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1
  
  摘 要 通过对人文精神与体育教育关系的研究,联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热点,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状况,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如采用开放式教学等进行探索,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人文精神 大学生
  
  一、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文精神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一)教育导向作用
  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是以育人为先,在此同时才健体。其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可导引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磨练学生的意志,塑造现代意识,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激励凝聚作用
  高校体育竞赛活动中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学校、团体、组织及个人的荣辱和威望。这就要求每个参加的学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努力创新,整个活动过程充满着激励学生不断挑战人类极限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三)充实情愫作用
  高校体育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情感体验,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在大众体育项目里,学生可以得到对集体、社团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在娱乐体育项目里,学生可获得愉悦感和欣快感。在竞技项目中,学生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的体验中,受到各种复杂情感的冶炼。
  (四)娱乐调节作用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高校体育,是活跃学生生活、调解紧张单调的生活节奏和增添生活情趣的最直接最佳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参与娱乐休闲活动的同时,可提高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工作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它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体育学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与“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一)正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同我国普通高校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仍处于辅助地位,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普通高校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显然缺乏强有力的开展基础。第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容和手段缺乏时代感。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体育项目为内容,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任务,以考核为保证的教学模式,明显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这种以技术传授为指导的教育范式中开展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其发展前景不言自明。第三,教材体系不规范,现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所用的教材中,很少具有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教材尚且如此,效果可想而知。
  (二)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高校作为人文精神的策源地,培养知识“载体”的摇篮,要考虑对被教育者在知识灌输上的提升与完整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有较高层次的文化,更要求人们知识具有全面性。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为一体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2],它具有综合素质教育的优势,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认知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协同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迁移性,而这正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要的。综观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教育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根据人才素质结构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
  (三)明确高校体育教育与弘扬人文精神的契合点
  弘扬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努力挖掘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强调客观对象适合人体的需求和满足,而且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要摒弃把体育作为对人的纯生物学改造过程的生物体育观。强调体育与教育、文化相结合,把体育当作一个育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育体,而且要育新、育群。培养学生不断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精神;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公正、公平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节能力等。
  (四)高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有没有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不仅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学生喜欢这门课,对它有兴趣,就会自己去学习、去钻研。课程教学要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当然要熟悉这门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功用与影响,然后组织好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领会其基本线索与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4]。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门学科还存有无数未解决的问题,留待后人去钻研、去解决。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他们积极思索与探讨,从而激发参与的兴趣。
  三、小结
  随着人们对体育本质、功能、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拓展与加深,教育者认识到高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涵盖的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对冶炼学生的性情、意志、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价值无量。人文精神的缺失必然制约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而人文精神的塑造是长期的、潜在的,人文修养的提高更是一个“内化”过程。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和渗透,对推进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昌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69-71.
  [2]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3-19.
  [3]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协.中国高校体育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16.
  [4]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2-3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普通高校运动员由于自身技术水平较低,教练员训练水平有限,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平时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等因素,导致了他们比赛能力较低,在赛场上表现为情绪浮躁,容易受对手、观众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发挥失常,影响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参阅大量文献,分析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运动员的培养情况,结合运动训练的规律
目的: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人民满意大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探究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采用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胆怯心理 形成 克服方法    我们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
公共安全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阶层利益分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当前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已经与社会转型
研究背景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守护健康、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工作,其从事者卫生技术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医疗的发展,对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完成每天面对的繁重而精细的任务,需要卫生技术人员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更好的控制日常医疗工作,并能从工作中很好的提升自已且可以减缓压力,这些在调查研究中被转换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感受。县级公立医院作为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很多学校开展了以俱乐部形式开课,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课的形式。武术套路作为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情绪在体育教学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来调动高校女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趣,从而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武术套路
摘 要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从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身体为目标,其重视掌握运动技能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强调终身锻炼、创造学习的理念和能力。本文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快乐教学和掌握运动技能辩证关系,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快乐教学 运动技能 辩证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群众文化活动是基层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开展,可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丰富人民群众的业务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下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1    摘 要 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科学合理的营养补给的意义、田径运动员营养补给的特点,以及田径运动员的日常营养补充的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对田径运动员的营养补给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田径 体能 营养补给    田径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调动自身的协调
青少年体质状况关系到民族的未来,高校体育是中学体育与群众体育的重要衔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体育工作.各层级高校也都在努力寻求一条合理且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