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用于作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如何正确利用,如何利用好,使之更好地为作文教学服务,是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教学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为什么学生普遍都“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对此问题我曾深入思考过,主要是作文课教师讲授手段单一,学生感觉枯燥无趣,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把多媒体设备用于作文教学,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声画并茂,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因此,我精心准备、安排了一节作文课:在多媒体教室,我一句话便进入了正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特殊的作文课。”随即屏幕上显现出四个大字:实话实说。为了创设情境,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先播放了一小段动画短片:几个学生正愁眉苦脸地谈论作文,A、B、C、D四个同学的发言分别代表了四类学生对作文的四种态度。A喜欢作文,也写得不错,但有点怕写,不想写;B比较喜欢作文,但不知是“内存”不足,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提笔总觉力不从心,所以也怕写;C不喜欢写作文,一见作文就懵,胸中既无“成竹”,语言表达能力又不佳,结果写作文如挤牙膏一般,很觉费力,心中自然怕;D语文底子薄,能说但不能写,写时苦不堪言,写后惨不忍睹,不用说,对作文是既怕又厌。短片结尾是几个同学共同感慨:“唉,作文呀,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短片播完后,我发现学生们的表情各异,有微笑的,有脸红的,有激动的,有发愁和沉思的。我以此为触发点,让学生静思自省,分析自己属于哪一种,把原因有条理地写下来。之后是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实话实说,畅所欲言。然后,我满怀激情地作了总结,肯定了他们正视现实、直面难题、剖析自我的勇气,赞赏了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了这种实事求是的认识,便有可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后,我以图、文、曲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三篇文章:《认识自己》、《文章五诀》、《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效果超出我的预想,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唤起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更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二、扩充容量,丰富内存
人们学习知识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听和看的机会,而且可以使信息量达到原来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几倍。鉴于这一点,我尽量发挥多媒体文、图、声巧妙结合、信息量大、省时高效的优势,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素质的效果。
针对学生“内存太少,无米下锅”的现状,我设计了一系列充实内存、积累素材的作文专题练习。以“聚沙成塔”为例,在制作课件时,我按“惜时”、“励志”、“情操”、“读书”、“爱国”等类别分类整理了古诗文名句与名言警句;按“宽容”、“诚信”、“和谐”、“环保”、“亲情”、“关注”、“成败”、“教育”等类别分类罗列了一些热门话题作文的典型素材;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中精选了一些命题、材料作文,让学生练审题、拟题、列提纲、通思路,等等。实践证明,一节多媒体作文课抵得上三节常规作文课,节省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还令学生们始终兴味盎然,注意力集中,思考积极,记忆牢固,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创设情境,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好好地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多媒体具有的激发多种感官、多渠道信息传递、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等特点恰恰为创设情境,全面发展学生的听、看、说、想、写能力提供了最佳训练方式。
如受苏轼对王维诗的一句赞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启发,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文训练课件,主题是“画中读诗,诗中赏画,曲中品诗”。第一步:画中读诗,诗中赏画。课件出示五幅古雅画面和学过的五首送别诗,让学生大声诵读并把诗与画一一搭配,在讨论中对比品味五首诗作者送别情感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然后说说自己最欣赏其中哪首送别诗,为何欣赏它。第二步:诗、曲、画结合,在曲、画中品诗。我选的是三首古曲《十面埋伏》、《广陵散》、《春江花月夜》,三幅国画,以及课本上风格迥异的三首古诗《凉州词》、《春望》、《钱塘湖春行》,在悠扬的曲声中学生的兴致高扬,把搭配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言之有据。第三步:交流探讨。分小组讨论刚才品赏诗、曲、画的心得,总结诗歌特点和表现手法,探讨如何借鉴并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最后留作业:对本节课任选一表现角度写一篇作文,课堂场景、赏析心得、读诗感悟、听曲联想等均可。若在以往,学生们面对这种作文题目会叫苦连天,但这次他们却很自信,写出的作文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以上是我利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指导课、作文复习课的一些尝试和心得。我的尝试以尽量省时高效为出发点,难免有急功近利之嫌、匆草浮浅之弊,欠系统、细致与深入,但在实践中我还是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多媒体的优势与魅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多媒体为我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源头活水,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2]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教学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为什么学生普遍都“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对此问题我曾深入思考过,主要是作文课教师讲授手段单一,学生感觉枯燥无趣,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把多媒体设备用于作文教学,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声画并茂,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因此,我精心准备、安排了一节作文课:在多媒体教室,我一句话便进入了正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特殊的作文课。”随即屏幕上显现出四个大字:实话实说。为了创设情境,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先播放了一小段动画短片:几个学生正愁眉苦脸地谈论作文,A、B、C、D四个同学的发言分别代表了四类学生对作文的四种态度。A喜欢作文,也写得不错,但有点怕写,不想写;B比较喜欢作文,但不知是“内存”不足,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提笔总觉力不从心,所以也怕写;C不喜欢写作文,一见作文就懵,胸中既无“成竹”,语言表达能力又不佳,结果写作文如挤牙膏一般,很觉费力,心中自然怕;D语文底子薄,能说但不能写,写时苦不堪言,写后惨不忍睹,不用说,对作文是既怕又厌。短片结尾是几个同学共同感慨:“唉,作文呀,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短片播完后,我发现学生们的表情各异,有微笑的,有脸红的,有激动的,有发愁和沉思的。我以此为触发点,让学生静思自省,分析自己属于哪一种,把原因有条理地写下来。之后是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实话实说,畅所欲言。然后,我满怀激情地作了总结,肯定了他们正视现实、直面难题、剖析自我的勇气,赞赏了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了这种实事求是的认识,便有可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后,我以图、文、曲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三篇文章:《认识自己》、《文章五诀》、《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效果超出我的预想,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唤起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更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二、扩充容量,丰富内存
人们学习知识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听和看的机会,而且可以使信息量达到原来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几倍。鉴于这一点,我尽量发挥多媒体文、图、声巧妙结合、信息量大、省时高效的优势,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素质的效果。
针对学生“内存太少,无米下锅”的现状,我设计了一系列充实内存、积累素材的作文专题练习。以“聚沙成塔”为例,在制作课件时,我按“惜时”、“励志”、“情操”、“读书”、“爱国”等类别分类整理了古诗文名句与名言警句;按“宽容”、“诚信”、“和谐”、“环保”、“亲情”、“关注”、“成败”、“教育”等类别分类罗列了一些热门话题作文的典型素材;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中精选了一些命题、材料作文,让学生练审题、拟题、列提纲、通思路,等等。实践证明,一节多媒体作文课抵得上三节常规作文课,节省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还令学生们始终兴味盎然,注意力集中,思考积极,记忆牢固,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创设情境,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好好地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多媒体具有的激发多种感官、多渠道信息传递、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等特点恰恰为创设情境,全面发展学生的听、看、说、想、写能力提供了最佳训练方式。
如受苏轼对王维诗的一句赞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启发,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文训练课件,主题是“画中读诗,诗中赏画,曲中品诗”。第一步:画中读诗,诗中赏画。课件出示五幅古雅画面和学过的五首送别诗,让学生大声诵读并把诗与画一一搭配,在讨论中对比品味五首诗作者送别情感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然后说说自己最欣赏其中哪首送别诗,为何欣赏它。第二步:诗、曲、画结合,在曲、画中品诗。我选的是三首古曲《十面埋伏》、《广陵散》、《春江花月夜》,三幅国画,以及课本上风格迥异的三首古诗《凉州词》、《春望》、《钱塘湖春行》,在悠扬的曲声中学生的兴致高扬,把搭配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言之有据。第三步:交流探讨。分小组讨论刚才品赏诗、曲、画的心得,总结诗歌特点和表现手法,探讨如何借鉴并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最后留作业:对本节课任选一表现角度写一篇作文,课堂场景、赏析心得、读诗感悟、听曲联想等均可。若在以往,学生们面对这种作文题目会叫苦连天,但这次他们却很自信,写出的作文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以上是我利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指导课、作文复习课的一些尝试和心得。我的尝试以尽量省时高效为出发点,难免有急功近利之嫌、匆草浮浅之弊,欠系统、细致与深入,但在实践中我还是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多媒体的优势与魅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多媒体为我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源头活水,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2]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