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y2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阅读教学受到广泛重视,但受应试教育与落后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虽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制约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 问题 对策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解。教师先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教师写出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与答案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记忆背诵。对于每篇课文从字到句几乎都是精讲精练,讲了重点还要讲难点,讲了难点还要讲疑点,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是老师肢解性地讲析,只为掌握一些知识点,很少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使文章丧失了整体美感,使教师成为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转,形成了没有独立思考观念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就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情和学生创造的灵感,也使得语文教学丧失了活力与魅力。
  2.“应试教学”的阅读限制了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只重视把阅读材料的答案告诉给学生以及教给学生一些应试阅读的技巧,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专门研究怎样应付考试、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来提高阅读能力;为对付各级各类的考试,把自读课上成了练习课,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于这种惯性思维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就束缚了学生阅读及其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以训练代替阅读,绕过阅读量的积累沉入题海的应试教学,不但导致学生不堪重负,还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厌恶情绪。这种“应试教学”的阅读使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3.忽略了课外阅读。阅读是对文本的深化、升华、再创造。单靠一本书和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是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效果差,阅读速度慢,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锁定在教材与试题当中,不但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有的甚至限制和排斥学生课外阅读,因为怕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由于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指导,就形成了学生阅读畅销书的很多而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却很少的现状。看书只是走马观花,根本不动脑筋,这种盲目的阅读效果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效益差。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有必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改变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1.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潜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通过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听把自己的感知、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会,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重视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和讲解。要尊重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谈自己阅读文章后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3.重视课内外衔接,增大阅读容量。课堂教学仍是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中学阅读教学要大胆地放下课本,走出教室,扩大其阅读面,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效率。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喜欢的多读一些、读精一些,不喜欢的可以只作浏览式阅读。另外,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和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才会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华英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12年。
  [2]孙学楠 个性化阅读让课堂更富活力.《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
  [3]于华英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13年。
其他文献
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音乐认知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之中,随着现代视听手段的多样化,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更多,内容更广泛。伴随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其音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对音乐的反应由主观的感受体验向客观的分析发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恰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人格完善的目
期刊
摘 要:“暗示教学法”是指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学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暗示教学法”可以贯穿于课堂始终,可以延续到课堂下,正确地运用可以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积极暗示 愉快而不紧张 情感与理智 无意识状态与有意识状态相互结合 教师的积极暗示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暗示。   格奥尔基·卢扎诺夫(Georgi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扩散思维有利于知识纵向梳理、横向延伸,立体思维过程是建立多维知识网络的过程, 逆向思维可以使理解深化,联想思维有助于提升思维灵活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教学 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则更加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
期刊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增强自信心、意志、兴趣;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要学会独立思考,使用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历史材料,通过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加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增加教学的深度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方法 形式  现阶段,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
期刊
摘 要:键盘时代的来临,虽然冲击着汉字的书写,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仍旧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所以信息时代我们还需强调写字教学。  关键词:汉字 电脑时代 审美 陶冶情操 创新能力 写字教学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从殷墟甲骨时代至今,已经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着。汉字有很多优点,它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艺术的功能和原则以及演示实验艺术的类型与作用。通过设置探索问题的情境,提倡质疑,鼓励创新,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 演示实验 艺术技
期刊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作为建构者——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驱动“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灵活运用“任务驱动”
期刊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将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其形象逼真的直观效果、反映内容的丰富性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从而较好地解决历史过去性、综合性、具体性的问题。下面就本人的历史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利用多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求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中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重点。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更要突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背景下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然后结合这一现状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