的正确性、管理手段的先进性,且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特色及时更新观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价值,助力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获得显著提升。
  (三)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优化思政教育管理环境
  关于中职思政教育工作问题的思考,相关人员需对角色定位与转化建立新的思考。即相对于学生,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可定位成管理者;相对于校方来讲,是被管理的对象。中职院校需辩证分析与研究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并能够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地进行创新与改革,即中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积极优化思政教育管理环境。面向中职生开展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校方需督促思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科学创新教学模式。同时,管理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彼此配合,相关促进,為学生创建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自由且健康的言论表达空间。同时,中职院校需制定系统化、现代化的培训平台,不断提升管理主体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优质、科学的学习环境与成长背景。而这里所强调的立德树人,不单一以学生为教育对象,需将教职工归纳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中职院校需利用科学的培训,帮助教职工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并建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形成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行业使命感,即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己任,自主创新教学与管理模式,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管理效应,培养出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管理人员需致力于打造一个自由、和谐、健康、法治的管理环境,使校内所有人员客观表达政治观点、积极改善自身的思想问题。基于环境的改变,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管理目标。
  总之,“互联网+”时代下,中职院校需切实发挥技术力量的实力与价值,即将互联网技术深入渗透到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进而达到丰富管理模式、合理扩充教育内容的目的。同时,中职院校需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现代化、智慧化的教育与管理环境,基于管理对象充分的自由,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促使中职院校利用思政教育这一管理工具,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教育人才,以及具备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龚舰.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记者观察,2019(32):110.
  [2]吴丽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9(7):42,61.
  [3]赖晓玲.互联网时代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智库时代,2019(28):176,178.
  [4]谭欢.高校舆情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中高职融通的核心和关键是课程融通,以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方向)中高职融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问题,有针对性地
[摘 要] 在税费计算与缴纳课程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课堂教学方式与线上互联网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借助云班课平台,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创设职业场景,建设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专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元互动性、可参与性以及可拓展性,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税费计算与缴纳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税费计算与缴纳;混合式教学模式;云班课平台   [
[摘 要] 在技工院校渗透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独特性。以数学课程为例,概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总结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期为课程思政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数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食品工艺学是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对于学生从事食品行业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学好这一学科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产教结合是将理论教学融于企业生产当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产教结合;中职生;食品工艺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
[摘 要] 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虽说相较于以往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了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分析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路径。  [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学生社团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手段,也是学校积淀文化底蕴、营造人文特色、打造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以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推出,为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革新和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课标对“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研制学业相关的质量标准,彰显职教特色,并以此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从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特点着手,分析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发展现状,阐述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路径及方法,促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摘 要]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特殊的办学模式之一,基于西藏不同的文化语言以及教育背景,西藏中职班的教学存在着相应的障碍,电气专业的教学课程也同样存在着问题。教育事业被社会各界关注,西藏地区的中职教育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电气专业在西藏中职教育中属于较为热门的专业,将学生就业作为导向,运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开展电气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工学结合为背景,深入分析了中职专业电气教学的问题
[摘 要] 参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求,首先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让乡镇成人学校为农村建设服务”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提高乡镇成人学校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效用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包括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科研与产业融合、建设新型产业经营主体、落实智慧支撑、重视科技创新等,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落实带来新的启发和有效帮助。
[摘 要] 思政课是教师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重要课程,关乎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感情、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有效开展思政课育人活动,成为教师要解决的教书育人问题之一。其中,新媒体是思政课教改的重要情境及资源聚合媒介,“新媒体+”教学模式具有虚拟性、互动性、数据性、网络化、超文本等特征,可拓展思政教育路徑,为搭建混合式课堂奠定基础。通过探析新媒体环境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