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以数学课程为例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r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技工院校渗透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独特性。以数学课程为例,概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总结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期为课程思政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数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82-0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体现的是育人格局形式的升华。为了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落到实处,对于其实践方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根据课程思政的定义可知,课程思政强调“全”的概念,即各类课程均可以开展课程思政。同时,课程思政突出“协同”的特点,即“协调”和“同步”,课程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是相互协调的,且一定是同步进行的。
  (二)课程思政的本质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其本质就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2]。从古至今,一个人的“德”都是人们所最为重视的。一个人的知识多少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在社会中获得优质资源,而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在社会中取得立足之地。课程思政的开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落脚点,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才不会沦为“形式主义”。
  (三)课程思政的思维
  课程思政的思维是科学与创新。课程思政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突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事物,学生通过渗透课程思政的课程学习,应当掌握使用正确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其科学性。课程思政强调各类课程均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新载体,让思想政治教育“活”了起来,这与传统的思政课程相区别,体现了其创新性[3]
  二、课程思政在数学课程中的实践
  数学课程是一门探究数字、符号、图形之间逻辑关系的科学性课程。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教师会非常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4]。课程思政在数学课程中的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
  分析课程知识特点,有效提取与之相关联的课程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之一。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其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等思政理论里面提取,具体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数学课程在讲解“实数的大小”时,引入了“数轴”这个数学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大小”的概念: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大。直接比较-1和1的大小,学生难以理解,但将-1和1画在同一个数轴上,根据定义,学生可以立即得出-1小于1的结论,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形结合是利用可视化的图形来解释抽象化的数字或符号,这就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2.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数学课程中“交集”的概念: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由概念可知,“交集”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运算关系,其运算方法本质上就是求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部分。此处的“公共部分”体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同时,对于集合中的单个元素,其又体现了事物的“个性”,这就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数学课程中“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上某个区间内,如果对于任意的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函数在该区间内为单调增函数,反之,都有f(x1)>f(x2),则函数在该区间内为单调减函数。由概念可知,函数的单调性在具体某个区间内是可以被确定的。但是,对于整个定义域,函数既可能是增函数,又可能是减函数,其单调性是不能够被确定的,这就体现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提取了关键思政元素后,如何将思政内容巧妙地在数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无缝切入也是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点之一。
  1.在教学目标中切入
  数学课程的授课课程遵循严谨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开篇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明确本节课程的立足点。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中加入思政教育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本节课的思政教育内容。这一方式有助于学生带着思政目标去学习课程知识,在学習过程中自主找寻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联系。   2.在讲解过程中切入
  在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必定与专业知识内容是相关联的。所以,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切入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讲解“交集”概念后,可以紧接着切入“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思政内容,然后再继续后续教学环节。这一方式,学生预先不知道本节课的思政内容是什么,而是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并引出思政内容后,才逐渐体会到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思政内容。
  3.在课堂小结中切入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必备的教学环节。对于数学课程,在这个阶段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例题分析和随堂练习,对知识点有了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中一边回顾本节的知识要点,一边切入思政内容。这一方式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充分,此时引入思政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思政内容。
  三、课程思政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通过在数学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程,思政的载体也是课程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区别在于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程,而思政课程的主体是思政。课程思政是在课程内容中渗透思政内容,而且这些思政内容的载体必须是课程内容,即思政内容是根据课程内容来设置的[5]。以数学课程为例,“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是根据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的相关内容提炼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先做好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然后从相关知识内容中寻找思政内容的切入点,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因此,优秀的课程思政本质是一门优秀的专业课程,同时渗透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内容,将课程内容升华到了“育人”的层次。
  (二)课程思政应该是潜移默化,应该是日积月累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将思政内容融合进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思政知识。最佳的效果就是学生明白了思政内容所阐述的意义,却未察觉自己是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只认为是专业知识的迁移和升华。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需要注意思政内容的切入点,要与专业知识的讲解无缝对接,且思政内容的文字表达,在保证严谨的前提下,尽可能通俗易懂。不建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等抽象的思政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
  另外,课程思政的思政内容不宜过于泛滥,而应该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少数几个适合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不断在整个课程中给学生重复讲解,日积月累,这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政内容真正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以数学课程为例,在整个数学课程中,不断重复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随着时间的积累,即使学生不能表达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但学生会在潜意识中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类事物,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应该是系统化的
  现阶段的课程思政,每门课程的思政内容基本是任课教师自我的选择。思政内容是否适合在该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内容是否适合在该年龄阶段学生中渗透,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理解。这样的课程思政是零散的,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课程思政应该是系统化的。对于人文历史相关的各类课程,其课程思政适合滲透“爱国主义”和“工匠精神”等精神层面上的思政内容;对于自然科学相关的各类课程,其课程思政适合渗透“马哲”“方法论”和“唯物主义”等思维层面上的思政内容。系统化的课程思政需要依赖学校的统一规划,需要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实现系统化。
  (四)课程思政的成效取决于教师自身思政知识的积累
  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本身对思政知识的积累和理解程度。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教师本身不具备完善的思想政治知识,必然无法将课程思政的效果落到实处。所以,在课程思政大力践行的当下,对教师的思政知识培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保持“学无止境”的状态去不断积累思政知识,同时“多想”“多思”“多问”,以保证准确理解思政知识。
  四、小结
  课程思政不是浪潮,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理解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思考课程思政。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教育的力量,共同培育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博.全人教育视角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97-99.
  [2]王鸿.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16-218.
  [3]文道群,芦智龙.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156-158.
  [4]邢喜民.数学史与大学数学课程思政[J].科技视界,2020(33):44-45.
  [5]黄裙燕,俞海燕.基于从数学文化角度分析高职数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92-93.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桥梁,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具有与职业相对应的产业属性.大冶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大冶职校)由于受社会发展形势和周边
[摘 要] 合理的情境创设对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础,更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如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为课堂添活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多媒体情境,为课堂添趣味;创设实践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真正发挥
[摘 要] 任务引领型教学就是要将某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作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将通过思考、讨论、辨析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通过呈现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效果,取代了以往将考试以及测验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依据。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通过将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引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岗位工作体系。  [关 键 词] 任务引领;工业
[摘 要] 随着高尔夫运动院校教育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扩大,探寻一些在高尔夫运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升高尔夫运动专业的教学成效。通过十多年中职教学实践,继承创新,总结经验,介绍了一些不错的方法,希望对高尔夫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帮助。  [關 键 词] 训练教学法;封闭式训练;随机训练;自主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声乐艺术是文化意识形态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声乐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声乐演唱有很多方法,将这些方法融合起来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在中职声乐教学中也应该清楚认识这一点,促进多种唱法的共融,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主要对中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声乐教学;多种唱法;共
[摘 要] 相对于传统体育课堂来说,学生自发自组的体育社团更具开放性,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体育锻炼的人性化。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在提升学生参与度、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当前我市中职体育社团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体育社团活动的高效开展。基于此,从课外体育活动的含义入手,对当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
[摘 要]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下,学前教育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对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只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才能保障学前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但目前,中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成为社会紧缺资源。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目标,而大量研究表明元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阅读水平,将其应用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元认知策略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相关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元认知策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中高职融通的核心和关键是课程融通,以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方向)中高职融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问题,有针对性地
[摘 要] 在税费计算与缴纳课程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课堂教学方式与线上互联网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借助云班课平台,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创设职业场景,建设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专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元互动性、可参与性以及可拓展性,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税费计算与缴纳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税费计算与缴纳;混合式教学模式;云班课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