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宫:腓特烈大帝的夏宫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忧宫”,这个名字对于那座位于波茨坦的宫殿来说真是恰到好处。宫殿的德文名字“Schloss Sanssouci”中,“Schloss”的意思是宫殿,“Sanssouci”则是法语“无忧、莫愁”的意思,从字面上一眼就可以知道宫殿名字的意义,念起来,每个字节在唇齿间跳跃着,清脆上口,但直到我亲眼见到它的真容时,才能懂得何为无忧。
  “我在葡萄山上的小屋”
  无忧宫的宫殿坐落在一座小丘之上。与许多气势磅礴的欧洲宫殿略有不同,明朗的黄色外墙加上小巧而精致的外形,让人第一眼看到时就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站在小丘上放眼望去,是沿着宫殿拾级而下,是一层层逐渐扩散开的葡萄山,种植着来自葡萄牙,意大利和法国的葡萄藤,而在阶梯中的168个玻璃罩子里面,则被种上了无花果树。碧绿的葡萄藤盘缠在台阶的架子上,衬着在阳光下颜色显得颇为娇艳的宫殿,美得不可方物。
  山下,罗马神祗的大理石雕像围绕着一座喷泉,不过无忧宫的主人腓特烈大帝却从未能亲眼看见喷泉喷水。因为在18世纪,还没有足够的技术让喷泉喷出水来。今天,我站在喷泉的旁边,也未能看到喷泉,但是平如镜面的蓄水池却让葡萄山上的无忧宫能够在水中顾影自怜,因此少了喷泉打扰反倒是一桩好事。“它是我在葡萄山上的小屋。”腓特烈大帝曾经这么提到他的夏宫,朴素的言语之间透露出的是一种喜爱之情。想来不管是站在小丘上望向远处的树林与风车,还是站在池边欣赏两重宫殿,观者的心中怎会有忧愁驻足?更何况是作为如斯美景的缔造者,心中的怡然自得可想而知。
  腓特烈大帝既是普鲁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血君主,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在对待这座宫殿与园林上自然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这座宫殿是他个人意志与喜好的一个体现。宫殿的草图乃是出自国王本人之手,而在建筑师根据草图绞尽脑汁提出要建成一座巍峨磅礴的宫殿时,却遭到了国王的反对——因为国王想要的,只是一座洛可可风格的一层建筑,能够满足他个人需求的私密居所,在这里,他可以很方便地就得以步下露台,亲近自然。此外,在追求艺术美感的同时,国王还非常讲究实用性,比如在无忧宫旁边就有一座菜园,方便这位喜欢吃新鲜蔬菜水果的君主的需求。
  施工期间,国王还亲自监工,不断跟建筑师在细节上进行指示。在1747年宫殿尚未完全完工,腓特烈大帝就举行了落成典礼,而且从此以后每年4月到10月都住在这里。法国大哲学家伏尔泰也曾是腓特烈大帝的座上宾,如今宫中伏尔泰的卧室与陈设还一如当日。不过贵妇就别想来享受无忧宫了,更不用说他那分居多年的妻子、能与国王住在这座宫殿者,唯有他所指定的男宾,以至于这座宫殿曾被戏称为“无妇宫”。
  风格混搭的宫苑
  无忧宫景区占地面积290公顷,因此值得游览的地方并不止无忧宫一座宫殿。游览整个景区的最佳方式应该是骑车,腓特烈大帝和他的后世君王留下的中国楼、夏洛滕霍夫宫、新宫、橘园等宫殿散落在这片广大的地方。而我这种随性之人,也便只好问着路人,研究着沿途的地图,靠自己的双腿有多远走多远了。
  中国楼是个让中国人看了就有些哑然失笑的东西。所谓楼,其实是一座圆形的亭子,远远看过去疑似一个旋转木马亭。亭外,有着欧洲人想象中中国人的雕像。但实际上,它们完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形象,雕像上还镀上了一层金,看上去更加诡异。腓特烈大帝向来对东方充满向往,搜罗了大批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把这亭子也镀金装饰得无比金碧辉煌——大约是出自当时对中国遍地黄金的描述。所以,我们姑且理解一下当时人对神秘的中国那份难言的憧憬吧。
  反倒是最后修建的橘园宫让人又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据说是威廉四世送给妹妹夏洛特和妹夫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惊喜,作为暖房和夏天的休息室。艳阳之下,高台之上的宫殿,其风格在我看来颇具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风情,建筑物周边种植的花草都与别处不同,加之宫殿名为“橘园”,实在是很有异国情调的一个地方。
  比起无忧宫的精致,后来修建的新宫就逊色很多。尽管走在溪水潺潺,树木肆意生长的林荫大道上,忽然发现远处林木中间出现了红色宫殿的一角,煞是惊喜,但走进却觉得有些乏味了。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大型宫殿美则美矣,却少了无忧宫那份灵气。二战的战火在此也留下了许多的痕迹,烧成灰黑的雕像和仍然在整修中的宫殿,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故而也再没有“无忧”的心境了。
其他文献
我与《河南教育》的相识,要追溯到1983年。  那时,我在乡里的一所初中读书,因为离家比较远,只能住校。正好父亲是教师,在学校有一间宿舍,我就随他一起住。父亲订有一份《河南教育》,因为当时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书实在有限,我就常常在学习之余拿起《河南教育》来读,有关教育理论的文章当然是读不懂的,但其中描写教师生活的叙事散文,故事性强,很合我的胃口。  记得有一次读过一篇文章之后,我突然对文章的结构安排
中国特色的土地所有权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土地财富的分配体系,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麻烦。    近年来,各地拆迁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钉子户和群体性事件,官商勾结征地,肥了少数人的腰包,却穷了广大农民和老百姓。钱云会事件正是当前中国社会日益增多且渐趋尖锐的土地纠纷的缩影。  2010年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召开了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专家研讨会。就在钱云会惨遭横祸的当天下午,也就是12月2
导语:实际上,在搜索工具中输入“美国人不爱读书”、“法国人不爱读书”,发现不仅是在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在感叹本国人阅读量的下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曾公布过一份关于全国国民阅读的调查,我国18—70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只有0.9%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而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他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全省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更好地运用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本刊特开设《学重要论述 促教育发展》栏目,敬请关注,欢迎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
4月2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在中国社科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青年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打倒孔家店”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根本否定中华民族文化的激进主义、虚无主义不是五四运动主流,更不是五四精神实质。  长期以来,“打倒孔家店”一直被当做五四口号,甚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口号。不仅一般学者、一般读者这样说,甚至包括许多权威学者,许多国家级权威报刊媒体,也都使用这种提法。而海外一些学者,多半也藉此
导语: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扁平化设计的话,那便是极致简单。设计制作可以很简单,但思路绝不简单,而且更容易实现响应式。  如果“不平胸何以平天下”,那么苹果将在后乔布斯时代继续引领设计美学的新风向;如果“平胸无以平天下”,那一定是以老罗“锤子”为代表的拟物化设计击碎了苹果的美梦。从iOS7发布以来,扁平化设计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方面苹果的特立独行打破了不少常规理念,而另一方面,集跨界意见领袖和脱口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的十年中,课堂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而这其中,始终在围绕课程建设进行破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者在关注学生“学习性质量”的同时,也在重视学生的“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在矫正自身教学行为的同时,开始捍卫教育常识,践行教育常识,“给力”课程建设,使课堂教学在不同的区域和学校呈现出整体性的繁荣。  回顾课程改革之初,我们所提倡的校本化多是基于学校、基于教师的。但是,教师是学校不变
“如果舍弃中国市场,跨国企业只有死路一条。日本若继续如此行事,将加速没落。”  日本首富、优衣库社长柳井正在《周刊朝日》中首次谈及钓鱼岛问题,公开表示钓鱼岛争端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局面错在日方。  “一个导弹发射经常空中解体的国家如何能入侵美国?这是好莱坞对中国的‘政治归化’。”  制片方将好莱坞翻拍电影《赤色黎明》中的反角从中国人换成了朝鲜人,美国一些媒体不满对中国的“屈服”。  “突然,她用尽全
导语:过去一些年里,“政府监听”一直以来就是绝佳的电影题材。然而,这些电影情节和我们所知道的真实间谍的工作又有多相似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斯诺登的事绝对已经达到了拍摄一部电影的标准,并很可能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  众所周知,好莱坞十分青睐有监听、间谍、欺骗等元素的题材!年初,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更不用说《窃听风暴》那样的经典作品了。  电影界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监
除了经济制裁、荷枪实弹“维护和平”等等,美国还常常利用“移民门槛”来制裁其他国家的公民。  每当互联网上出现同“官/富二代”、“大事儿”、“美国绿卡”三个关键词相关的事件,中国网民就会翻出一条美国旧提案讨论一番,幻想着凭借这条提案就能换来公平和正义。  这条提案的编号是HR.2121。2011年11月6日,在一场关于美国移民政策与实施的听证会上,美国司法委员会提出这个针对中国的提案:《2011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