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启悟”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是新课标提出的思考与挑战。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大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借助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启悟”教学使其产生实效。以诗歌炼字为例,对启悟教学进行理论层面、操作层面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落实寻找一条效的途径。
   一、研究起源
   新课标提出,要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然而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无视学生原有水平、照本宣科、泛化解读等现象;忽略了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基本着力点出发,导致四大核心素养无法在教学中生根。阅读教学是师、生、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文本深意;如何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实现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并使各项素养得以发展?笔者以“品诗炼字”为例,从“启悟”教学入手,对阅读教学做了一些尝试。
   二、启悟教学的内涵及原则
   启悟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的“启”,调动学生生活与阅读经验,建立新旧信息的联系,以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与“悟”,从而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启”是教学手段,其目的是“悟”;“悟”是教学追求,其效果助推“启”。
   实现启悟,须基于三个原则:一是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二是建立学生新旧知识或经验的联系,使之实现新的“悟”;三是充分保障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让学生循序渐进获得发展。
   三、启悟教学的目标及教学环节
   在核心素养下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围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各大核心素养需要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基于视点结构教学模式的启悟教学环节:启悟阅读教学,以视点结构教学“导入——揭示——强化——检测——延伸”环节为依托,结合启悟策略与方法展开教与学的双线结构:教师通过“启动——启情、启思、启美——启化(开启文化视野)”,使学生实现“初悟——渐悟——悟得”。随着课堂的推进,重心从启向悟转移。在此过程中,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也可实现“悟”,并反向助推老师的“启”。(如图)
  
   四、诗歌中的“炼字”启悟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炼字”启悟教学,聚焦语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进美感体验、渗透文化传承。具体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实现。
   (一)导入启动:创设贴切情境
   投影一幅小鸟观花图片,由学生填空“禽( )素艳来”。学生自由表达,如看、赏、听、闻等,师生在给予简要评价后,投影原词“窥”字,并提问其妙处何在?
   当由文字、音乐、视频等创设的情境作用于学习主体时,能快速刺激感官,激发情感,聚合思维,调动审美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积极建构欲望。
   (二)揭示启悟:比较还原质疑
   将此原诗《早梅》投影出来,启发学生从一字,到一句,再到一首去分析,一步步领悟“窥”之的妙处,进而提炼“炼字”的概念。
   第一层次,品鉴所炼的字。具体包括观察字形、质疑字义、还原画面、身份替换等方法。
   首先,启发学生观察“窥”的字形结构,从“穴”这一表义部分领悟“偷偷地看”这层含义。接着,启发学生质疑,为何会“偷偷”?此时学生容易产生障碍,于是引导大家用语境的前后勾连,去体会所“偷看”的对象有何特点,学生从本句的“素艳”发现梅花之美,从前文“深雪”“一枝”“幽香”等发现花开的环境及数量。然后,启发学生用想象还原画面,学生在以散文语言进行描绘的过程中,渐渐体悟到久处寒雪严冬后突见一朵梅花的惊讶与欣喜,更体悟到荒寂环境中花朵盛开的生命活力。最后,启发学生替换身份,假想自己是这只小鸟,会如何对待素艳?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鸟的对其的倍加呵护,惟恐将其惊扰,从而水到渠成地将拟人手法的妙处彰显出来。
   第二层次,提炼炼字概念。启发学生调动理性思维,由例子到概念,归纳“炼字”的定义: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环境中,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了如何炼字,一并實现了炼思维(字义语境的推敲),炼情感(字后情感的共鸣),炼审美(画面意境的体悟)。其中,思维培养是重点:比较提升逻辑思维,质疑锻炼辩证思维,还原培养形象思维,三者互相交融。这启悟过程,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中直接将标准答案植入学生脑中的生硬与低效。
   (三)强化渐悟:合作探究讨论
   有了前面老师启的引导与方法的传授,学生的悟就有了方向与工具,但还需要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强化能力。因此老师可另举几个类例,以填写表格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所炼之字的含义、情感、手法、意境等。
   如,投影“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山衔好月来”几句,让学生找出最传神的字,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字到一首的体会。学生开始使用造字法分析含义,从“闹”含“市”的字形,体会喧嚣,悟得花开之繁,想象蜂蝶多;从“弄”字“双手托玉”的字形,体会把玩欣赏的情态,进而体会花姿动人婀娜。使用语境的前后勾连去体会意境,如“川迥开”“愁心去”“好月”与“衔……来”所隐含的景象的开阔与心境的愉悦,进而体会山月有情,可亲可爱。
   这一过程,要保障充足的时间,营造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每个学生都会有独特的知识与经验,在这些富有个体性思考的碰撞中,实现生生之间的启与悟。老师只需偶尔适时再启发即可。
   (四)检测悟得:归纳梳理反思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检验个体“悟”的效果。完成练习前可让学生行归纳梳理所学方法,也可边做边提炼方法。
其他文献
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与“教读”“自读”组成了阅读教学的三驾马车,确立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也掀起了整本书阅读研究的热潮。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教师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因此此类研究多数停留在教师如何实施课内导读的层面,其实质还是着眼于教师“如何教”,没有充分关注学生“读什么”“如何读”“读得怎样”。教学的起点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1]。因此为了全面掌握学
就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写作与阅读是其重点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素养,使得学生不断累积语文素材,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提供保障。根据以往阅读教学实践来看,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兴趣,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范围,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名著导读教学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实践方式,以教材为基点,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深度
语文情意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知识、技能、方法等目标,更多地与思想情感、审美价值、文化精神等挂钩。语文情意教学目标虽然重要,但在教学设计中,其存在表述不清和评价不明的问题。为此,我们拟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来进行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评价设计,以期有所启示。   一、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价值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施行,语文教育教学
《周亚夫军细柳》是王敏芳老师在2018年《“浙派名师”第十六届“名校·名师·名课”初中语文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上执教的优秀课例。精准的定位,精心的设计,精巧的结构,精细的研读,让听课者大为折服,拍手称赞。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教学影响,是因为王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这一类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架构,包括文本解读的思路,教学设计的抓手。一个阶段以来,关于文言文教学中“文”和“言”关系的处理问题,专家们振振有词,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取向,就是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对生活事物的思考中感受语文的价值,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领略生活的百态与百味。虽然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有着很明显的应试指向,但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哪怕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还是可以看到教师在努力寻找着生活与语文的关系,而语文教学也就因此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个要素,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壶口瀑布情状和态势的游记散文,热情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全文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联想等表现手法,写出瀑布的声响、形状及伟力,给人震撼。作者在寫景同时注入丰富的情感,由身边的壶口瀑布感受到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联想到人们历尽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这篇散文,可以带领学生从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入手,鼓励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课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壶口瀑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具体落实。为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笔者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在了解小说故事
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列于首位,并指出:“能将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起着基础的作用,好比一座高楼大厦的地基。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字词句方面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在语言运用方面很见艺术力。以往的《祝福》课例,教学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四要素的赏析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分析四
传统的单篇教学是一篇篇地教,学习的是一篇篇课文的知识和技能。单篇教学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有限。教育界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则改善了这一现状。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王君老师一直致力于思考和探索群文阅读教学,而王君老师把青春语文的思想与群文阅读教学的结合,课堂呈现了“灵动整合,厚重扩容”的特点。   一、灵动整合,打破文本壁垒   (一)聚
本文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对《道士塔》作的教学设计。  一问王道士:  因为你的“错步上前”,给中华文化造成怎样的悲剧?  二问余秋雨:  你拦得下斯坦因们劫掠敦煌文物的车队吗?  三问我自己:  “我好恨”,那么,作为我们自己,我最恨什么?  导题  西出阳关,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沿,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对,它就是敦煌!  敦煌,中国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千年丝路的必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