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点,幼儿时期的德育教育也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开始。老话说的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幼儿阶段的德育教育,幼儿时期对一切事物都是懵懂的,都是新奇的,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阶段;德育教育
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将留下深深的印迹。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幼儿教师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根据不同幼儿年龄的特点,针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方面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引领教育,为幼儿将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阶段的道德行为表现
当今社会,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无一不是围着孩子在转。“小皇帝”、“小公主”的概念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底线的满足,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大包大揽,长此以往让孩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给予,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幼儿园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占为己有,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有的甚至还会去和别的小朋友抢,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孩子因为被保护的太过,自私心理严重而又很脆弱,將来踏入社会根本经不起挫折和打击。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当在教育过程中看到这些行为的时候就必须及时中断其不良行为,并随机地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对错、好坏,分清是非、善恶。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2.培养孩子融入社会生活
人活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涉及了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让孩子从小就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待人接物处世的规范。通过这种交往来让他们认知善恶、丑美,因为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不能分辨好坏一味的去模仿,很容易误入歧途。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社会化培养这一职责,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幼儿阶段德育教育的方法
1.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引领幼儿的思想,培养正确的德育观念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老师每时每刻都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一个良好的环境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老师在教学期间良好的情绪和态度会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天性。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早上好!”“早上好”一个小小的互动,一句简单的礼貌用语,通过老师的带头表率,不但能让孩子增强文明礼貌意识,也感受到了尊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在家长面前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课间活动中要教育幼儿养成遵守秩序、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培养大一点的孩子要照顾小一点的孩子的这种理念。告诉他们玩玩具的时候不能争抢,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可以互相轮换着玩,培养这种相互谦让的精神。吃饭前要洗手、睡醒觉要穿好衣服叠好被子、要爱护公共设施等等,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贯彻着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只有这种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规范。
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只关心知识的学习,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需要,发挥幼儿的潜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可以通过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来培养孩子道德行为规范。比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可以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小朋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拔萝卜》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等等。
2.开设礼仪和国学课程,直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近些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礼仪课和国学课,通过选取国学经典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以故事的形式,通过浅显的语言表达,让幼儿学会明辨是非、懂得谦让和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使幼儿从小受到传统美德的浸透和熏陶。礼仪则通过儿歌的形式对幼儿进行侧面教导,让孩子懂得自立和懂礼。要求幼儿学习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从而使他们表达能力增强,性格更加开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家园携手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家长和老师必须紧密联系、紧密配合,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老师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一天的情况,孩子做了哪些值得表扬的事情,有哪些行为不得当,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实向老师反应,孩子在父母面前都是爱撒娇的,很多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就卸下了虚伪的面具,开始了“自由发挥”,表现出和在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状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交流沟通,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解决孩子的两面性,让他们把在学校里受教的德育知识很好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幼儿教育者所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幼儿教师要把“爱”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对幼儿之间出现的冲突,不能单纯的严厉训斥,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多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身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严格执行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面向全体幼儿,以培养和造就未来合格公民为己任,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和气文雅,为加强和改进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幼儿阶段;德育教育
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将留下深深的印迹。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幼儿教师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根据不同幼儿年龄的特点,针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方面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引领教育,为幼儿将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阶段的道德行为表现
当今社会,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无一不是围着孩子在转。“小皇帝”、“小公主”的概念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底线的满足,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大包大揽,长此以往让孩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给予,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幼儿园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占为己有,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有的甚至还会去和别的小朋友抢,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孩子因为被保护的太过,自私心理严重而又很脆弱,將来踏入社会根本经不起挫折和打击。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当在教育过程中看到这些行为的时候就必须及时中断其不良行为,并随机地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对错、好坏,分清是非、善恶。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2.培养孩子融入社会生活
人活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涉及了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让孩子从小就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待人接物处世的规范。通过这种交往来让他们认知善恶、丑美,因为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不能分辨好坏一味的去模仿,很容易误入歧途。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社会化培养这一职责,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幼儿阶段德育教育的方法
1.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引领幼儿的思想,培养正确的德育观念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老师每时每刻都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一个良好的环境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老师在教学期间良好的情绪和态度会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天性。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早上好!”“早上好”一个小小的互动,一句简单的礼貌用语,通过老师的带头表率,不但能让孩子增强文明礼貌意识,也感受到了尊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在家长面前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课间活动中要教育幼儿养成遵守秩序、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培养大一点的孩子要照顾小一点的孩子的这种理念。告诉他们玩玩具的时候不能争抢,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可以互相轮换着玩,培养这种相互谦让的精神。吃饭前要洗手、睡醒觉要穿好衣服叠好被子、要爱护公共设施等等,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贯彻着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只有这种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规范。
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只关心知识的学习,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需要,发挥幼儿的潜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可以通过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来培养孩子道德行为规范。比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可以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小朋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拔萝卜》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等等。
2.开设礼仪和国学课程,直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近些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礼仪课和国学课,通过选取国学经典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以故事的形式,通过浅显的语言表达,让幼儿学会明辨是非、懂得谦让和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使幼儿从小受到传统美德的浸透和熏陶。礼仪则通过儿歌的形式对幼儿进行侧面教导,让孩子懂得自立和懂礼。要求幼儿学习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从而使他们表达能力增强,性格更加开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家园携手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家长和老师必须紧密联系、紧密配合,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老师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一天的情况,孩子做了哪些值得表扬的事情,有哪些行为不得当,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实向老师反应,孩子在父母面前都是爱撒娇的,很多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就卸下了虚伪的面具,开始了“自由发挥”,表现出和在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状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交流沟通,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解决孩子的两面性,让他们把在学校里受教的德育知识很好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幼儿教育者所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幼儿教师要把“爱”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对幼儿之间出现的冲突,不能单纯的严厉训斥,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多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身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严格执行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面向全体幼儿,以培养和造就未来合格公民为己任,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和气文雅,为加强和改进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