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困生”,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村高级中学,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有一小群学生的状态为: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他们还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每一个步骤都跟不上节奏。对于这样的学困生,我们要多加关注,在课堂中要调动这部分学生,让课堂更高效。
  【案例主题】
  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大多数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感兴趣,课上表现很好。但部分学困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这就对我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
  【案例过程描述】
  片段一: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一开始一定要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在课堂中才能紧跟着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学困生因为对学习有恐惧心理,基础差,更加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一开始用视频作为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我播放石头剪刀布视频,让学生睁大眼睛观察为什么机器人总能赢。视频最后有慢动作,说明了机器人总赢的原因。视频播放到最后,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我挑了个胆小的学困生回答问题。此时,平时很胆怯的小姑娘,居然很自信地告诉我机器人作弊,每次都是人先出机器人后出。我大声地对这小姑娘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增加了这个学困生的信心和勇气。
  片段二:
  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我趁热打铁,抛出了本节课的学生体验活动,并且设置体验活动内容时充分考虑到了学困生,活动如下:
  (1)翻译古诗词,借助百度在线翻译网站:http://fanyi.baidu.com/。
  (2)体验“人机对战五子棋”。
  (3)访问http://i.xiaoi.com/,用自然语言和机器人对话。
  这三个体验活动吸引住了学生。体验一主要是体验在线翻译,让学生感受到机器只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人;体验二是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玩的这个小游戏其实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的应用,知道人工智能离我们并不遥远;体验三是人机对话,根据你所说的内容,机器人能够进行相应的回复。对于这三个体验活动,即使学习再困难的学困生都能独立完成。这样,“学困生”增加了自信,对掌握这节课所学内容有了信心。
  片段三:
  体验后,我设置了讨论活动。讨论问题:你知道哪些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全班学生先讨论,讨论后我找了学困生孙XX。孙XX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总结,让他对他和同学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他来说是一个锻炼机会。孙XX回答后我再找其他学生对他的回答进行补充,学生回答的内容我在黑板上作了记录,为下面所授内容做铺垫。
  片段四: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总结,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贯穿其中,通过师生共同列举大量的实例,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本节课知识点总结如下:
  (1)模式识别:①指纹识别;②语音识别;③手写识别;④光学字符识别。
  (2)机器翻译:介绍几个常用的机器翻译软件和几种在线翻译方法。
  (3)其他应用:①智能机器人;②计算机博弈。
  片段五:
  让学生一起来展望:未来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在前面的氛围的带动下,学生开始大声回答,这时我站到了刘XX(刘XX,来自较偏远的农村,由于在初中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很陌生,因此进入了“学困生”行列)的旁边用眼神鼓励他,对他的回答给予大大的好评。刘XX回答后,我又找了其他的学生畅想未来,学生们热情高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和学生一起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结束了本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
  【案例反思】
  教育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论,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困生,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里掌握所需的知识,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但课堂中我仍有环节处理得不够得当,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调整。这次课的讲授,增加了我对学困生转化的信心,认识到充分调动学困生,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甚至将其转化为优等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心理学教授杨凤池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许多值得表扬的地方。他们偶尔会做错事,但这正是个体生命成长、向前发展的必经过程,他们需要有好的指引,这时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就能成为一个推动力,使得他们的潜能、求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施展。”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面对个性差异极大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积极鼓励他们努力向上,从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呢?本文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从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写作训练、组织演讲和演绎课文等方面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一、在讨论与辩论中训练思维的灵敏性  讨论,主要是双方对各自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对自己的观点不断检验、完善,通过自我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更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所以,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老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但是个性化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口头上进行“读”的活动,它需要孩子们心灵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愉悦对话。  一、自主阅读,“趣
对于一个班级,有多少老师和班主任、学生关心它,爱护它,为它吃苦,为它的荣誉奋斗。当离开这个班集体时,又有多少人留恋它、想念它、回忆它。这回忆的感情,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越积越深。作为一个学生,想得最多的、留恋最深的还是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桃李满天下,成为学生最尊敬的人,也是一种无比的满足。  一、做一名好班主任,必须扮演十种角色  (1)知识传授者。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名
6的分与合学生在幼儿园就有接触,但不少孩子只是简单地知道“6可以分成几和几”,并不能全面、有序地说出6的分与合的式子。因此,教学中应当立足孩子的认知起点,充分尊重孩子的数学学习现实,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孩子充分观察、比较,逐步渗透“有序”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2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修改的第一年,拿了新教材大致翻阅一下,最明显的就是在内容上稍有调整,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以及例题、图示都没有大的改动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语言的学习应该在语言实践中完成,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语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搭建小练笔舞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让语言实践真正实现“读写两支莲,曼妙并蒂开”。  一、精彩仿写,练在经典语段处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独具慧眼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要求:让学生喜欢文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年级中,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字。识字数量大,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是一项苦任务,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快乐识字——变苦学为乐学呢?以下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心理学研究
射击是一项静力性、高精度、动作单调的个体比赛项目。在选材中,摞弹壳能力训练有助于从侧面检验射手的心理素质,把弹壳作为射击运动员一项选材指标,使得运动员天赋条件在提高能力中的地位显得更重要。福建省莆田市的训练场所有限、枪弹少,如果不搞选材,就会造成时间和器材的浪费,摞弹壳测试方法简单,即节省经费又省时间,对普查射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摞弹壳以重叠多为主,初选时测出的个数对其后天训练成绩提高的影响如何呢
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一堂《彩色的非洲》的公开课结束了。  “这堂课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课后主持人现场采访上课的学生们。  “老师搜集的非洲图片很美!”“老师播放的音乐很美!”  “除此之外,这节课还给你什么印象?”  孩子们沉思片刻后,没有举手的,甚至有摇头的。良久,有个孩子举手,似乎想要挽回这种尴尬的局面,笑着说:“老师对我们很温柔。”  这时听课的老师们一片哗然。一位特级教师走上讲台,
教材目录,是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精炼概括和简明呈现,是教材内容的纲目,是读者的钥匙。学习好课本目录,有助于学生对三年所学进行纲领性总括性的复习,使学生在复习中处于居高临下、统揽全局的地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已现疲态,甚至个别学生觉得已没有继续复习的必要。为了克服学生的复习疲劳,暴露学生复习中的问题,给学生以新鲜感,我特意安排了课本目录这一课。  【课前准备】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