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kiss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一、导火索
  二十世纪对于置身中国的女性来说,是一个动荡与彷徨,颠覆与重建的时代。西方的女权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西蒙·波伏娃和伍尔夫的作品和理论,如《第二性——女人》,《一间女人自己的屋子》等对女性写作产生了直接又深刻的影响。
  二、短兵相接的三个阶段
  新时期女性话语权力的呼唤清晰而大胆,急切而焦灼。80年代初的一些女作家似乎摒弃了女性的精致细腻,以自己的“雄性”显示出锐不可当的气势,意欲与男人一决高下,如张洁《方舟》中勇气可嘉的女性;80年代中后期,王安忆“三恋”的故事也抹去了女性的羞涩,大大咧咧地透析女性的“性心理”;到了90年代“新写实派”的池莉的《不谈爱情》与《烦恼人生》以及方方的《风景》在平实的书写中展示女性的生活,她们的作品既没有了传统女性文学那种崇高,优美的古典情调,也少有现代派女性文学那种怀疑,痛苦,形而上的精英气质;90年代中期,陈染和林白关注内心与自我命运的书写掀起了“私人叙事”的浪潮;直至90年代末卫慧和棉棉开始了一种拒绝深刻,拒绝传统的生命书写,表现了女性在去意彷徨中消散自己,在物欲社会中分裂与自我迷失。
  三、语言审美的嬗变
  女性文学现代审美之开拓,是女作家由理想走向现实的必然产物。在新时期,张洁的语言变化最能说明女性文学美学风貌的现代嬗变,她的小说《爱》的语言清丽,抒情气息与柏拉图式的爱情契合。而《日子》则完全不同,作品中全是“日子”的琐屑,乏味,无聊,遣词造句也刻意走向凡庸。那种摆脱传统女性美学的柔美与高雅时所呈现的粗糙,那种解构英雄而演绎普通人的人生哲学,即是对宏大叙事的疏离与抛弃,女性文学美学风貌的这一嬗变,是一个时代女性文学走向成熟冷静的标志之一。
  四、女性感觉的全面开放
  西苏说:“作为一个女人的生存是不能被阐述的,她必须去感觉,它必须自身被感觉到……”赵玫散文中洞开“感觉之河”,将女性之焦灼,痛楚娓娓叙说,大量密集的细腻感觉,伴随着意识的流动奔涌而来;黑孩散文中人的感官的全面开放。比如“我看见有一股湿漉漉的情绪开始穿过极微弱的一线月光扑向我。”林白在《记忆与个人化写作》中说:“我希望将自己分离出来,将某种我自己感觉到的气味,某滴落我手背的水滴,某一片刺痛我眼睛的亮光从集体的眼光中分离出来,回到我个人的生活中来。”
  五、独白与私人写作——以陈染为例
  陈染作为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上异军突起的一位“先锋派”女作家,以她的勇敢和冷艳构建了新时期女性叙事话语的另一种风景。陈染醉心于私人生活的幽寂和自闭,其私人女性写作充满了卡夫卡的荒诞与阴冷。陈染采用了一种具有乖戾、尖新风格的独白语言来创作小说,我们可以从她的一些小说的标题,如“秃头女走不出来的九月”,“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沉默的左乳”,便可以看出陈染在一条孤绝的艺术道路上已走得多么远。像陈晓明所说的那样:在陈染自怜自爱的叙事中潜隐着一种锐利的东西。这是一个同时用水彩笔和剪刀在写作的女人,苍白的皮肤、一些鲜血、散乱的头发、迷离的目光、错乱的意象……构成了她的写作的现场”。她创造的是一种自说自话的独自的艺术,她在自己与读者大众之间砌起了一道墙,也用这种独白的艺术将自己的创作与其他女性作家的创作区别开来。
  六、战争的挫败(女性文学写作中的弊端)
  不同于“70”后女作家们社会化、他者化的叙述,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热衷于自历性经验书写。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她们从性别视点出发,先验地将男权社会设定为外在于和对立于女性“自我”的“他者”,她们聚焦于女性的私人经验,以“躯体写作”为策略。这一时期她们代表作中主人公几乎都是“古怪、神秘、歇斯底里、自怨自艾”的女性,沉溺于自我审视,与现实人生和男性世界格格不入,并将男性从“自我”的世界里彻底放逐。这种以反叛男权社会为初衷的激进女性意识,未免矫枉过正,使女性文学陷入一种男女二元对抗的深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男权专制走向女权专制。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意识过于极端和狭隘,不符合追求两性的和谐。
  其次,女性文学不但面临“失宠”的前景,更面临着“堕落”的危机。正如有的学者所预见的那样:“放逐男性意味着女性自身的被放逐,她们随时可能遭到以各种方式袭来的精神和肉体的强暴。”果然,后来由所谓“美女作家”们制造的“伪女性主义文学写作”——“欲望叙事”和“下半身写作”,不仅曲解了女性写作的内涵,还将其推入了一个绝境。
  七、和解与战后重建
  20世纪晚期女性写作的转变是一种必然与获救的方式,她们用时而精致纤细,时而磅礴大气,时而低喃絮语,时而大大咧咧的语言完成了蜕变。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中说过: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女作家们通过“一味怨天尤人、毫无顾忌地任意发泄、放纵狭隘的个性”的自白式书写来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世界。
  20世纪晚期的女性文学体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孤绝的姿态,性别意识和自白构成她们写作的内在驱动力。在写作过程中,她们借助诗性想象来建构自身的主体性,这是女性自我的驻足停留,也是女性自我的回望凝眸;是女性的激越穿行,也是女性的去意彷徨,她们在一次次的“凤凰涅槃”中重生。当两性二元对立的局面被打破,一个人的战争找到了另一人同行,新的女性文学史诗将会展开长卷……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尔库塞通过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反思与批判,揭示出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随后从劳动者、劳动动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了现代物质文明对现代人的异化。最后,他提出建立非压抑性文明来消除异化。  关键词:异化;压抑;现代物质文明  作者简介:崔志奇(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
在自己设计的气派办公室拍照,梁文昌显得特别自信。梁文昌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小渔村,两度放弃“铁饭碗”,靠自己打工筹齐10多万元学费,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他1995年来到武汉,出任香港一装饰公司驻汉设计总监,3年后组建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起装饰公司。2002年转战家装市场损失上百万,如今他用80万元装修打造公司新形象,回归工程装修。  打工赚得10多万学费  1990年,中学美术老师梁文昌不顾家人
摘 要:程朱理学的盛行,导致了明清两代对女性地位前所未有的压迫。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些相对而言为妇女申辩的文学作品。其中,“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一系列短篇小说成就尤其突出。由于“三言”“二拍”中有着大量勇于冲破封建制度的牢笼,敢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因此在女性主义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从婚前、婚内、婚后三个方面,着重探明“三言”“二拍”中
摘 要:对于“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在酒楼上》,以往的研究大都偏重于思想文化、精神内涵方面的研究,而对这篇小说的叙事形式,尤其是空间叙事的功能方面重视得不够。通过研究发现,这篇小说里酒楼这一重要叙事的空间意象,不仅为“说/被说”叙事模式的开启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吕纬甫提供了自我独白的叙述场所,也为客观事情的讲述转化为对“灵魂的深”的探寻提供了有力的精神空间。作为酒楼一部分的窗户,不仅在物理上分隔了酒
摘 要:骚怨情怀是一种哀怨忧伤的感情基调,是士阶层在面对失意贬谪的人生境遇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屈原以来,骚怨情怀的体现在历代有类似经历的文人的文学作品中,柳宗元“深得骚学”。他不仅是对屈原的“骚怨传统”的继承,更是影响了后世。“骚怨情怀”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也有所体现。  关键词:骚怨情怀;柳宗元;感情基调;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他不以追赶时代潮流为其文学创作的根本,而且还常反其道而行,一直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和文学理想,以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进行着文学创作。文学史家在书写文学史时,对张炜有多重归属,很难把他纳入一个思潮,但张炜在创作中一直坚守着“乡土”这一理念,并贯穿着他文学创作的始终。  关键词:张炜;文学思潮;乡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曹禺的话剧《北京人》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局矛盾冲突的线索,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剧中着力塑造美丽善良的新“北京人”愫方的形象。本文从情节和人物台词入手,分析愫方这一人物的性格与品质特征,以及她经历一次次幻想破灭而最终觉醒的过程,以期更深层地理解作者力图表达的 “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的
基金项目:2016年华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创新项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下《中国娃娃》中女性成长主题研究”(2016S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邝丽莎的新作《中国娃娃》描写了三位女性的情感历程,讲述了她们曲折的成长故事。本文运用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追溯海伦从婴幼儿期、青春期直至成人的成长历程,分析她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困惑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成长危机,形成独立人格。  关键词:成长危机;埃里克森;
摘 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其中文化障碍就是其一。一些显性的文化障碍很容易被克服,而隐性文化障碍更容易被忽视。本文将讨论隐含文化障碍的一方面,即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作者希望跨文化交际者可以注意隐性文化知识,克服隐含文化障碍,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隐形文化障碍;中西方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族,小孩依序排行就有18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喝汽水了。  喝汽水的时机有三种,一种是喜庆宴会,一种是过年的年夜饭,一种是庙会节庆。即使有汽水,也总是不够喝。到要喝汽水时好像进行一个隆重的仪式,18个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几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后大家舔舔嘴唇,觉得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