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anb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所说的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均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原因、个人原因、社会原因等。对于这些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在教育方面已引起了教育界及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亦常常为后进生的转化而担忧,在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认为转化后进生教育者应具备的首先的是“爱心”。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麦丐等先生曾指出: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他甚至说,没有爱即没有教育。简言之,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倾注大量的爱,可是在常规教育中,爱的甘露很少落在那些优等生的玫瑰园中,供他们心旷神怡,所以爱优等生易,而爱后进生难。那么怎样爱后进生呢?爱后进生首先要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建立感情,因为感情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它能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它能够融化后进考心头那层难以融化的冰霜;它是后进生心理活动的润滑剂。缺少这个润滑剂,后进生心理活动就难以运转正常,师生就难以沟通。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认识模糊和成长过程中,他们不会用理智去支配感情,而往往是用感情去替代理智,他们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授的功课;反之他们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讨厌他所授的功课,所以感情的相悖直接影响着教育的传导。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上。”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师只有对后进生具有浓厚的感情,才能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春雨细润,才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荡涤精神的污染。爱后进生不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掘和捕捉“闪光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一条颠不破的真理,何况是少年儿童呢?有的后进生实际上具有某些方面素质和特殊品质,只是教师没有即时地加以正确引导而凋零了。赞可夫曾形象地说,我们面前有一块土地,土质不好,而且掺着碎石子,它既不会叫人用了高兴,也没有希望提供最起码的收成,可是后来一批地质工作者在这块地下发现了宝藏。正是如此,后进生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在智力发展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的孩子,这些孩子同样具备很大的可塑性。从所周知,爱迪生从小就有个怪癖的个性和凡事刨根问底的习惯,在校读书三月就被校方开除了,后来他在自己母亲的指导下,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是在他父亲的帮助下对科学发生兴趣的,最终成了在科学上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所以陶行知先生要我们全体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亲,并且告诫我们全体男教师要造就科学的中国,必先造就科学的孩子,而造就科学的孩子,则必须独具教育家的慧眼,全面而客观地看待后进生,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掘和捕捉“闪光点”。正如有的教师所言,真正的爱不是私爱,“不仅要爱金凤凰,更应爱丑小鸭”。
  因而转化后进者,教育者必应具备的首先的是“爱心”。
其他文献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探究式教学是个新的事物,它与我们传统的教育为模式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要求我们语文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价值观。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和过硬的基本功,更要有驾驭课堂的行为和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
期刊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机会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要懂得欣赏学生,充分运用欣赏的教育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赏识;成长  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学会欣赏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
期刊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今,随着“动车组”的运行,这种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被彻底颠覆。我认为小组管理也应如此,也应进入“动车组”时代。  “动车组”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它既有车头在前面带,又有动力车厢提供动力源,形成一个动力系统,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向前奔,车速自然加快。由此我联想到,有些小组长工作非常投入,却很难见到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后面的车厢”(组员)没有动力,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期刊
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心理沟通,就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因此,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现在,请你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仔细地
期刊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似乎用得理所当然,然而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使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    1.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
期刊
教师是一条河,承载着一条条小船欢快向前;教师是一本书,一笔一画写满了沉甸甸的爱……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如同树根一样深深扎在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最幸福的感动    2002年我怀孕了,这一年我所带的班级上初二了,这一届学生是我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带上来的。可以说我和他们是一起成长的,自然我们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积极培养和发展它    1.拓宽思维式想象    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思维,为丰富学生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直接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学习兴趣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越高。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变厌学、苦学、为乐学呢?    1.在创设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结构、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方法、接受知识的水平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名篇,为我们的教学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通过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1.在阅读中探索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
期刊
听周泓老师讲座后,有句话始终在我心头萦绕:“愉快,愉快,愉悦了,就快了!”是呀,心情轻松愉快时什么事不是都做得既快又好吗?我开窍了: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怎样保持?就要靠老师随时随地因势利导。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学习课文《悲壮的两小时》。文章写的是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驾驶宇宙飞船完成任务胜利返航时,因突遇故障而殉难的事。正当我讲解到科马洛夫与女儿告别时,教室外突然传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