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最伟大\最高尚的人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伦兹,荷兰著名物理学家,1853年7月18日生于荷兰东部城市阿纳姆。洛伦兹上小学时成绩就非常优异,上了中学,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广泛地阅读历史和小说,并且熟练地掌握多门外语。1870年,洛伦兹考入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1875年获博士学位。1877年,莱顿大学聘请他为理论物理学教授,这时洛伦兹年仅23岁。他在莱顿大学任教35年,对物理学的贡献都是在这期间作出的。
  1912年,洛伦兹辞去莱顿大学教授职务,到哈勒姆担任一个博物馆的顾问,同时兼任莱顿大学的名誉教授,每星期一早晨到莱顿大学就物理学当前的一些问题作演讲。后来他还在荷兰政府中任职,1919年至1926年在教育部门工作,其间担任高等教育部部长。
  1911年至1927年,洛伦兹担任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的固定主席。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各种集会上,他是一位很受欢迎的主持人。他还是世界上许多科学院的外国院士和科学学会的外国会员。
  洛伦兹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电子论。他认为,电具有“原子性”,电的本身是由微小的实体组成的,后来这些微小实体被称为电子。洛伦兹以电子概念为基础来解释物质的电性质,从电子论推导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即“洛伦兹力”。他把物体的发光解释为原子内部电子的振动产生的。这样,当光源放在磁场中时,光源的原子内电子的振动将发生改变,使电子的振动频率增大或减小,导致光谱线的增宽或分裂。
  此外,他还与塞曼一起,发现并验证了塞曼效应。塞曼效应是一种解释置于磁场中的光源发射的各种谱线,受磁场影响分裂成几条,各分谱线之间间隔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的理论。塞曼最先发现这一现象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他通过研究,在理论上虽然可以正确解释这一现象。却在实验中遇到了难题。洛伦兹对此进行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用实验证实了塞曼理论的正确,使塞曼效应在理论和实验上都站住了脚,成了物理学中的一个经典定律。
  1875年之前,光的电磁理论与物质分子理论相结合的统一设想,还没有被人明确提出。洛伦兹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写出了题为《光的反射与折射理论》论文,对光的旧波动理论与光的新电磁理论作了综合性评述,最后明确提出了这一统一设想,不仅使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有了更加坚实的物理基础,而且据此创立了物质的电子论。随后他又根据电子论,确立了电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即“洛伦兹力”的概念。
  洛伦兹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在莱顿大学从事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教学多年,写过微积分和普通物理等教科书。在哈勒姆,他曾致力于通俗物理讲演。他一生中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审查别人的理论并给予帮助。他为人热诚、谦虚,受到爱因斯坦和其他青年一代理论物理学家们的尊敬,他们多次到莱顿大学向他请教。爱因斯坦曾说过,他一生中受洛伦兹的影响最大。
  洛伦兹于1928年2月4日在荷兰的哈勃姆去世。终年75岁。为了悼念这位荷兰近代文化的巨人,举行葬礼的那天,荷兰全国的电信、电话终止3分钟。世界各地科学界的著名人物参加了葬礼。爱因斯坦在洛伦兹墓前致词说:洛伦兹的成就“对我产生了最伟大的影响”,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最高尚的人”。
其他文献
文章的开头巧设悬念,别开生面。前三个自然段,作者先是别具匠心地绕圈子,环环相扣,层层衬托,而后始拨云见日,柳暗花明:黄山松——山上的松——山上名松——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通过这种烘云托月手法,彰显了黄山绝壁松的个性和光彩,自然令读者眼前一亮,急于读下去。  本文内容立意深刻,形象感人。作者挥毫泼墨,细致地描述黄山绝壁松险恶的生存环境、不屈的拼搏精神,其形其神,撼人心魄。全文始终扣住一个“绝”
期刊
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出现与磁悬浮相关的试题。那么磁悬浮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它是靠什么悬浮的轨道上?既是悬浮在轨道上。又靠什么驱动的呢?高考试题怎么考查的呢?
期刊
☆种子是孕育花朵的胚胎,花朵是孕育果实的胚胎;生活是孕育理想的胚胎,理想是孕育诗篇的胚胎。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二(5)班 马冬阳)  ☆如果你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千万不要把彩虹当做桥梁。  (安徽省砀山中学高一(8)班周益臣)  ☆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奋斗中获得的。  (山东省定陶一中春蕾文学社 曹紫薇)  ☆奋斗是前进的桥梁,谅解是友谊的种子。  (安徽省太和一中高二(31)班徐晓宁)  
期刊
古人曾说: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可见,古人在强调文章开头要生动,主体要饱满的同时,要求结尾要有力。结尾好,不仅能深化主题,而且使读者有回味的余地。好的结尾犹如撞钟,虽然已经戛然而止,但文章那美好的意境,感人的细节,别致的写法,优美的语言,却深深印入读者的脑海中,令他们回味无穷,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那么,我们写作文时应如何做才能使文章的结尾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呢?笔者
期刊
作家孙见喜高屋建瓴,把笔触伸进了丽江的精神内核,以对比的手法进行古今观照、反思,在诗意的文字里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在与现代接轨的同时,我们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深思与叩问,不仅深化了文章主旨,而且易于激发读者的共鸣。  用眼看丽江,丽江不过是秀水;用心看丽江,丽江则是一种不朽的文化。《丽江浪淘沙》行文骈散结合,句式丰富多样,这是显而易见的。文中既有对实例的饱含深情的叙述(见第三
期刊
“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这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的名句。周涛来到遥远的伊犁的赛里木湖,“诚恳”地游历、感悟、思考,然后,用个性化的语言,描绘“一个人内心的风景”。  赛里木湖实在很平凡,具有湖泊的一般特点:由水交汇、聚集而成,随地赋形,平凡,柔和自然;但赛里木湖同时具备其他湖泊缺乏的个性:“有女性的味道”、安静。  如果文章仅仅呈现这些,赛里木湖还不能称之为周
期刊
美国著名化学家路易斯是化学理论研究的先驱,他在价键理论、酸碱理论及热力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观点对今天的化学理论研究仍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路易斯为化学理论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路易斯于1875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律师家庭。从1891年开始,他先后就读于布拉斯加大学和哈佛大学。1899年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然后到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和戈丁根大学进修。他曾在物理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和
期刊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有形的,实在的;而情思却是无形的,虚无的。融情思于景物,把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地结合起来,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作品才能感染读者。《雨中随想》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早年的一篇散文。在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里,“雨”在眼前,“情”绕心头,雨情雨景,可捕可捉。  景因情存。无论是“南方电闪雷鸣的瓢泼大雨”,还是“北方淅沥沥的秋雨”,正是因为有了对
期刊
编辑老师:  我经常看到“法人”和“法人代表”这样的概念,但我不知道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也未去深究。前几天有个同学告诉我,“法人”就是学过法律、懂得法律的人。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可是由于自己也不懂,因此无法反驳。请老师给予释疑解惑。  ××八中  李孔清    李孔清同学:  首先告诉你,你的同学对法人的理解是不对的。法人不是“人”,即法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组织”。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期刊
毛思源,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093班学生。她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之后。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许多。她比较崇拜“女强人”,期待能从她们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给青春描上多彩的颜色。  毛思源出生于1993年12月17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和别的孩子不同。因为上天赠予她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妹妹。妈妈怀孕的时候付出了很多辛苦,于是,爸爸给她起名“思源”,寓感恩之意;给妹妹起名“思遥”,希望她们能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