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的几点认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中学生理论上重视阅读可实际操作上很淡化的现状。从朗读、寻读、写读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重要职责。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意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达到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朗读 研读 写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段话在于启示人们:要努力读书,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中学生,理论上很重视阅读可实际操作上却又很淡化。那么,怎样才能使阅读落到实处,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阅读达到理想的境界呢?
  
  1、有效朗读
  
  学生在刚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大抵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困惑:文章读了几遍,大致内容似乎已经明白了,没有什么问题了,可谁知,别人一问起来,或者一到考试的时候,却又似是而非,朦艨胧胧,茫然一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窘呢?因为此时的阅读受制于材料,还没有跳出文章之外高屋建瓴地去探究,而是就文章读文章,读过来读过去,当然不会豁然开朗了,这就造成了阅读的“低效”甚至“负效”。比如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属于什么范畴?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色?与作者的其他作品有什么联系和差异?读这本书会对我有什么启迪?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么写?只有让学生带着这种勇于和善于发现的积极心态,他才能放开眼界广读博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思维、情感、经验,把文章读透、读懂,把问题转化为收获。当学生不仅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对它的结构布局、遣词造句有了深刻的领会;不仅了解了某个作家一篇文章的写作风格,而且据此推演还了解了作家其他文章的特点;不仅掌握了阅读的一般知识,而且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时,我们说,学生此时的阅读已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那么他的阅读效果一定会是有效的。
  
  2、刻苦研读
  
  人们出入高级餐厅或美食城,无论如何不是仅仅为了吃得“饱”,更重要的显然是为了吃得“好”。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也是这样,只局限于读懂了文章内容,还只能算是浅层次的“小儿科”,只能算是“吃得饱”。这些内容是运用怎样的技巧表达的?文中有哪些精彩之处?应仔仔细细地寻找出来,反复研读,力求把握其精髓,并把这些“闪光点”记录下来,储存进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以丰富自己的“才智”,这就叫“吃得好”。张之洞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读书不记要领,劳而无功。”试想,如果一天读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寻读记忆两条“闪光点”,那么一年岂不就是700多条吗?还愁不“下笔如有神”吗?在这方面,前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郭绍虞先生,小时候,由于家庭生活贫困,他只学了一年的中学课程,后来应聘到商务印书馆去做工。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有许多藏书,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一头扎进书海。他采取摘记的办法,凡读到精彩之处便摘记下来,并把这些小卡片、纸条挂在家里边的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镜子旁,床头上,以便在穿衣、睡觉、刮脸、踱步时随时都能看到。为了强化记忆,他还为自己规定了“餐前一,睡前三”的任务——每天饭前,让弟弟考他一条资料,答上便用餐,答不上则空腹上班,睡觉前默诵三条,回答上便睡觉,回答不上便到院子里去思考,直到会了为止。这样,一天6条,一月180条,一年便是2160条资料了然如胸。靠着这样的一点一滴地寻读积累,使郭绍虞这个只读过一年中学的“毛学生”成了“学富五车”的大教授。其实,又何止是郭绍虞一人,堪称一代文学宗师的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无一不是如此。前辈们这些堪称经典的阅读技艺,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法宝。
  
  3、坚持写读
  
  何谓“写读”呢?就是读了别人的文章之后,要能够引导学生依据那言犹未尽戛然而止的结尾,把以后的情节续写出来,文中的某一部分,还不算尽善尽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重新写来,把人们带人到豁然开朗的又一处佳境,文章是一首诗歌,虽然语言很简洁,但毕竟缺少情节,能让学生用另一种体裁重新改写,这也算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妙笔生花的舞台,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受到了哪些启发、哪些教育,有些什么体会,让学生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一篇、一段亦或一句。例如,我在教郑振铎的《猫》这一课时,当学完了文章,知道了作者是因为对第三只猫的偏见,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致使第三只猫冤死,我就让学生写“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学生各抒己见,联系实际写出了自己的看法。写读的过程也是思维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也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双赢”战略。
  总之,在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j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允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索“减负增效”的三大途径: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根本,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前提,学生听好每一节课是关键。  【关键词】中学生;“减负增效”;思索;对策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减负增效”。如何实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的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大趋势。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怎样从实际出发,运用好教学原理、教学规律来选择好事宜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这是一个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化学教学中不能机械地用某一种方法或采用一成不变的具有程式
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的教师来身体力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自身能否与课程改革合拍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谈谈新课改形势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鉴赏教学。  
【摘要】走进新课程,积极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成为教师们探索的热点。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极为关注的主要问题。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将数学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三维目标;创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新教材在我们乡镇从初期的三年级使用到现在的全面启动已经接近十年的时间了。在实施新教材十年多来,科学课堂教学比原来的自然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但课改的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课堂教学效率还不尽人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听课、座谈、实践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就影响新教材优势的因素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几点个人认识,与同仁共同商榷。    
韩愈《芍药歌》写道:“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思想品德课教学,如若无灵性,光要学生死记硬背,那就像“娇痴婢子”一样。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愿学、爱学、乐学的心里趋向;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联系学生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丰富了,但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天不再蔚蓝,山不再葱绿,水不再清澈……环境问题不再是某个国家、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成败也基本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英语阅读教学要注重从语篇教学人手,教学中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整体来处理。不能只停留在对目的语孤立的词、句的分析的水平,要从语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人手,结合语言运用的环境理解和掌握语篇,重语言内容、功能,兼顾语言形式。初三阶段尤其需要加强学生阅读方面的训练。长期的实践表明,应用英语阅读课整体教学模式三大步
【摘 要】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因此,如何使学生的作业布置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学作业 新课程 教育    可以说,只要存在教学活动,就同时伴随着作业的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所以说作业布置绝不是
要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就必须重视科技教育,综合运用学校各项科教资源,健全机制,创设氛围,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贯联学科教学的科技教育,多渠道创新素质培养。    一、健全科技教育机制,保障学校科技教育顺利进行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现象在很多学校存在,导致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动脑、动手能力差,学生的创新理念和能力培养根本无法谈起。  前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