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适量的练习,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要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练习的规律,科学地设计、组织和处理好练习,让练习成为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键词:练习;高效课堂;风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适量的练习,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该如何科学的设计练习,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练习成为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1.设计开放性练习,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课堂练习大多是教师教完新授内容后学生开始做题,内容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学生练习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兴趣被埋没,创造潜能未能发挥。因此练习设计时适当开放空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做法。如学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做过“练一练”第1小题“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8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720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厘米 32500毫升=( )升 1.35升=
( )毫升”后,学生范XX在作业留白处与老师商酌:“老师您能采纳我的建议吗?我感觉书上编的这些题目有欠缺,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除法,在这里为什么不编点像升=( )毫升 分米=
( )米这样的题训练呢?既巩固了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又复习了学过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是呀,学生敢于向教材质疑、建议多好啊!何不来个顺水推舟,让他当一回习题“编导”?接下来的练习课上学生当然是各显其能,热情倍增了。
2.设计层次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遵循这一指导思想,作业设计时,尽量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的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为学生所需而设计作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自助套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套餐练习题:A套餐:将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的工具箱表面涂上油漆,需要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底面不涂)B套餐:自己试着推导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C套餐:请你在课下自己设计一个表面积是6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可以用纸板等材料做出来,也可在纸上写出你的构思过程)这样设计三个层次不同的题型,可以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愉快完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益。
3.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购买涂料”后,我布置了一项调查题,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解决问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很感兴趣,他们自发地三五一群到居民小区、超市去调查。回来后,班长孟X同学在作业中这样写道:“通过今天的调查作业,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肯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就能发现好多问题。购买涂料时我不仅发现根据生活所需,尽量买大桶包装的便宜,还发现今天学的知识与以往学的租车、租船的问题差不多。用列表格的方法有序思考,不容易遗漏,好像一条珍珠链子,让数学变得有意思。”充分利用好练习题,能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问题,更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成功的喜悦中,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都可以找到数学方面的问题。
当然,练习的设计并不仅仅在于此,还有灵活性练习、延展性练习、时效性练习,等等,它们是融会贯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课堂练习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适当调整、组合、补充,把“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让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形成脉络,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
关键词:练习;高效课堂;风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适量的练习,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该如何科学的设计练习,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练习成为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1.设计开放性练习,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课堂练习大多是教师教完新授内容后学生开始做题,内容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学生练习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兴趣被埋没,创造潜能未能发挥。因此练习设计时适当开放空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做法。如学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做过“练一练”第1小题“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8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720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厘米 32500毫升=( )升 1.35升=
( )毫升”后,学生范XX在作业留白处与老师商酌:“老师您能采纳我的建议吗?我感觉书上编的这些题目有欠缺,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除法,在这里为什么不编点像升=( )毫升 分米=
( )米这样的题训练呢?既巩固了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又复习了学过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是呀,学生敢于向教材质疑、建议多好啊!何不来个顺水推舟,让他当一回习题“编导”?接下来的练习课上学生当然是各显其能,热情倍增了。
2.设计层次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遵循这一指导思想,作业设计时,尽量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的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为学生所需而设计作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自助套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套餐练习题:A套餐:将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的工具箱表面涂上油漆,需要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底面不涂)B套餐:自己试着推导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C套餐:请你在课下自己设计一个表面积是6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可以用纸板等材料做出来,也可在纸上写出你的构思过程)这样设计三个层次不同的题型,可以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愉快完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益。
3.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购买涂料”后,我布置了一项调查题,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解决问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很感兴趣,他们自发地三五一群到居民小区、超市去调查。回来后,班长孟X同学在作业中这样写道:“通过今天的调查作业,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肯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就能发现好多问题。购买涂料时我不仅发现根据生活所需,尽量买大桶包装的便宜,还发现今天学的知识与以往学的租车、租船的问题差不多。用列表格的方法有序思考,不容易遗漏,好像一条珍珠链子,让数学变得有意思。”充分利用好练习题,能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问题,更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成功的喜悦中,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都可以找到数学方面的问题。
当然,练习的设计并不仅仅在于此,还有灵活性练习、延展性练习、时效性练习,等等,它们是融会贯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课堂练习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适当调整、组合、补充,把“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让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形成脉络,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