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阅读教学受到广泛重视,但受应试教育与落后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虽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制约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 问题 对策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解。教师先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教师写出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与答案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记忆背诵。对于每篇课文从字到句几乎都是精讲精练,讲了重点还要讲难点,讲了难点还要讲疑点,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是老师肢解性地讲析,只为掌握一些知识点,很少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使文章丧失了整体美感,使教师成为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转,形成了没有独立思考观念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就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情和学生创造的灵感,也使得语文教学丧失了活力与魅力。
2.“应试教学”的阅读限制了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只重视把阅读材料的答案告诉给学生以及教给学生一些应试阅读的技巧,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专门研究怎样应付考试、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来提高阅读能力;为对付各级各类的考试,把自读课上成了练习课,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于这种惯性思维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就束缚了学生阅读及其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以训练代替阅读,绕过阅读量的积累沉入题海的应试教学,不但导致学生不堪重负,还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厌恶情绪。这种“应试教学”的阅读使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3.忽略了课外阅读。阅读是对文本的深化、升华、再创造。单靠一本书和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是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效果差,阅读速度慢,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锁定在教材与试题当中,不但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有的甚至限制和排斥学生课外阅读,因为怕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由于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指导,就形成了学生阅读畅销书的很多而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却很少的现状。看书只是走马观花,根本不动脑筋,这种盲目的阅读效果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效益差。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有必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改变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1.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潜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通过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听把自己的感知、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会,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重视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和讲解。要尊重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谈自己阅读文章后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3.重视课内外衔接,增大阅读容量。课堂教学仍是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中学阅读教学要大胆地放下课本,走出教室,扩大其阅读面,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效率。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喜欢的多读一些、读精一些,不喜欢的可以只作浏览式阅读。另外,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和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才会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华英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12年。
[2]孙学楠 个性化阅读让课堂更富活力.《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
[3]于华英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13年。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 问题 对策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解。教师先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教师写出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与答案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记忆背诵。对于每篇课文从字到句几乎都是精讲精练,讲了重点还要讲难点,讲了难点还要讲疑点,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是老师肢解性地讲析,只为掌握一些知识点,很少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使文章丧失了整体美感,使教师成为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转,形成了没有独立思考观念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就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情和学生创造的灵感,也使得语文教学丧失了活力与魅力。
2.“应试教学”的阅读限制了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只重视把阅读材料的答案告诉给学生以及教给学生一些应试阅读的技巧,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专门研究怎样应付考试、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来提高阅读能力;为对付各级各类的考试,把自读课上成了练习课,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于这种惯性思维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就束缚了学生阅读及其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以训练代替阅读,绕过阅读量的积累沉入题海的应试教学,不但导致学生不堪重负,还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厌恶情绪。这种“应试教学”的阅读使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3.忽略了课外阅读。阅读是对文本的深化、升华、再创造。单靠一本书和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是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效果差,阅读速度慢,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锁定在教材与试题当中,不但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有的甚至限制和排斥学生课外阅读,因为怕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由于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指导,就形成了学生阅读畅销书的很多而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却很少的现状。看书只是走马观花,根本不动脑筋,这种盲目的阅读效果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效益差。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有必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改变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1.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潜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通过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听把自己的感知、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会,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重视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和讲解。要尊重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谈自己阅读文章后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3.重视课内外衔接,增大阅读容量。课堂教学仍是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中学阅读教学要大胆地放下课本,走出教室,扩大其阅读面,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效率。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喜欢的多读一些、读精一些,不喜欢的可以只作浏览式阅读。另外,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和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才会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华英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12年。
[2]孙学楠 个性化阅读让课堂更富活力.《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
[3]于华英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