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雄:展国画魅力 品高尚人格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展中,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山水画瞬间抓住了观赏者的眼球,山水、鱼虫、花草幅幅作品将人们带入了美妙的大自然中,让人意犹未尽,而这些国画的艺术创作者正是蔡雄先生。
  蔡雄先生的作品以其紧抱传统、追随时代为前提,并以笔墨为主、色彩为副,空灵意境为主轴、以其娴熟的表现手法将国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幅作品的鲜明个性,让蔡雄先生作品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成为当代名气艺术家之一。
  国画艺术之路的插曲
  为什么有的人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却只能一生平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两者缺一不可。国画艺术家蔡雄先生印证了这一点,天生的绘画天分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常在读书之余,拿起笔自己作画。也许是天分,也许是兴趣,蔡雄先生就一直热爱着绘画,他开始疯狂追求绘画的水平和意境的深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但当时蔡雄先生学习的是西洋画,并非国画,这就成为了他国画艺术路上的插曲之一。拜师于著名的国画艺术家杨善深先生成为他艺术路上的第二个插曲。
  杨善深先生是岭南画派名家之一,与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并称为“岭南四杰”。他擅长中国画,尤长山水、花鸟、人物画,他的作品具有内秀用笔、用色老辣苍莽,大部分作品渗透着岭南淡雅的文人气息和诗一般的气韵。作品有《秋山旅行》、《十二生肖》、《人物册页》等。
  受到杨善深大师的影响,蔡雄先生开始喜爱上了中国画,并开始以国画为主,他不仅在杨善深先生身边虚心学习,同时自己在浸会大学学习中国画课程,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领悟,他的国画作品,特别是山水用笔简洁精炼,章法考究,意蕴深远,使得其作品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也同时参加过国内外不少的画展,口碑不俗。
  还有一则插曲,让很多人都没想到,原来蔡雄先生曾经经商,也许你会联想到他是不是开始出售自己的作品,才决定经商的?其实不然,在蔡雄先生而立之年,由于当时自己的作品收藏价值与水平并没有达到大师级别,所以绘画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为了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他决定从商养活自己,从商过程中,他并没有放弃画画,但是从商占据了他太多时间,喜爱画画的他决定弃商从画。于是他决定再次拿起画笔,不断学习,誓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毕生的事业,并全心身投入。
  就是这样的不同插曲,在蔡雄先生的身上戏剧性的上演着,才成就了现在的他。
  我眼中的国画与西洋画
  既学过西洋画又专攻于国画的蔡雄先生,对于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画有自己独特见解,“区别这两种画,我算比较专业的了。”他笑道,中国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所以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在于线条、背景使用以及题材诸多方面。
  专业细致的分析,不难看出蔡雄先生不管在国画还是在西洋画中都非常用心学习研究,这就是他对画的态度,对艺术的追求。
  画由心生 50年为一搏
  酒越陈越香,画亦如此,往往我们发现越是年老的画家,其作品的收藏价值,也会越来越高。而原因在于,画由心生:画来源于生活,生活经历越丰富,内心对艺术领悟的深度就越深,作品表达的艺术思想越是值得人们欣赏。
  “画由心生”一直是蔡雄先生作画的理念,他说:“我个人感觉过了四十岁,回头看自己以前的作品,觉得难以见人,到了五十岁再回头看四十岁的画作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的画法不够成熟,缺少一些人生经验,而人生的经历对画者的作品很关键,人生经历越曲折崎岖,作品的深度则越会丰富。而且作画要都胆量,要有魄力,用心去画,法从画生,熟能生法,才会有灵气作品,这些都是画家所要具备的”。
  同时蔡雄先生认为,画家要坚持走自己的路,需用很长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水平,时间会是记录者。学会取长补短,对于画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蔡雄先生表示,无论哪位画家,其作品都有优缺点,如果能够吸收其它画家的长处,加以长时间的练习,肯定会有好的作品。
  对作画的领悟,看到了蔡雄先生绘画五十余年一直在努力,争取使得自己的国画作品更上一层楼,大展国画之风采。
  画品如人品
  对于画家而言,画品如人品,作品的深度和艺术成就的高低反映着画家的人品高低。
  蔡雄先生认为,一个画家要对自己的画负责,有的画家有名气之后就没有注重画的细节、深度和感染力,最终“应酬画”太多,等于慢性自杀,而靠一些炒作广告出位的画家,最终也会在时间的不断证明下,人去画亦空。
  而蔡雄先生的作品源于他独特的从师经历和自己多年的领悟,他在造型和笔墨运用上,精炼娴熟,章法考究,足可见其作画的用心程度,他笔下的山峦、烟云、苍林、清泉、亭台、村舍无不体现着“禅意”和“玄趣”。使观者心怀坦荡,宛如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观赏蔡雄先生的山水画不难看出,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来自大自然。他不以“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深思熟虑的艺术手法,并迅速灵活地描绘物体的形象。
  蔡雄先生眼里认为好的作品并非这幅画值多少钱,而是一幅画如果能让观者停留十分钟观赏,该就是对作品最好的肯定。
  现如今,蔡雄先生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同时也在国内外的画展中荣获奖项,他不骄不躁的继续行走在艺术的道路上,如果还有五十年,他希望再搏一次。
  人生中的插曲改变了他的命运,师从杨善深大师,让他与国画结缘,他用着自己对国画的热爱和领悟,孜孜不倦的创作,最终他用五十余年的光阴,再次展现出国画的魅力风采。
  【人物简介】
  蔡雄先生,原名继深,字芳雄,参加过国内外书画大展逾百次,获过银奖和铜奖。1988年起,在香港艺术中心、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台北国父纪念馆等举办个展多次,在美术刊物及各类画集上发表作品数十次。出版有《蔡雄水墨画集》及《蔡雄山水作品》集,逾十家美术机构及博物馆收藏其作品数百张。其作品题材广泛,如山水、花鸟、虫鱼等,特点鲜明极具个性。
其他文献
徽州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认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敏锐的创业眼光。  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它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
期刊
在青春飞扬的岁月,陈观优先生就将“爱国”的思想常驻心间,他将“服务”的意念实践在行动中。五十多年过去了,流逝的是时间,留下的是他对社区的忠诚和关心。半个世纪无怨无悔地付出,就是为了不辜负居民的信任,为了给居民以安定。  陈观优先生最乐意做的事就是为社区服务。因为心中有居民,所以他才能做到五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为社区民众付出。奉献,在荣休后还未停止,他说:“会一直服务下去。”服务的心一直在,又岂
期刊
麦禄昭先生是一位热心服务社会的人。他为社会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1992年麦禄昭先生与国际杰人会创会人金扶东先生共同创办了香港国际杰人会。作为该会的创会会长,麦禄昭先生一直践行着国际杰人会的服务宗旨和理念,带领着百位“杰人”在香港的这片热土上,服务社会和老人,关心弱势群体,为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使香港国际杰人会成为香港知名的爱心服务团体。  我并非开创者 只是盟友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11月10日-15日,“寻源问道——陈成球现代水墨展”在青岛市美术馆举办。 本次展览参展作品共96幅。  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绘昼研究·朶云杂志暨《书与画》杂志副主编舒士俊;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著名画家戴明德;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高级画师、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秘书长、画家、艺术评论家、雕塑家朱朴;著名法藉
期刊
【人物简介】  曹鸿辉先生,1955年出生於香港,1977年毕业於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1983年毕业於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电机系,荣获硕士学位。现任香港无名出版社社长丶无名能源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丶香港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长。  “不是我选择文化,是文化选择我!”在香港无名出版社社长曹鸿辉先生的心中,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知识,是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细细研读古今中外的著作,细细研习书
期刊
俄罗斯的深秋
期刊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信”之意  从人,从言。其意为人的言论应当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重庆大厦周年晚会于晚上七时三十分,于尖沙咀中间道11号海员俱乐部3楼礼堂隆重举行。当晚,设有自助晚餐、池畔烧烤、精彩表演及美食示范,汇聚了该大厦各民族、多肤色人种,大家共融和谐,气氛热烈非凡。  据了解,重庆大厦建立于1961年,2000年之后,在林惠龙女士及重庆大厦业主立案法团的苦心经营下,使重庆大厦焕然一新,成为一个文化多元、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典范
期刊
【人物简介】  陈炳焕先生,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士、香港国际公证人;担任香港调解会(隶属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前任主席、香港律师会认可调解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认可调解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九届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历任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及吉林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深圳仲裁委员会港/澳籍仲裁员、香港房屋协会副主席、市区重建局条例上诉委员会主席、香港房屋委
期刊
他出生于华侨家庭,克己奉公、乐观向上;他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四十年,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育尖子,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不忘母校、不忘校友,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只为重温校园情怀,与友共进良言详谈;他家庭和美,心怀感恩,生活快乐,共享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他爱好文艺、诗诵弹唱样样在行,是一个乐享生活,感染他人的乐观先行者,他的生活多姿多彩,忙碌不暇;他享受忙碌,永葆年轻之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