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阐释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经济外交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分专题进行了系统解读,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放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和活力源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纵观历史,强国盛世必走变革开放之路。近代以来,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崛起,一个共同原因是善于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由多种因素促成,其中坚持开放包容、推进中外文明交汇互融无疑是重要因素。而清朝从中期以后逐步走向没落,国内变革停滞、对外闭关锁国是主要原因。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史。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打破发展中国家依靠贸易保护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把发展的视野扩大到全球范围,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正是基于对中外近现代史的反复比较和深邃思考,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放发展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以开放促改革
改革与开放始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实现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我们解除计划和市场问题上的思想困惑,确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取向,开始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改革和开放的协同推进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也是一次全领域的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普惠式改革已经完成,仅从内部推动改革,难度要大得多。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帮助我们啃下这些“硬骨头”,使改革按照预期目标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尚未形成,全球围绕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21世纪新议题”为标志的高标准自贸区建设,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这场竞争既是规则之争、话语权之争,更是发展主动权之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一味回避、推迟开放或满足于低水平开放,就很可能错失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红利,外部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国内改革步伐就会迟滞。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凝聚开放的共识、增强开放的自信、理清开放的思路、提高开放的能力,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我国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运筹经济外交战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我国比较优势,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经济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工作统筹推进,推动我国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开创了我国经济外交工作新局面。做好新时期经济外交工作,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经济外交思想,自觉把对外经贸合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世界市场和舞台上打造好中国产品、培育好中国企业、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梦惠及世界。
以“一带一路”引领与周边经贸合作。坚持经贸先行,走务实合作之路。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特色,扩大相互开放,聚集商流、物流和人流,一国一策发展特色产品贸易、生产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增强我国发展对周边的辐射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
优化对外经贸关系布局。继续把稳定好与主要发达国家经贸关系作为经济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性发挥互补优势,巩固和深化利益交融格局。确立与新兴经济体双边合作的重点,发展互补型产业链合作,培育共同发展基础。坚持贸易、投资双轮驱动,落实好各项援助措施,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
推动重构全球经贸规则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继续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参与“21世纪新议题”谈判,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提升经济外交工作软实力。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增强我国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公信力。充分发挥对外援助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服务国家对外战略、促进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督促走出去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注重为当地作出贡献,打造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海外企业。
梦想承载希望,梦想成就未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放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和活力源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纵观历史,强国盛世必走变革开放之路。近代以来,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崛起,一个共同原因是善于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由多种因素促成,其中坚持开放包容、推进中外文明交汇互融无疑是重要因素。而清朝从中期以后逐步走向没落,国内变革停滞、对外闭关锁国是主要原因。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史。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打破发展中国家依靠贸易保护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把发展的视野扩大到全球范围,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正是基于对中外近现代史的反复比较和深邃思考,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放发展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以开放促改革
改革与开放始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实现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我们解除计划和市场问题上的思想困惑,确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取向,开始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改革和开放的协同推进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也是一次全领域的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普惠式改革已经完成,仅从内部推动改革,难度要大得多。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帮助我们啃下这些“硬骨头”,使改革按照预期目标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尚未形成,全球围绕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21世纪新议题”为标志的高标准自贸区建设,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这场竞争既是规则之争、话语权之争,更是发展主动权之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一味回避、推迟开放或满足于低水平开放,就很可能错失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红利,外部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国内改革步伐就会迟滞。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凝聚开放的共识、增强开放的自信、理清开放的思路、提高开放的能力,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我国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运筹经济外交战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我国比较优势,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经济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工作统筹推进,推动我国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开创了我国经济外交工作新局面。做好新时期经济外交工作,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经济外交思想,自觉把对外经贸合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世界市场和舞台上打造好中国产品、培育好中国企业、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梦惠及世界。
以“一带一路”引领与周边经贸合作。坚持经贸先行,走务实合作之路。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特色,扩大相互开放,聚集商流、物流和人流,一国一策发展特色产品贸易、生产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增强我国发展对周边的辐射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
优化对外经贸关系布局。继续把稳定好与主要发达国家经贸关系作为经济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性发挥互补优势,巩固和深化利益交融格局。确立与新兴经济体双边合作的重点,发展互补型产业链合作,培育共同发展基础。坚持贸易、投资双轮驱动,落实好各项援助措施,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
推动重构全球经贸规则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继续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参与“21世纪新议题”谈判,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提升经济外交工作软实力。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增强我国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公信力。充分发挥对外援助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服务国家对外战略、促进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督促走出去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注重为当地作出贡献,打造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海外企业。
梦想承载希望,梦想成就未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