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二语习得的错误分析研究综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错误分析反映了语言学习者普遍的学习策略,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途径之一。本文对近十年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错误分析论文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现时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错误分析 二语习得错误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下面也称EA)是研究者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途径之一。错误分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力图证明许多学习者错误不是由于学习者母语影响而造成,而是反映了普遍的学习策略。错误分析因而被作为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以下也称CA)的替换方法。
  EA盛行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然后渐不流行。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CA又重新为人们所重视。笔者从1994年以来的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错误分析的文章入手,对我国近十年来的错误分析研究进行综述。
  
  1.對错误(error)的界定
  
  笔者统计的近十年核心期刊上所发的错误分析的二十篇文章中,只有两篇论及错误的定义。如error被定义为“因为对某种语言规则的无知而出现的语言使用上的偏差”(戴炜栋,束定芳,1994)。河南师大王跃洪则接受了科德(Corder)的释义,认为错误是由于学生尚未掌握所学语言的知识体系而产生的对语言规则的偏离;而失误(lapse)是由于疲劳粗心等偶然因素造成的语言运用上的偏差。一般说来,错误具有反复性,而且往往不能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失误则带有偶然性,往往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并加以改正(王跃洪,2001)。科德对于error和lapse的区分类似于error和mistake的区别:error是由于语言能力(competence)的不足所致,而lapse和mistake则是因语言运用(performance)的不当所致。
  
  2.错误分析的工具
  
  上个世纪90年代的错误分析主要偏重于从语法角度,2000年以后的研究工具则更丰富、更客观。《英语表达选词错误分析》(杨玉晨,1995),《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错误分析》(董俊虹,1999),《篇章翻译中的认知错误分析》(吴义诚,梅榕,2000),以及《篇章阅读理解的错误分析方法》(黑玉琴,2001)都是从语义、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习者错误分析与双语词典编纂》(赵雪琴,2000)采取问卷调查法;《英语常见拼写错误心理分析》(杨植,2001)采用心理分析法;《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分析》(何平安,2001)则是基于时下流行的语料库;运用Micro Concord和Vocab Profile两种语料库检索工具对所掌握的语料库进行调查研究;《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搭配错误分析》(陈万霞,2002)采用Gamma统计方法计算搭配与其他错误的相关值;《话题结构迁移――英语表达中主语丢失现象分析》(蔡芸,2002)通过设计改错实验来开展研究;《中国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再分析》(王雪文,孙蓝,2004)以CLEC(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收录的中国学生拼写错误为样本,采用语料库统计方法,对词形知识在心理词库中的储存进行初步探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从句错误——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林德华,2004)用语料库方法考察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的从句错误。总之,错误分析的工具日趋复杂多样与科学,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日益增多。
  
  3.研究对象及数据
  
  近十年的错误分析对象从儿童到成人,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涵盖面广,年龄跨度大。研究的数据涉及单词拼写、英语作文、篇章理解、会话、翻译等过程中出现的错误。20篇论文中,口头数据1篇,占5%,书面数据15篇,占75%,既有口头数据又有书面数据的1篇,占5%,没有涉及具体数据的2篇,占10%;有一篇文章数据类型无法考证为口头还是书面,占5%。数据层面覆盖单词、句子到篇章。其中,6篇论文涉及单词或词组错误,占30%;5篇涉及句子或从句层面错误,占25%;1篇既分析句子错误,又分析篇章错误的,占5%;6篇涉及篇章层面错误,占30%;2篇文章没有数据,占10%。
  
  4.对错误的分类和解释
  
  笔者掌握的20篇论文中,《外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栾玉芹,2003)采用科德(Corder)的分类法,把错误分为前系统错误(pre-systemic errors)、系统错误(systematic errors)和后系统错误(post-systematic errors)三类;《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从句错误——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林德华,2004)把学生从句错误分为关联词错误、从句内部错误和从主句关系上的错误三类,第一类错误包括关联词的误用和误省,第二类错误包括语序错误、成分缺失和成分冗余,第三类错误包括单独成句和从句并列两种。其他文章则没有论及错误的具体分类。
  错误原因多种多样,因研究而异。大家比较普遍认同的错误原因有:迁移错误、简化或过度概括(过度地使用规则)。迁移错误包括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和语内迁移(intralingual transfer)。语际错误由汉语的负迁移引起,语内错误的原因则相对复杂,包括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和技能、认知错误、类比错误(analogical error)和教学方法或材料的不适当、学习者个人因素(如个性特征的消极影响,焦虑情绪,思维定势,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心情激动等)等。
  错误分析的结论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种:
  1)研究结论各有差异;
  2)错误可能有多个原因;
  3)大量错误来自语内迁移而非语际迁移;
  4)学习者水平、年龄、学习任务以及语言的难易影响所犯错误的类型。
  
  5.国内错误分析存在的不足
  
  对错误的界定不足,只有极少数人对错误进行界定,而且还是采用科德(Corder)的定义,缺乏在国内语境下的更适用更有区分度的定义。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戴炜栋,束定芳,1994)总结了EA的局限性:
  1)Error的定义和区分标准难以确定。虽然error被定义为因对某种语言规则的无知而出现的语言使用上的偏差,但很难处理由于不了解目标语交际文化而出现的一些风格上的错误(语用错误),也很难解释学习者采用交际策略,如paraphrase,coinage,borrowing等的现象。
  2)Error的分类缺少统一的标准。由于引起error的原因错综复杂,分类也就成了一个难题。
  3)EA很难说明avoidance(避免交际)出现的情况。Avoidance是一种交际策略。
  
  6.结语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戴炜栋,束定芳,1994)认为EA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对学习者的error的本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其中一些颇有价值的发现包括:
  1)error对语言交际中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的影响并没有外语学习者想象的那般严重。当然,错误数目的增多,可理解性也就相应减少;
  2)对可理解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错误本身的性质,还取决于语言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听话者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3)有些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词汇方面的错误比语法方面的错误来更可能影响交际。语音上的错误除非十分严重,对交际的影响最小。当然,这三种不同错误中它们的严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4)语法中,“整体”(global)错误比“局部”(local)错误更易影响交际。整体错误指影响某个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如误用连词,主要词组语序颠倒等;局部错误指其影响仅限于小范围内的成分的错误,如某一词尾的省略或某一冠词的误用等;
  5)经常运用交际策略的学习者,其语言常引起更多理解上的困难。可能这并不是交际策略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这些策略说明学习者表达上有特殊的困难;
  6)学习者话语的流利程度如过多地受迟疑,自我纠正等的影响,也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7)一般来说,错误引起的“反感”(irritation)主要取决于交际的效果,而不是某种独立的错误严重程度的差别标准。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搞清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搞清造成学习者错误的原因;获取有关语言学习者普遍难点的信息,作为教学或准备教学材料的一种辅助方式。所以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二语习得的错误分析研究任重而道远,担负着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现时的外语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数据的重任。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其他文献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是新课程改革,这是当前每个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狠下功夫,而数学素质一般认为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它要求的人才应该是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现今的数学教育中  仍存在着大量的“差生”。他们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如有的没有压力,散漫无羁;有的因“偏科”造成数学成绩不佳;有的缺乏明确目的,被动敷衍;有的缺乏信心,甘居落后。但不管何种情况,都不是“出窑的砖——定型”了。那么,如何转化这部分“差生”呢?为此,有学者提出了以“不求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目前,教育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复习课的探讨相对较少。纵观当下中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大多是走“旧知回顾——巩固练习——单元考試”的熟路,教师领着学生泛泛地回顾基本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而后再进行一一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
摘 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笔者所使用的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又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开放式探究性课堂教学,并用教学《圆的认识》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数学 教学模式 开放式探究性课堂教学    金秋时节,我校每位教师陶醉在欣赏课堂教学研究月的硕果之中,我们的教学已抛旧习,正逐步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为主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摘 要:语言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比喻,有着丰富的内在隐含意义,体现着不同语言独有的特征,但也容易造成理解、表达、交流上的失误。本文在分析英汉两类动物比喻隐含意义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归纳出了不同的类别,进而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及意义。  关键词:动物比喻 隐含意义 翻译    1.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象征,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语言之间形成了不同隐含意
摘 要:本文从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关系以及英汉文化背景的角度阐述了文化翻译中“意义相符”的原则。“意义相符”是翻译的标准之一,即文本的整体效果必须通过意义的表达来实现。在翻译文本的时候既要传达原文的美,又要注意“忠实性”的问题,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作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意义相符 指称意义 内涵意义 语用意义    傅雷先生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他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所
原子力显微镜(AFM)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单个原子和分子的作用和认识方式.单分子力谱是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力的测量方法.概述了近年来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研究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目前教育中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课堂40分钟有限的教学时
英语探究性学习,遵循了语言习得规律,体现了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英语教学不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与文化、历史、道德相连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人们原以为实施英语探究性学习,就能释放学生的心灵,但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    一、把启发当探究。    很多教师认为英语探究性学习就是重视启发学生,就是深层次的启发式教学。更有甚者,把探
摘 要:本文从语义、运用和文化影响三个方面对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異进行了全面比较,指出这种差异造成的翻译上的、交际中的问题,提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对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给予更多的注意。  关键词:英汉亲属称谓 差异 比较 语义 运用 文化影响    英汉亲属称谓语在翻译时存在空缺,因为英汉亲属称谓语之间是有差异的。汉语亲属称谓语复杂、丰富,而英语亲属称谓语相对贫乏。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英汉亲属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