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程目标,分层运用“资源”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来,以农村教育信息化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小学教学点面临的师资短缺、师资水平不高的实际困难,对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然而,农村广大教师中客观存在相当部分知识面狭窄、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弱等问题,同时还存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差距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数字教育资源(本文简称“资源”)的运用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广大农村教学点教师只有提高教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课程目标要求,掌握“资源”的设计意图,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际,差别化要求,分层次创造性的运用“资源”,才能真正提高本项目实施水平,提高课堂效益。
  一、明确“四基”要求,确定分层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目标要求,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在课堂教学运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只有深入领会“四基”目标要求,明确“资源”运用目的,把握“资源”分层运用措施,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熟练形成基本技能,有效感悟基本思想,真正获得基本经验。
  例如,学习《认识年、月、日》,基础知识层面要求:“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和小月,知道每年有12个月,记住各月的天数。”这些知识的获得要求通过“资源”的具体教学情境——各种节日活动场景以及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动画演示,教师在运用“数字资源”中要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动耳,做到方法得当、有的放矢,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探究实践、合作交流,通过观察、对比、概括等探索过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把积累丰富的、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资源”的有效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并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四基”的培养要求。
  二、明确“四能”要求,确定分层措施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能”的培养目标要求:“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努力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在运用“资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当教师运用“资源”复习“平均分”时,先不出现“分草莓”的页面,而是先引导学生板演把6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后,接着把7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学生在分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无法平均分。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启发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待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再运用“资源”来揭示“余数”的概念,引导体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最后通过运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实现新课标“四能”的要求。
  三、明确“情感”要求,确定分层方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运用“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否亲身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只有明确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要求,确定“资源”分层运用方向,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
  例如,学习《多个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掌握了比较多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在培养学生简单的逆向思考推理的同时,教学中应该关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跳出“资源”,联系生活,分析商场促销活动中应用转盘抽奖和街边骗子利用转盘敛财活动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区别对待生活中数学正反面的应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联系学生实际,把握课程总体目标,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全面挖掘“资源”潜在价值,制定分层次运用“数字资源”的策略、措施与方向,创造性地运用“资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有效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他文献
一、带着爱心走向学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那么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等要求。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必要条件。只有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巧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中不注意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不考虑选择运用多媒体的时机,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媒体 教学  一、多媒体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优化课
期刊
一、更新教育观念——整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计算能力,还要学习调查和推理的方法、交流的手段以及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把数学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几何图形等化为“可见”的“逻辑思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发现、创造,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达
期刊
一、矫正培养目标  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育人目标,但一到操作层面,目标就会出现偏差。许多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智轻德”、“急功近利”的做法。鉴于此,我们必须全面解读《标准》,更新教育理念,矫正培养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人才观、价值观,做“重智轻德”的批判者,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践行者。  二、细化德育内容  《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结合《标准》,从
期刊
随着企业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企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数控操作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成为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数控加工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大量的实训,但是数控加工设备是高技术产品,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许多院校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无法购置大量的数控设备供学生练习;另一方面,学生直接在数控机床上操作练习,容易操作失误而导致刀具、设备的损坏,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传统的机床操作培训方法效率低、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需要教师的认真来做铺垫。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就是认真,解惑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小学美术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的认真。但只做到单纯的认真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注重细节。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比较,专业性、灵活性较强,美术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细节都不能忽视,美术教学中的细节穿插对整堂课能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中每个细节的链接,精彩的教学细节促成
期刊
一、如何认识史料  什么是史料?实际上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所发生真实情况的所有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史料就是指经过时间的演变,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所留下的、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演变的过程的痕迹。我们在了解历史时,史料就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途径。  史料对于我们历史教学、研究历史有很大的重要性,因为史料不仅可以提高历史教
期刊
摘 要:休闲主体,指各类休闲者,是休闲动作的发出者以及休闲结果的承受者。本文考察了唐代家庭的休闲行为,考察了这一主体在休闲活动中的各种要素。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休闲对唐人家庭关系、精神风貌、生活理想、个性发展等的影响,从而深化对唐代社会与家庭的认识。  关键词:家庭 闲暇时间 教育  一、家庭的闲暇时间  休闲首先是对个人在扣除用于劳动满足生理参加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等之后剩下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即闲暇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要想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敢于创新,就必须突破思维定势和障碍,不拘泥于某种结论,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才能发现创新点、形成新思路、提出新方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关键词:思维 创新 方法  一、常见的思维障碍  1.习惯性思维障碍。惯性思维对于
期刊
一、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歌曲的道德情感作用十分突出,它的教育作用要比器乐直接得多、快得多。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