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提升文化自信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是可以凝聚和打造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做有三个层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意识、观念这个层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刚健有为、德性精神、和谐意识等方面。尽管传统文化在近现代都遭遇了大的危机,改革开放40年来,着重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提升了文化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和灵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最有力的保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文化的含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世界上有几百种之多,英国人类学家给出的定义是: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的体系。文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思想、意识、观念等等;其中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念,二是思想方式。第二层是文物,就是那些表现文化的实物,它既包括像哲学家的著作、作家诗人等文学家的文学作品一类的“物”,也包括科学技术物化形态的物,即人工创制和改造的“物”。第三层是制度、风俗,是思想观念凝结而成的规矩、条例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按照以上说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着这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物化的中华文明,包括古建筑、古代文学作品、古代器具等等被称作文物的“物”。第二,是制度风俗文化,比如传统节日,传统饮食、婚俗等等。第三,思想、意识、观念,表现为价值观与思维方式。这个是最核心的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意识、观念方面与世界其类型文化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相对于西方传统文化中注重科学、印度传统文化中侧重于宗教,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道德,重视人本身。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视人的研究,侧重于人际关系研究,儒家学说最有意义的方面就是教人如何做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特点具有着如下基本精神:刚健有为、德性精神、和谐意识。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开始成熟,在中国文化这个体系中,刚健有为是纲领。刚健有为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象传》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不停息,所以称作键,键含有主动性、能动性及刚强不屈之意。君子法天,应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要努力向上,绝不停息。除此之外,刚健有为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意,也就是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厚德载物源于《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就是顺,地势是顺,载物是包容许多物类。意思是说,君子应该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能够各遂其生。键是阳,坤是阴,在二者中阳键居主导地位。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延伸。由此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是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一个系统。
  德性精神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传统。从尧传位给舜依据的道德要求,到殷商甲骨文中刻有德字,再到周代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等崇尚德的思想的出现,《左传》中把立德放在人生三不朽的首位。到了春秋时代的孔子那里,孔子深刻地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那就是以德性精神作为文化的核心,创造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体系。后来的儒者继续阐发这一核心,直到当代的新儒学代表牟宗三先生,仍然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在于德性与生命。从汉代开始,统治阶级就主张以德治国,孝行天下。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一直奉行着德主刑辅,以德为先。
  和谐意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四维五常等等道德规范的提出与践行,目的都是建立和谐的关系。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这个和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和谐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传统社会的和谐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家:家和万事兴;人际:以和处众;经商:和气生财;政治:政通人和;事业:和衷共济;外交:协和万邦。无论是政治、经济、家庭等等,都是以达到和谐的境界为最终目标。
  二、傳统文化在近现代的危机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的领土日削,主权日丧,往昔的天朝大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当时的中国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也逐渐解体。在这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中,一直处于独尊地位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被西方列强打败的不仅是清政府,还有军队,最后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在双方的较量中败下阵来。这样的结果使得西学对中国文化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和传统文化原有的阵地在不断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开明人士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所显示的物质文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是要维护旧的制度和文化。但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强国之道,不在坚甲利兵,而以修政立教为本。之后有了戊戌变法,之后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封建专制的清王朝,民主与科学的思潮逐渐被开明人士接受。进入二十世纪后,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终究走上了全盘否定儒学及传统文化全面效法西学之路。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传统文化遭遇的最大的危机。五四运动否定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意识这个层面。
  传统文化遭受的第二次大的冲击是文革期间,破四旧运动,把传统文化中“物”破坏的较为严重,古建筑、古器具、古书籍、字画等等很多文物被当做四旧破坏掉了。一些传统文化中儒家特别重视的慎思追远等,也被当做封建迷信禁止了。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这些冲击后,逐渐衰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被尘封。牟宗三先生在谈到传统文化衰退时讲到:西方的武力先把满清的政府打败,续把我们的民族打败,最后把我们的文化打败。……打败我们的文化是我们自己代人行事,起来自己否定的。这就叫自失信心、自丧灵魂,此之谓“自败”。这种败才算是一败涂地。牟宗三先生的体会基本代表了学界对传统文化衰败的看法。   诚然,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封建专制、三钢、等级秩序等等,这些肯定是要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的。但是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元素,作为基因根植在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脉中,不是几次冲击就可以清除掉的。
  三、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文化传承的三个层面
  文化的传承,根据文化的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文化附着在具体的实物上面,我们称之为“文物”。虽然文物在文革中曾遭受破坏,但是改革开放后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他们要么成为名胜古迹供人瞻仰,要么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诉说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第二是风俗制度,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定位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体会、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三是思想、观念、意识方面的传承,这个是最重要的,就是前面讲过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如刚健有为、德性精神、和谐意识。这些思想观念意识历经千年的积累沉淀,早就深入到每个中华民族子孙的骨髓里,文化的基因也深埋在我们的血脉中,即便受到冲击,也不会消失。
  (二)改革开放40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改革开放40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地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即,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的三个层次中的第三个思想、观念、意识层面。
  1.刚健有为传统的继承
  改革开放之初,解放思想,挣脱极左思潮的束缚,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广大人民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开创精神,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这些都与传统文化的回归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关。
  从小岗村18家按手印“分田单干”,到一个沿海小渔村变成现代化都市的深圳速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秉承的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刚健有为的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就包含有“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这样的哲学思辨。中国传统文化虽然遭受了几次大的危机,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脉中,遇到合适的机会,这种基因就会被激活,像火种一样,又会燃起熊熊烈火。
  2.以德治国成为治国方略
  传统文化的回归在国家层面还表现在以德治国成为了治国方略。
  最早提出以德治国的是春秋郑国的子产。子产为郑国相,在国家治理上选贤任能,主张以众为师,以德治国,说“德,国之基也”。传统社会历代王朝凡是主张以德治国的,都取得了一定的长治久安,相反,失德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西汉初年,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统治者实行以孝治天下,孝者,天下的大德也。汉代实行的以德治国,成为后世的楷模,为众多统治者效法。也形成了中国以德治国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后,国家层面提出了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2001年1月10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以德治国无疑是对传统社会中德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提出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
  和谐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谐”观念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和谐世界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开放包容的思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健康和谐,通过对话与合作谋求共存共赢。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无不围绕着三大关系展开,那就是如何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然)、人与内心世界(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他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邃广博的和谐文化,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意识的继承和发扬。
  4.培育主义核心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体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社會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个体系。习近平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从这24个字中,不难看出,其中三个层面中都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国家层面的和谐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吗?社会层面中的公正、个体层面中的敬业、友善、诚信可以看做是传统社会中儒家核心价值观——五常(仁义礼智信)的现代表述。
  5.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还是最根本的自信,其他三个自信的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及其成员对自己文化价值充分肯定自觉认知由衷热爱,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而文化自信是以文化自觉文化自省文化自尊文化自爱为前提的。文化自信表现在面对历史时的温情和敬意,面对困难、苦难、灾难时的坚毅淡定和从容,面对文化上的他者时的自尊自爱和开放宽容包容,面对挑战时的自觉自省自新自强。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程宜山: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论语》、《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施创新教育,不但要讲解文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来说,良好的思维意识更是必备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创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他们的敢问能力,要强化思维训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
期刊
“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师的头脑里是有的,教师的不愿放手,不敢放手,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对自己的不自信。担心放手之后,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教师无法解答,岂不尴尬?担心“放手”之后,课堂活了,乱了,“收”不回来怎么办?二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怕学生遗漏了重点,怕学生找不准难点,怕学生提不出问题,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偏差……  谁才是学习的主体?谁才是课堂的主人?要知道,从小学到高中1
期刊
摘要:快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下寓教于乐的推崇理念,快乐是每个人生活中必要具备的健康元素,尤其是黄金的童年时代,快乐的回忆对学生的影响有着终身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其蕴含了诸多的趣味哲理故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喜好,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封闭的课堂空间中,依旧乐此不疲的展开互动,围绕语文的故事情节自由的分析,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积极的创建愉快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阐述了当下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包括班级管理过于随意化、班级管内容较为散乱等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中学班级管理有序开展的方法,完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确保班级管理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教师的一大主要任务之一,和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学习联系密切。教师在班级管理期间需依据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对我们平时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班主任需要深入全面的思考怎样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不仅如此,还需要尽可能的避免互联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现阶段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互联网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相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置相应的语文课程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还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然而,现实中老师布置的语文课程作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比如适当增加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减少作业的重复率等等,只有不断优化语文作业,才能发挥出作业的教学效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做如下分析,
期刊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唯一创作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它和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作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大师,他与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有
期刊
摘要: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完善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中集中地对常见方式进行了说明,为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英语教学;小学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山于我国各行各业与世界接轨的脚步在不
期刊
撑一叶扁舟在波光艳影的小溪里游荡  驿动的心在仲夏的夜空中潺潺摇晃  那点点的繁星长在水藻的眉头上  我想举着望远镜想去瞭望远方和他乡  看看这世界是不是都是眼前的这般模样  举起长长的镜头  延伸到可可西里那个地方  我想去寻找青色翠绿的山梁  顺便看一看雪域精灵藏羚羊  猛然  我却听到了平平仄仄的枪响  那是人类的贪婪正在越过自然的屏障  在镜头的那头  藏羚羊的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  一抹
期刊
“所见即所得”。  每一个艺术家都是依其所感、所见来创作其作品。但由于人的感知是多样的,每一位艺术家表达的也是他自己感知到的世界,根据这种感知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创作。其作品或许受时代大背景影响,或许受自身经历影响,经过这一遍遍思绪打磨,把飞扬无序的创思转化为实打实严谨理性的作品,这与其说是自己的孩子,更像是自己情感的表达,生命的延伸。  “I can draw it,but I underst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