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提供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小针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两个月总有效率为90%。此外,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病程长、体重重及关节畸形严重等(OR分别为5.067、50.354及2.855)。
结论: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根据患者病程、关节畸形程度等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更能发挥其疗效。
关键词:小针刀疗法 膝骨性关节炎 疗效 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527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23-01
骨性关节炎(又称之为老年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破坏为主的退行性疾病,其中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8.3%,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8.5%[1]。目前临床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以手术及药物为主,效果均不是很理想。在这种形势下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小针刀疗法被提出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且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膝骨性关节炎病情复杂且多变,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2]。本研究对我院接受小针刀治疗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小针刀疗效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月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病理诊断等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精神异常等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在46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62.6±2.5岁,病程在3个月至32年之间,平均病程10.3±1.3年。双侧20例,单侧40例。
1.2 方法。本组60例患者均行小针刀疗法,术前对患者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术时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位,保持膝关节屈曲70至80度,消毒布巾,利多卡因(浓度为2%,剂量5至10毫升)局麻从膝关节骨刺及压痛点入路进针,进针后行推铲、松解等操作,完成上述工作后经由针眼注入祖师麻注射液(2至4毫升)及醋酸曲安奈德(2至5毫升),用创可贴盖住针眼。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术后一个月、两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基本不受限制;有效: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及关节不变或加重。
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病变点个数、关节畸形程度、影像学分级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两个月疗效 治疗后一个月显效52例(86.67%),有效5例(8.33%),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治疗后两个月显效50例(83.33%),有效4例(6.67%),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
2.2 疗效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疗效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n(%)]
影响因素
有效
无效
合计
P值
性别
男
21(87.5)
3(12.5)
24
女
33(91.67)
3(8.33)
36
P>0.05
体重
50至70kg
10(100)
0(0)
10
70至80
28(93.33)
2(6.67)
30
80及以上
16(80)
4(20)
20
P<0.05
关节畸形
内外翻急性屈曲挛缩在5及以下
47(92.16)
4(7.84)
51
5至10之间
5(83.33)
1(16.67)
6
10至15之间
2(66.67)
1(33.33)
3
P<0.05
病程
3个月至3年之间
3(100)
0(0)
3
3至10年之间
30(88.24)
4(11.76)
34
10年及以上
21(91.30)
2(8.70)
23
P<0.05
2.3 疗效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把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病程、关节畸形程度等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长、体重重、关节畸形程度大的OR值分别为5.067、50.354及2.855。见表2。
表2 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主要因素
β
X2
P值
OR
病程(长)
(以10年为参照组)
1.623
14.784
0.038
5.067
关节畸形
内外翻急性屈曲挛缩在5及以下
1.643
5.805
0.001
5.182
5至10之间
1.121
5.760
0.011
3.065
10至15之间
3.968
12.865
0.000
50.354
体重
(以80kg为参照组)
0.985
3.658
0.036
2.855
3 结论
小针刀疗法的指导理想为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具有针、刀的双重作用[3]。其中,刀具有铲除、松解等功能,让局部粘连情况松解,能准确、有效的清除掉膝骨性关节炎局部炎症,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针可刺激经络气机,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疏散痹阻、壅滞,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本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经小针刀治疗后,术后一个月显效率为86.67%,总有效率为95%,术后两个月显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0%。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影响疗效的体重、年龄、性别、关节畸形程度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治疗的主要因素有病程长、体重过胖及关节畸形严重,OR值分别为5.067、50.354及2.855。为此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小针刀治疗方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雷.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
[2] 朱定钰.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3] 宋素艳,张晓玲.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08):1071,1100
[4] 杨国峰,曹新凤.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0):790-792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小针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两个月总有效率为90%。此外,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病程长、体重重及关节畸形严重等(OR分别为5.067、50.354及2.855)。
结论: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根据患者病程、关节畸形程度等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更能发挥其疗效。
关键词:小针刀疗法 膝骨性关节炎 疗效 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527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23-01
骨性关节炎(又称之为老年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破坏为主的退行性疾病,其中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8.3%,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8.5%[1]。目前临床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以手术及药物为主,效果均不是很理想。在这种形势下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小针刀疗法被提出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且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膝骨性关节炎病情复杂且多变,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2]。本研究对我院接受小针刀治疗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小针刀疗效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月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病理诊断等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精神异常等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在46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62.6±2.5岁,病程在3个月至32年之间,平均病程10.3±1.3年。双侧20例,单侧40例。
1.2 方法。本组60例患者均行小针刀疗法,术前对患者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术时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位,保持膝关节屈曲70至80度,消毒布巾,利多卡因(浓度为2%,剂量5至10毫升)局麻从膝关节骨刺及压痛点入路进针,进针后行推铲、松解等操作,完成上述工作后经由针眼注入祖师麻注射液(2至4毫升)及醋酸曲安奈德(2至5毫升),用创可贴盖住针眼。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术后一个月、两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基本不受限制;有效: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及关节不变或加重。
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病变点个数、关节畸形程度、影像学分级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两个月疗效 治疗后一个月显效52例(86.67%),有效5例(8.33%),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治疗后两个月显效50例(83.33%),有效4例(6.67%),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
2.2 疗效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疗效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n(%)]
影响因素
有效
无效
合计
P值
性别
男
21(87.5)
3(12.5)
24
女
33(91.67)
3(8.33)
36
P>0.05
体重
50至70kg
10(100)
0(0)
10
70至80
28(93.33)
2(6.67)
30
80及以上
16(80)
4(20)
20
P<0.05
关节畸形
内外翻急性屈曲挛缩在5及以下
47(92.16)
4(7.84)
51
5至10之间
5(83.33)
1(16.67)
6
10至15之间
2(66.67)
1(33.33)
3
P<0.05
病程
3个月至3年之间
3(100)
0(0)
3
3至10年之间
30(88.24)
4(11.76)
34
10年及以上
21(91.30)
2(8.70)
23
P<0.05
2.3 疗效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把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病程、关节畸形程度等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长、体重重、关节畸形程度大的OR值分别为5.067、50.354及2.855。见表2。
表2 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主要因素
β
X2
P值
OR
病程(长)
(以10年为参照组)
1.623
14.784
0.038
5.067
关节畸形
内外翻急性屈曲挛缩在5及以下
1.643
5.805
0.001
5.182
5至10之间
1.121
5.760
0.011
3.065
10至15之间
3.968
12.865
0.000
50.354
体重
(以80kg为参照组)
0.985
3.658
0.036
2.855
3 结论
小针刀疗法的指导理想为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具有针、刀的双重作用[3]。其中,刀具有铲除、松解等功能,让局部粘连情况松解,能准确、有效的清除掉膝骨性关节炎局部炎症,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针可刺激经络气机,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疏散痹阻、壅滞,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本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经小针刀治疗后,术后一个月显效率为86.67%,总有效率为95%,术后两个月显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0%。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影响疗效的体重、年龄、性别、关节畸形程度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治疗的主要因素有病程长、体重过胖及关节畸形严重,OR值分别为5.067、50.354及2.855。为此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小针刀治疗方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雷.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
[2] 朱定钰.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3] 宋素艳,张晓玲.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08):1071,1100
[4] 杨国峰,曹新凤.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0):79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