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一只电水壶的“成器之道”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羽说“茶有九难”,“器”便是一难。器,到底难在哪里?器,是将茶从干茶转化成茶汤的工具。器之“难”,难在如何选择合适的器物来获得理想的茶汤。当代的饮茶方式,基本延续了明清以来盛行的泡饮法,即以热水冲泡茶叶的方式来获取茶汤。一人独饮,二人对饮,或举办一场茶会,但凡喝茶,烧水壶都是一个必然却容易被忽视的存在。
  包豪斯(魏玛包豪斯大学,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任何茶器,都是为人而设计。烧水壶,是干茶与茶汤、泡与饮的连接。作为茶生活的“标配”,同其它茶器—样,承担着审美与实用的两大基本功能。好看和好用、外在与内涵,该如何兼顾?汀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它,是一只好看且有灵魂的电水壶。一问世,它就硬核吸粉,并成功地引领了一场时尚潮流。“茶素材”创始人庄景杨说,汀壶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只是因为它对美的崭新诠释,还因为造物者将心注入每一个细节,给使用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器,是造物者内心的投射。造物,即是修心。
  200多天。就为等一只壶
  手扶提梁,壶底落座,轻轻按下,“嘀”地一声,烧水就这样轻松地开始了。
  没多久,提梁重新被庄景杨握起。倾斜壶身,一道溜圆的水柱在半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激荡着盖碗中的茶叶翩翩起舞。壶平水止,干净利落。
  “今天的日子很特殊。”庄景杨一边出汤,一边微笑着说,笑容里带着点神秘。“四年前的今天(2016年3月21日),汀壶正式登陆京东众筹。3·21,就像赛前发令——3、2、1,Go!巧的是,那天也是苹果的新品发布会。”回想起汀壶走红前的日子,他记忆犹新。
  汀壶众筹项目的成功,出乎意料。“(项目)上线当天,8小时就实现了10万元的目标。不到24小时,就实现了300%的好成绩。最后,共筹集到资金近160万元。”欣喜之余,庄景杨也深感忧虑:“到时候产品出不来怎么向顾客交待”他同合伙人刘芳连忙赶往德州的代工厂。然而,他的担忧还是变成了现实。
  在约定好的时间内无法交出成品,意味着失信,有人担心被骗,便退了单,而他们也一度被误认为是诈骗。临近“3·15”,京东建议他们把筹到的钱都退还了,否则有可能会吃官司。公司挨个给所有参与众筹的顾客打了电话,征求他们的意见。令他欣慰且感动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再等,其中有客户还安慰他“快一年了还在折腾,还能骗到哪儿去!我们要的是壶,不是钱”。“截至2017年3月19日发完所有的众筹订单,一年下来退单率不到20%”。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赖,每隔一段时间,茶素材就会在订阅号上发布汀壶生产情况的最新进展及产品相关细节。2016年9月,经过长达200多天的漫长等待,第一台汀壶终于和素友(庄景杨对茶素材“粉丝”的昵称)们见面了!
  收到壶的素友,无不感到惊喜,因为颜值和品质全都超出了期望值,纷纷在微信朋友圈狂晒美照,而新订单也如雪片般飞来。一时间,汀壶成了人见人爱的网红。“这是对我们团队的认同,也是对美器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汀壶究竟有什么摄人心魄的魅力,让人如此执著地去等待去热爱?
  一只上得了台面的烧水壶
  “很简单,也很纯粹,创造汀壶,是自己喝水泡茶的需要。”庄景杨的回答很朴素,也很佛系。
  几乎所有人对烧水壶都有着刻板的印象:要么是灶上吐着热气的银白色铝壶,要么就是旅馆酒店里常见的不锈钢电水壶,讲究一点的,也不过是随手泡。“时代在变,生活在变,茶叶消费不断升级,审美也日趋精致优雅。但是,烧水壶却仿佛被边缘化或遗忘,仍然是千篇一律的傻大粗笨,老气横秋,而且烧水噪音大,用起来还不顺手,上不了台面。最不可或缺,却也最没存在感。最熟悉,却也最陌生。”
  他认为一只“上得了台面”的烧水壺除了好看,功能上应具备小容量、烧水快、出水利落、安静这四项基本特征。因此,如何打造“理想”的烧水壶,是庄景杨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与海归设计师刘芳联手的契合点。
  英国圣马丁设计学院硕士毕业的刘芳,在共创茶素材前,为RMG广告(后被WPP收购并入国际知名广告公司达彼思中国)的合伙人,曾为21Cake(廿一客)提供产品及品牌设计服务。她设计的产品,简洁明快,淡雅柔和,使人感到安宁温馨。纵然是食物或包装,也美得像艺术品。这一风格,后来在汀壶身上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庄景杨看到她的作品,心中顿时起了波澜,认定“这就是他想要的”。2014年10月,他们组建了项目团队,开启了造壶的途程。
  综观历代茶壶,形制、造型数不胜数,提梁、横把、端把是常见的式样。从小在福建茶乡长大的庄景杨倾心于硬提梁这一经典器型,但团队其他成员都认为这款式有些太传统,便否定了这一想法。一天,“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卢志荣来茶室喝茶,随口说了一句“桌上的器物都很平”。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让庄景杨豁然开朗:“既然如此,不如把硬提梁放上台面,与其它茶器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茶席也会变得更活泼。”他拿出私藏的日本小提梁金属壶,放在茶席上做个试验。事实证明,他起初的想法是可行的,硬提梁壶兼具美观和实用,大家也都重新投了赞成票。汀壶,就有了大致的轮廓,而硬提梁的设计正是它的灵魂所在。
  通常,提梁横跨壶肩,但汀壶的提梁,是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并从右肩延伸至壶底,就像是倒过来“J”。弧线转折,壶体上敞下敛,线条充满动感,仿佛在流动。而承载壶身所带来的厚实压手感,握持起来更妥帖舒适。最贴心的设计莫过于气孔,三个小圆孔低调地打在壶身,噪音低,且几乎没有水蒸气,即便不小心伸出手,也无烫伤之虞。
  四方端庄的壶座与壶身,构成“天圆地方”。“我们是把壶座当作壶垫来设计。这样一来,二者看起来就是统一的整体,壶即使离开壶座也不会显得突兀。”刘芳说。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除了提梁上集成的开关外,按压提梁也能启动烧水。这个巧妙的设计,为烧水增添了许多乐趣。“在电路板的精准控制下,200秒内,水‘不知不觉’就烧开了。”这被刘芳诗意地称之为“16英寸的安静”,高度契合了“静”之茶境,且富有“飕飕欲作松风鸣”的诗意。   烧水壶,总算走上了“台面”,而且还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细节的力量
  汀壶所1上的“台面”,不只是茶席,还是国际大舞台。
  自2017年起,汀壶先后将日本优良设计大奖(2017)、德国iF设计大奖(2018)、意大利A’设计大奖赛金奖(2019)以及德国红点最佳设计奖(2019)收入囊中。尤其是“红点奖”,堪称设计界的“奥斯卡”,获奖率仅为1.5%。汀壶从来自全球的55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茶器的实力担当。
  高贵有趣的灵魂总是惺惺相惜。凭借高颜值、硬实力,汀壶也吸引了丽思卡尔顿、养云安缦、君悦、璞萱璞丽、文华东方等顶级奢侈酒店的邀约,进入其全球供应体系。
  汀壶的国际范儿并非一蹴而就,它在问世前就以全球的广袤视野来审视来要求自己,各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完美,而打动世界的也正是它无处不在的细节所蕴藏的力量。然而,但凡极致,都必定要经受一番寂寞艰苦的磨砺。
  研发一只突破传统的电水壶,不论是事茶多年的庄景杨,还是设计经验丰富的刘芳,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隔行如隔山。将汀壶从图纸变成实物,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供应商,材料、零部件、电路板、组配……无一不是难题。他们深知,面前的路绝非坦途。
  他们在广东奔走了3万多公里,几乎跑遍了全省竟没有找到一家满意的。他们的要求近乎苛刻,光光是外观,就足以让厂家一筹莫展:生产过无数的壶,从没想过壶还能做成这样。一家山东专业做五金的企业更是直言道:“这简直就是艺术品。”
  尽管第一步就碰了钉子,他们身上的拼劲却丝毫未减,对自己的初心更是深信不疑。“除了往前冲,没有回头路。”他们继续上路,寻寻觅觅,最终找到了愿意配合的工厂。为了保证品质,2017年底在小家电之都佛山自建了茶素材总装工厂。
  五金工艺是制壶的关键,也是最大的“拦路虎”。所幸,一位曾有高端水壶制壶经验的五金匠人加入团队,成功完成了壶身的开模,大大推进了制壶的进程。
  上敞下敛、上沿微微内凹的独特设计,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非常繁琐。即使是技术过硬的师傅,造一只汀壶也要经97道工序。譬如,壶嘴就是一个难点。刘芳分析说:“壶嘴是一个弯曲的圆柱,出水利索与否取决于弧度,水柱的粗细也是进行了反复试验。”所以,仅仅是壶嘴的模具,打磨就花去了三四个月。
  不过,这远远不够。庄景杨相信,“在好之外,还有更好的空间”。茶素材团队之所以如此吹毛求疵,是有“野心”的:汀壶的市场版图是世界。“T55G”是汀壶的升级版。“G”,代表“Global”,意味着里里外外、大大小小都要对标国际。
  譬如,温控器来自英国STRIX,安全耐用;温度传感器来自日本芝蒲,灵敏精准;壶身采用韩国浦项304安全不锈钢,质感更沉稳;涂料采用德国食品级安全涂料,更耐蒸煮。还有,精密的电子线路,间距符合日本要求;通过EMC电磁兼容性认证,更环保……
  汀壶,要做一只中国制造、符合国际标准的烧水壶。
  刚好的,喝到无昧
  庄景杨坦言,很多人爱上汀壶,是从颜值开始的。
  在“看脸”的时代,汀壶可谓是“C位出道”。它的颜色有炭黑、米白和粉红三种,较之经典黑白色,粉色就显得很大胆张扬。但,粉色却出奇地受到爱茶人的欢迎。
  刘芳说,它的灵感来源于澳大利亚鲨鱼湾的盐田。“盐田是人类利用自然、在地球上留下的印记之一,宛如一幅安静而柔和的画作。它,粉得恰到好处,是历经进化的磨砺,呈现刚好的本色,就和汀壶一样,是‘刚好的’。”看起来很“少女心”的粉色,在刘芳眼里却是很中眭的,“是一种自由的颜色,没有标签,无关年龄,不分性别”,喜欢它是“自主的、刚好的选择”。
  除了将这一自然的“粉”赋予汀壶,还赋予空间。2019年伊始,茶素材在“大栅栏-北京坊”打造了一个“新匠人粉色市集”。这个粉粉的空间,展出了12位匠人的作品。一开展,就成为打卡胜地。“人们之所以钟情粉色,不是别的,就是生活本身。”
  日本民艺大师说,“器物的前半生是创作者给的,后半生是使用者给的”。同样,汀壶的“后半生”,它的生活和命运,从离开工厂抵达使用者手中开始。“选壶,其实就是在选择生活,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庄景杨说。
  极简的外观,便捷的功能,友好的设计,汀壶让烧水泡茶变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一切都是刚好而已。在庄景杨眼中,“刚好”是一种生态状态,也是一种很东方的哲学。“中国人做菜,往往是‘盐少许’‘油适量’,‘少许’‘适量’究竟是多少?茶叶审评也是如此,如‘稍’‘尚’‘欠’这样的术语,都是感官评定。西方则不然,有科学逻辑,精准定量。”这位学土木工程的“理工男”,对于这样的“含糊”曾表示不屑。但,打造汀壶的甘苦让他渐渐领悟到:刚好,是中国人对最好状态的不断追求,而非按部就班。
  汀壶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刚好”。“它无需刷存在感,就静静地呆在某个角落。你在用时,只是刚好顺手提起放下,基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有一天它从生活中消失,你会惦记它,感觉怅然若失。这样,就够了。”
  这是汀壶对人与器关系的解读与重构。人与人、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也莫不如是。对此,庄景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极其诗情画意的场景:“在临水的地方建一茶室,把书读到无字,把音乐听到无韵,把茶喝到无味,将人爱到无心。”
  后记
  不论外观设计,还是功能设置,汀壶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甚至是惊喜。无疑,它的出现,给中国茶器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它不仅成功打破了烧水壶长期以来“上不了台面”的尴尬地位,还让更多的人因爱壶而爱上茶,把日子过成诗。在它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与时尚、科技与艺术、审美与实用充分结合的可能性。但,归根结底,它的背后是一颗执著的匠心。
  “造物修心,修心造物”,是茶素材团队耗时6年打造汀壶所收获的感悟,也被庄景杨奉为座右铭。有人建议,应把“修心”放在“造物”之前。他不以为然,造物,是不断地重复做一件事,这一过程犹如修行,在这过程中磨砺修炼了心性。心性提高了,又回馈到造物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人间四月,春暖茶香。莊景杨透露,春茶上市时,茶素材团队的新作——泡茶杯、茶仓也将陆续上线。它们是否能续写汀壶的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2019年,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庆典上,有一个方阵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创新驱动”方阵,代表科技创新的动车、C919飞机、卫星、火箭等模型昭示着通过创新,中国在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革。70年来,科技强则中国强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茶产业在70年的历程中亦是通过科技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  同年的12月,茶行业内最高规格的“2019中国茶业科技年
期刊
陈继儒说:“酒类侠,茶类隐。”一个豪放,一个恬淡,左手酒,右手茶,时醉时醒,快意人生。但,在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更愿意把茶看作是一位具孤高气节又不失淑世情怀的隐士:它深隐山林,遗世独立,吸风饮露,生长出桀骜不驯的性格。而当它一旦“出山”,内在品格就会焕发出卓荦不凡的魅力,使人钦服。来自政和山野深林的“白龙须”正是这样一个离尘出世的隐者。  一  白色棉线缠绕盘旋,捆扎着数枚颀长的梗叶,像束薪,又像蘸
期刊
有人说:“这世上有两个世界,一个是郁郁葱葱的陆地,一个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春分之后,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尽管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仍然还在保持警惕状态,但随着各地旅游景点公园景区的陆续开放,在家蛰伏许久的人们也开始慢慢尝试选择近郊出行。  上个周末,三五好友也同样按捺不住一颗去野的心,邀约着去平潭看海听风吃茶。这是一个称得上是春风沉醉、喜出望外的周末。我们去到平潭,围绕着最美的海岸线,开启了一杯茶的旅
期刊
初秋,丽江那条留有历史余温的茶马古道,披上了行将枯未枯的蒿草,失踪多年的乌鸦收敛翅膀蹲在树上,像一朵朵被大风撕扯过的雨云。走在路上的马与人都很少很少了,难得有一个赶马哥的后代,陪着我从丽江出发,发誓是要走到西藏的芒康,结果到德钦县住了一晚,就被高反拦了下来。再踅返丽江的路,我仍然选择徒步,我要与当年的马哥头一样,花同样的时间,体验一条茶水浸淫的古道不一样的风景。  就在许多地方大兴土木重新打造所谓
期刊
京都连日阴雨,气候清寒。一个人围炉而坐,享受着初春的寂静和炉火的暖意。今年因为春寒的缘故,庭院里梅花这个月初才次第开放,白梅淡雅,红梅娇艶,为这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增添了些许幽雅和芬芳。  一大早推开幛子窗,天色已然放睛,一缕初阳从对面比叡山头倾泻而来,晃人眼帘。京都天色亮得早,现在才早上六点钟,已经朝旭满窗了。  洗漱罢,开始打坐、径行,这是我每天的必修功课。早餐简单,煮了一杯咖啡,再配一块面包即
期刊
城市的角落总在默默发生改变,流淌在街巷里的人文脉络还在被不同方式延续。如果不是来到这座遗世独立的“集贤宾”茶院,还不知位于福州市朱紫坊南侧花园弄的老巷子正在改造。周边坊巷曾辈出名人,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居此,朱氏兄弟四人皆登仕榜,朱紫盈门,“朱紫坊”因此得名。坊内有名士郑堂住宅,清北洋水师“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的故居,民国海军宿将萨镇冰晚年也曾居此。沿河古榕垂髯,
期刊
福建闽北山区生产茶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凭借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茶叶加工技术,武夷茶一度成为朝廷贡品,名重天下。从宋代的“研膏焙乳有雅制”,到如今的“岩骨花香大红袍”,年年春天惊蛰以后,只为赶上这最早上市的春茶,江西的茶工们打起包袱走福建,各地茶商携巨资纷至沓来,形成九曲溪上“竹筏连云三百辆”的盛景。  山中名茶出僧道  武夷山地处闽江上游,这里山岭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山间盆地
期刊
《边地》是作家白林耗时六年的时间,潜心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读罢这部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体量达26余万字的作品后,在我的脑海中跳出这么一段话:一个在你大脑深处难以消磁的故事,一定牵扯过你的肝胆和灵魂;一本将历史深处万千碎片擦拭出青铜光芒的书,一定倔强地吟唱着属于它独有的歌谣。  来自四川阿坝州的作家白林,长期扎根基层,坚持创作近四十年,先后出版過小说集《远亲近仇》《仰望雪宝鼎》、散文集《九寨缘》
期刊
—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为全民带来了一次提高健康卫生意识的集体公开课。在这场疫情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健康理念升级、云生活方式普及、智能家电更新换代、非接触式消费初体验……而茶行业的发展,也不得不考虑这些变化带来的新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创新的出破口。一些茶叶(饮)品牌已经做出迅速反应,拓赛道、玩跨界、拼营销……从中我们有什么可借鉴的思路呢?  跨界联
期刊
现任漳州利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contemporaryte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1980-2008)。  泡茶者要把茶汤泡好,提供给自己与其他品茗者饮用,如果是一场茶道艺术的呈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