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搞好群众文化工作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群众文化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宗旨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现在我党正致力于领导全国人民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如何发挥作用从而做好群众文化工作?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品德、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政治思想过硬,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及组织能力,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上,明确在文化建设上提倡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工作的进步;再次,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一是要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有专长、有建树,掌握一定的文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熟悉群众文化的工作规律、规程和方法,具有组织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基本功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在工作中努力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积极实践,在专业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能够胜任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的群众文化干部。
  
  二、抓住龙头、循序渐进,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一)搞好群众文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对群众文化的工作要有要求、有检查。对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帮助解决,使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全力为之奋斗的伟大历史任务。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群众文化工作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个时期的任务,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宣传光荣的革命传统,褒扬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要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共产主义的理想,激励人们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献身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群众文化工作要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方式。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活动要结合实际,特别是要突出青海地方民族,如:河湟民间艺术、“花儿”艺术、民俗民风、宗教文化、民族歌舞等青海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民族文化,积极引导社区文化、集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努力扶持中老年文化和少儿文化的发展,依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和打造出更多能代表先进文化的精品。
  
  三、强化素质教育。建设一流群众文化队伍
  
  群众文化工作要立足长远,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十分繁重,这对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队伍素质的建设。要抓好素质建设,首先要加强群文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增强群众文化工作者建设先进群众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进修、培养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合实际。拓宽群文工作天地
  
  群众文化工作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时代相适应。先进的群众文化要具有群众性,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主动面向社会,搞好服务。围绕服务,要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使群众文化活动方式更灵活、道路更宽广。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在实际工作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对工作要有火一样的热情,热爱群众文化事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刻苦努力,使我省的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向上,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其他文献
滕晓天先生的《青海花儿唱青海》,作为《青海花儿话青海》的姊妹篇,一经推出,在青海“花坛”再次引发一场“话青海、唱青海”的热潮。在民众审美情趣普遍提高、艺术眼光日益挑剔的今天,这部“唱青海”何以能再次让“花儿”界注目,依我看,这个话题值得琢磨。滕晓天先生作为一名久经“花”海的护“花”使者,一名熟谙花儿格律与表现意境的学者,之所以信心十足地推出这部花儿集,除了与时俱进,“老瓶装新酒”,赋予古老韵律以时
期刊
2009年青海省“花儿”歌手大赛早已落下帷幕,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其实不尽然。此次大赛留给人们的许多思考和呈现出的许多问题,如余音绕梁,久久挥之不去。  大赛期间,公众百姓及所有痴爱“花儿”的人们对赛事倾注了空前的热情和关注。为了更好地普及“花儿”有关知识和扩大“花儿”的受众面,作为青海省“花儿”研究会理事和青海省老年大学音乐教师的我,结合大赛在学校音乐班举办了“花儿”讲座。我将自己根据花
期刊
一段段甜润清亮、刚柔并济、字正腔圆的秦之声,唱出了李宏对秦腔艺术的执着追求,唱出了李宏对秦腔艺术的酷爱和眷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梨园精英,宏扬秦韵”,是对她个人戏剧专场演出最恰当的赞誉。    艰难的选择    1982年,13岁的李宏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乾县戏校,专攻小生、须生。由于她扮相俊美,加之对表演艺术准确的领悟,在诸多同学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演出中先后饰演了秦腔传统戏《辕门斩
期刊
歌舞是人类最早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从三江源广大原野中出土的各种文化遗存中,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歌舞在三江源少数民族远古生活中的基本情状。比如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陶盆”,这是一组五人连臂纹饰,真实地记录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舞蹈活动的具体情景,有的学者认为“舞蹈彩盆中的动态与藏族和羌族的锅庄舞形态最为接近”。民间有“会说话的能唱歌,会走路的能跳舞”之说,这足以说明歌舞对三江源各民族生活的全面
期刊
地理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地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事象,它的地理特色、民族风格、民俗内涵成为广泛的人文基础,并为社会认同的文化品种和文化活动。那么环青海湖地域文化是什么?本文以环湖地域的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典籍与考证就此提出六大文化:    古羌文化即昆仑文化    根据《山海经》、《列子》、《庄子》、《汉书·大宛列传》、《后汉书·西羌传》、《论衡·恢国篇》、《西宁府新志》,
期刊
生在贫瘠的穷山村,小时候,只认识几种树:数量多而长在田边地头的,叫柳树;数量少而长在庄廓边的,叫榆树;村庙里那三棵冬夏常青的,叫松树;后院李家的院子里稀罕地长着一棵树冠圆圆的树,叫柏树。除此之外,零零星星还有些杏、李、樱桃、丁香、碧桃之类的花木,而我认为正规的用材树,只有前面那几种。后来才知道,家乡人们叫了千百年的柳树,其实是杨树,而下院菜园边上长的那棵歪歪扭扭、大家都叫“尖杨柳”的,才是真正的柳
期刊
(一)    青山把绿水当作镜子,天天都在滋生植被,为自己整装美容:绿水把青山当作榜样,一年四季仿效学习,不停地变换姿态形体。没有水,山便枯槁不青,失去了鲜活苍翠:没有山,水会沉寂臭死,毫无妩媚的灵气。山是男性,水是女性,山和水结成一对好夫妻,永世不分离。    (二)    卵石发现溪水高过自己的头顶,一生都在拼命地滚动翻腾:溪水看见岸树高大笔挺,便永不间歇地跳跃奔涌;岸树望见岩草飘逸在高空,便
期刊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的治国思想有德治、仁治、礼治、孝治等,注重以德感化人,讲究人的内在修为。而北宋堪称儒术治国的典型,其政治实践中有相当浓厚的儒家色彩,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但是整个北宋一直国力不强,最后败亡得相当悲惨,这又说明儒家治国思想有其局限性。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大思想家,他开创的儒家学说有一套自己的治国安邦思想,主张仁治,礼治、德治、强调上下等级秩序。而
期刊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工作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具有美化社会环境的魅力与职能。    一、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福州有众多的民间剧团和专业剧团,十番、木偶戏等古老曲目,舞蹈中的拍胸舞、踩球舞、张旗归帆、七星灯、腰鼓等均有全国影响,而它们
期刊
一、传媒研究的现实困境  面对纷繁的传媒世界,传媒的发展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而其本身的原始功能似乎已经要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更或者说是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媒所提供传递信息的原始功能了。当下流行的一种趋势是将传媒视为现代信息生活的重要工具,它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依附这个工具的同时,不时也批判传媒发展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新闻从业者道德的沦丧,传媒发展的娱乐化、庸俗化趋势。面对人们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