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朱集中学 安徽 淮南 232067)
【摘要】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中的难点。有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厌恶作文,缺乏创作的冲动,没有体味到写作的乐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本文试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从而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
【关键词】 作文;兴趣;激发
如今许多中学生厌恶作文,害怕作文,不愿意积极地去思考,缺乏创作的冲动,以致于作文水平普遍低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重要方面是缺乏写作兴趣,没有体味到写作中的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效果。司马迁有“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的兴趣,才胸中“宽厚宏博”,执笔为文“疏荡”而有“奇气”。苏辙有“求天下奇闻壮观”的兴趣,才不惮劳苦,过秦、汉之故都,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大,“而后知天下之巨丽”,从而写出内容充实、文字精美的文章。兴趣,促使丁肇中教授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中,守在仪器旁,才发现了“丁粒子”,获得诺贝尔奖金。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使人对某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使人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对之产生浓厚兴趣,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而如今许多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厌恶写作,那么影响兴趣发生的原因有那些呢?
1 写作活动中的挫折体验
写作是学生思想的外现,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精神劳动,写作主体需要思想、生活、知识、文字等多方面的素养,需要观察、感受、思维、想象、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一点一滴的长期积累,逐步提高。而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妄想一口吃个胖子,想通过一两篇文章就提高作文水平,那是一厢情愿的。虽然在一篇文章上下了很大功夫,花费了许多气力,找了许多材料,进行了精心的选材、构思、提炼主旨,语言文字也进行了字斟句酌,可以说是一篇“价值”很高的作品。原以为作文水平会有很大提高,自己的这次作文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而其结果令人不尽人意,老师只是草草的谈了这篇文章,并没有太多的话语。学生心中美好的想象一下化为泡影,下次写同样文体的文章还是“下笔无神”。这一挫折使其产生失望、抑郁、恼怒等消极情绪,心想下了一番功夫还是无所得。从此,这样的学生就会放弃以前的努力和认真,以后每次作文总是敷衍几笔应付差事,久而久之对写作产生厌恶的情绪,作文水平日益下降。
2 写作对象本身缺乏新奇性,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写作对象缺乏新奇性是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又一个原因。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愿意独立思考,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加上他们较小好奇,富于想象,所以他们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或者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在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成分。他的思维是激进的、革新的、理想主义的。因此,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而如今许多教师所出作文题,不是写一个人如何乐于助人、思想进步,就是写一件事如何有教育意义,过于陈旧,不符合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如《我的家庭》、《温暖》、《一件有意义的事》、《真使我……》这样的题目学生可以说写过许多遍,从小学开始写,一直写到现在。因此学生感到没有什么意义,没有写作激情,从而厌恶写作。一但厌恶写作,那么这时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好内容,这样以来作文水平不仅不会提高,而且还会下降。
面对中学生厌恶作文、缺乏写作兴趣这种现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激励原则。教学中,对稍有进步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长处、优点。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功感,尝到了学习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激励原则,不但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则要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个别指导上。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要有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一情,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的作文主题鲜明、有进步意义,但条理不清语句不通顺,而又有学生语言功底好,但所写材料不新颖。教师在讲评时要抓住“闪光点”,对其思想进步或语言功底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获得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体验,也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中发现其中的缺点就全盘否定和粗暴批评,挖苦讥讽、四处张扬,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写作的积极性。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爱在班里写几句诗,发一点感慨。有时写的东西让同学捧腹大笑,让老师哭笑不得。可是让他写作文就不行了,不是乱画几笔敷衍了事,就是拖拉不交,厌恶写作文,缺乏写作兴趣。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那么他的作文水平一定不会提高。如果老师采用正确引导,激励原则,指出其爱写东西是个好习惯,有些诗句写的很好,那么这位学生可能就会一改以往不好的一面,把自己大胆的想象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作文水平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激励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2.2 寻找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中学生求知欲强,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在阅读、文章赏析中均有引起学习兴趣的兴奋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以热点为中心选择写作题目。由于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关心,在体验上又很接近,其感想也比较丰富真实,抓住这一点就能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亢奋状态,产生写作冲动。此时学生会觉得有说的,有写的,并能说透、写透,成功率也较高。
如今电视台正在播放金庸和古龙的作品,笔者在课余时间也常听学生谈起,当说到某个主人公时可真是眉飞色舞。针对这种现象,联系课本可以出这样的作文题《谈中学生迷武侠小说的原因》、《令狐冲与萧十一郎比较谈》等。这样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乐于去思索,提高了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平时应多训练多激发。如学生喜欢郊游,可以带学生去游玩,然后要求他们写游记。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来增强学生兴趣。如由教师统一布置学生一周中必看的电视节目,要求带着思考性的问题看,写出看后的感想或叙述看的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关心的话题出题,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增强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2.3 教学活动要循序渐进,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作文中词语运用、修辞、描写、布局谋篇,起、承、转、合等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深入地开掘主题,学会塑造典型形象或分析、综合、推理、论证。这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一件难事,消除了写作的恐惧心理,从“要我写”转为“我要写”,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教材,分析课文要注重词语、语句的积累,为写作打好基础。如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教师讲析这首诗后,学生可以积累这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以致用,积累词语、语句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时老师也可以适当点拨,给予指导,可以让学生用这两句诗造一个句子。对学生来说可能有难度。教师可作示例:“《还珠格格》作者琼瑶女士博览群书,著作很多,许多人惊服她才华横溢,她多次告诉青年读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成绩也是来自于我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和深入生活。”这个例句既迎合学生爱看《还珠格格》的心理,又告诉学生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就应不断汲取知识,同时也要燃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激情,学会运用这两句诗。这样自然而然就增强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写作并不是难事。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会使学生写作时精神振作,情绪高涨,产生创作的冲动,进而写出质量高的文章,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写作能力。
【摘要】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中的难点。有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厌恶作文,缺乏创作的冲动,没有体味到写作的乐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本文试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从而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
【关键词】 作文;兴趣;激发
如今许多中学生厌恶作文,害怕作文,不愿意积极地去思考,缺乏创作的冲动,以致于作文水平普遍低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重要方面是缺乏写作兴趣,没有体味到写作中的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效果。司马迁有“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的兴趣,才胸中“宽厚宏博”,执笔为文“疏荡”而有“奇气”。苏辙有“求天下奇闻壮观”的兴趣,才不惮劳苦,过秦、汉之故都,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大,“而后知天下之巨丽”,从而写出内容充实、文字精美的文章。兴趣,促使丁肇中教授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中,守在仪器旁,才发现了“丁粒子”,获得诺贝尔奖金。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使人对某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使人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对之产生浓厚兴趣,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而如今许多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厌恶写作,那么影响兴趣发生的原因有那些呢?
1 写作活动中的挫折体验
写作是学生思想的外现,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精神劳动,写作主体需要思想、生活、知识、文字等多方面的素养,需要观察、感受、思维、想象、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一点一滴的长期积累,逐步提高。而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妄想一口吃个胖子,想通过一两篇文章就提高作文水平,那是一厢情愿的。虽然在一篇文章上下了很大功夫,花费了许多气力,找了许多材料,进行了精心的选材、构思、提炼主旨,语言文字也进行了字斟句酌,可以说是一篇“价值”很高的作品。原以为作文水平会有很大提高,自己的这次作文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而其结果令人不尽人意,老师只是草草的谈了这篇文章,并没有太多的话语。学生心中美好的想象一下化为泡影,下次写同样文体的文章还是“下笔无神”。这一挫折使其产生失望、抑郁、恼怒等消极情绪,心想下了一番功夫还是无所得。从此,这样的学生就会放弃以前的努力和认真,以后每次作文总是敷衍几笔应付差事,久而久之对写作产生厌恶的情绪,作文水平日益下降。
2 写作对象本身缺乏新奇性,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写作对象缺乏新奇性是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又一个原因。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愿意独立思考,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加上他们较小好奇,富于想象,所以他们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或者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在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成分。他的思维是激进的、革新的、理想主义的。因此,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而如今许多教师所出作文题,不是写一个人如何乐于助人、思想进步,就是写一件事如何有教育意义,过于陈旧,不符合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如《我的家庭》、《温暖》、《一件有意义的事》、《真使我……》这样的题目学生可以说写过许多遍,从小学开始写,一直写到现在。因此学生感到没有什么意义,没有写作激情,从而厌恶写作。一但厌恶写作,那么这时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好内容,这样以来作文水平不仅不会提高,而且还会下降。
面对中学生厌恶作文、缺乏写作兴趣这种现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激励原则。教学中,对稍有进步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长处、优点。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功感,尝到了学习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激励原则,不但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则要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个别指导上。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要有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一情,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的作文主题鲜明、有进步意义,但条理不清语句不通顺,而又有学生语言功底好,但所写材料不新颖。教师在讲评时要抓住“闪光点”,对其思想进步或语言功底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获得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体验,也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中发现其中的缺点就全盘否定和粗暴批评,挖苦讥讽、四处张扬,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写作的积极性。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爱在班里写几句诗,发一点感慨。有时写的东西让同学捧腹大笑,让老师哭笑不得。可是让他写作文就不行了,不是乱画几笔敷衍了事,就是拖拉不交,厌恶写作文,缺乏写作兴趣。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那么他的作文水平一定不会提高。如果老师采用正确引导,激励原则,指出其爱写东西是个好习惯,有些诗句写的很好,那么这位学生可能就会一改以往不好的一面,把自己大胆的想象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作文水平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激励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2.2 寻找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中学生求知欲强,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在阅读、文章赏析中均有引起学习兴趣的兴奋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以热点为中心选择写作题目。由于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关心,在体验上又很接近,其感想也比较丰富真实,抓住这一点就能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亢奋状态,产生写作冲动。此时学生会觉得有说的,有写的,并能说透、写透,成功率也较高。
如今电视台正在播放金庸和古龙的作品,笔者在课余时间也常听学生谈起,当说到某个主人公时可真是眉飞色舞。针对这种现象,联系课本可以出这样的作文题《谈中学生迷武侠小说的原因》、《令狐冲与萧十一郎比较谈》等。这样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乐于去思索,提高了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平时应多训练多激发。如学生喜欢郊游,可以带学生去游玩,然后要求他们写游记。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来增强学生兴趣。如由教师统一布置学生一周中必看的电视节目,要求带着思考性的问题看,写出看后的感想或叙述看的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关心的话题出题,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增强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2.3 教学活动要循序渐进,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作文中词语运用、修辞、描写、布局谋篇,起、承、转、合等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深入地开掘主题,学会塑造典型形象或分析、综合、推理、论证。这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一件难事,消除了写作的恐惧心理,从“要我写”转为“我要写”,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教材,分析课文要注重词语、语句的积累,为写作打好基础。如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教师讲析这首诗后,学生可以积累这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以致用,积累词语、语句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时老师也可以适当点拨,给予指导,可以让学生用这两句诗造一个句子。对学生来说可能有难度。教师可作示例:“《还珠格格》作者琼瑶女士博览群书,著作很多,许多人惊服她才华横溢,她多次告诉青年读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成绩也是来自于我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和深入生活。”这个例句既迎合学生爱看《还珠格格》的心理,又告诉学生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就应不断汲取知识,同时也要燃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激情,学会运用这两句诗。这样自然而然就增强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写作并不是难事。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会使学生写作时精神振作,情绪高涨,产生创作的冲动,进而写出质量高的文章,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