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学萍老师不愧为“诗意语文”,先声夺人,在华灯映照的无锡教坛上,写出了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自由诗、现实诗。其教学设计独特——打破常规,长文短上,直奔重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情感美、洒脱美、朴实美。一、抒情诗——情感美。课堂上,郭学萍老师以优美的、充满激情的导语,营造出一个诗意的语言环境,学生浸润其中,语言被催生,情感被催化,师生情感在情意融融的场中激荡、共生。她适时使用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在理解“排空而至”一词时,先让学生理解“排”的意思,并同“排山倒海”作比较,然后郭老师打出图片,当学生一下子看到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的鸟儿飞过,情绪立即激动起来,争相动情朗读,“排空而至”这个词一下子就在学生头脑中鲜活了起来。在教学第5自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郭学萍老师配乐范读,其优美动听的朗读使“翩翩起舞”、“百鸟争鸣”这些词在学生头脑中又一次鲜活了起来,而后学生争相为这段起出了各种各样优美的、动听的、感情奔放的小标题。二、自由诗——洒脱美。在让学生初读课文4、5自然段的时候,郭学萍老师大胆地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场面的好词,并让他们写在黑板上。学生众说纷纭的时候,郭学萍老师抓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巧妙地点拨、引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理解。这样的课堂,流泻着自由,放荡着不羁,呈现着洒脱。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共同感动,在与文本的切磋对话中逐步走向深层的精神交流。在看似松散的课堂流程中,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悟却越来越深。三、现实诗——朴实美。在第一课时的生字教学中,郭学萍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揭示课题《灰椋鸟》的同时拎出“椋”这个生字,又让学生主动找出文中带有木字旁的另两个生字“椭”、“栖”。对于其余的生字,其实在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场面的好词时就逐个解决了。郭学萍老师采用随文、随词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找,去识,去理解。这样的课堂不但朴实、扎实,实实在在,而且充满了美感,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陈道佩(南京栖霞教师进修学校,210018)
纵观实录,这堂课显得行云流水,十分流畅。但也正是这份流畅,让我们陷入对语文教学理想境界的追问之中。这堂课似乎没有出奇制胜的精巧设计,也似乎缺少激荡心襟的迭起高潮,于是很多人也许会有一种不满足的遗憾,总期待这篇文章的教学能够有一份更加陌生化的、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意出现。究竟是我们观课者的期待超越了常态语文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还是我们早已对现有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因为太过熟悉而充满疲倦?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待着眼前一亮,许多人也在实践中对此孜孜以求。为了探索理想的课堂境界,有人坚守自己对语文的本质理解,在扎实和活泼之间寻求平衡,郭老师的这节课有如此类;也有人试图寻求根本性的超越,希望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一片天。每个人都很努力,在理想的引领下追逐各自理解的完美课堂。这是一种可贵的坚守与顽强,他们都怀着对语文教学的“情”致力于实践研究。所以,无论课堂呈现出的面貌如何,笔者以为首先要看到这份执着体现出的使命与责任。当然,既然是语文教学,我们自然也会对其洋溢出来的所谓专业“耿耿于怀”,而这种对理想课堂的焦灼期待,是不应该淡忘了语文的根本的,即语文教学究竟要给学生什么?又究竟该通过哪些方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语文素养?如果我们紧紧围绕这些去看待任何一堂语文课,我们就不会首先去关注表层的“怡情悦目”,而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检视哪怕是寻常课堂背后的意蕴。这节温婉而显得有些四平八稳的语文课,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皆有落实,虽然没有一些公开课的“惊艳”,但相较于一味的“好看”,其实实在在的质地更为重要。
——刘卫锋(南通市教育局,226018)
——陈道佩(南京栖霞教师进修学校,210018)
纵观实录,这堂课显得行云流水,十分流畅。但也正是这份流畅,让我们陷入对语文教学理想境界的追问之中。这堂课似乎没有出奇制胜的精巧设计,也似乎缺少激荡心襟的迭起高潮,于是很多人也许会有一种不满足的遗憾,总期待这篇文章的教学能够有一份更加陌生化的、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意出现。究竟是我们观课者的期待超越了常态语文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还是我们早已对现有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因为太过熟悉而充满疲倦?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待着眼前一亮,许多人也在实践中对此孜孜以求。为了探索理想的课堂境界,有人坚守自己对语文的本质理解,在扎实和活泼之间寻求平衡,郭老师的这节课有如此类;也有人试图寻求根本性的超越,希望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一片天。每个人都很努力,在理想的引领下追逐各自理解的完美课堂。这是一种可贵的坚守与顽强,他们都怀着对语文教学的“情”致力于实践研究。所以,无论课堂呈现出的面貌如何,笔者以为首先要看到这份执着体现出的使命与责任。当然,既然是语文教学,我们自然也会对其洋溢出来的所谓专业“耿耿于怀”,而这种对理想课堂的焦灼期待,是不应该淡忘了语文的根本的,即语文教学究竟要给学生什么?又究竟该通过哪些方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语文素养?如果我们紧紧围绕这些去看待任何一堂语文课,我们就不会首先去关注表层的“怡情悦目”,而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检视哪怕是寻常课堂背后的意蕴。这节温婉而显得有些四平八稳的语文课,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皆有落实,虽然没有一些公开课的“惊艳”,但相较于一味的“好看”,其实实在在的质地更为重要。
——刘卫锋(南通市教育局,22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