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理念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对教学活动的根本认识。先进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向已有知识提出合理质疑的科学精神为教学根本宗旨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先进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48-02
近年来,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贯彻先进教学理念?这些都是需要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理念内涵的理解
笔者认为,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对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根本性认识。具体来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的认识。第二,对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相互关系的认识。第三,对如何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认识。其中最核心的是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的认识,因为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的认识决定了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一个教师认为教学活动的目标仅仅是单向地向學生灌输知识,那么他就不会更多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贯彻先进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绝不仅仅在于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思想,更重要的在于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合理质疑的精神、向未知领域探索的精神。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更加自觉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以达到上述宗旨。
任何教学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教学理念的支配。因此教师应自觉地、有意识地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算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呢?基于对教学理念内涵的上述理解,本文认为先进教学理念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勇于向已有知识提出合理质疑的精神为根本宗旨。第二,教学必须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第三,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勇于向已有知识提出合理质疑的精神,这既是一切教学活动最根本的宗旨,也是先进教学理念最一般的特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这一理念并不是什么新思想。只不过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由于它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显性的特殊职能,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排斥、轻视甚至抵制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格外重要,难度也变得比其他课程更大。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先进教学理念
第一,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总的来说,大家都希望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考研的同学又希望老师尽可能突出考研重点;不考研的同学对讲课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并不太关心,而更关心讲课内容是否吸引人,这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对“讲什么、不讲什么、怎么讲”仔细推敲,并不断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以期逐步完善。笔者在总结近10年的教学中,在不断总结摸索经验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尝试:将每讲的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基础知识、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同步练习。基础知识根据难易程度,有的详讲,有的略讲,重点讲授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同步练习主要供学生课后复习。在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问题。比如2002年我国有10几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因贪污腐败受到惩处。鉴于大学生对腐败问题很关心,笔者结合这一事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建设》这一专题中开展了《中国反腐,路在何方?》专题讨论,与同学们一同探讨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中国到底应该怎样提高反腐败的效果等问题。近年来,“三农”问题备受关注,笔者设置了专题讨论——《“三农”问题大家谈》,探讨“三农”问题的成因、解决途径。2009年,发生了三鹿、蒙牛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奶制品中含有毒物质——三聚氰胺恶性事件。笔者根据这一事件编写了教学案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与学生一起讨论、反思了该事件。这些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讨论,使学生对这些国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较好地满足了学生深入了解热点问题的需求。
第二,把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也不会有恒久的魅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大困境恰恰就是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内容,而没有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例如,许多学生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有许多困惑。有的同学认为,资本主义也很重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还有许多人认为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比较严重,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背道而驰,不相信会实现共同富裕,甚至认为理论宣传纯粹是骗人的。针对这些困惑,笔者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这一章中,结合网上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各种议论,与同学们一起研讨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使各种思想充分交锋,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争论中澄清了许多困惑。
第三,必须把培养科学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有人以为只有在自然科学类的课程中才涉及到培养科学精神的问题,其实不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熏陶主要表现为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已有结论哪怕是权威结论提出合理的质疑或批判,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在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时,笔者给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目前是否存在两极分化?很多同学不加思索而且很肯定地回答:“存在”。笔者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合理的逻辑思维过程应该是:首先从概念上明确什么是两极分化,衡量两极分化的依据是什么?其次,根据调查统计资料,依据一定的衡量标准,经过准确的计算得出结论。在学生们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在总结发言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方法、国内以及国际上对我国近年来贫富差距的研究结果,并就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加以正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懂得对权威结论既不能毫无根据地全盘否定,也不能不加思考、盲目地全盘接受,要有自己的思考。实际上这就是科学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熏陶过程。
第四,必须把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教师本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用恰当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笔者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教学中,结合社会反响强烈的腐败问题、三鹿等企业制售有毒奶制品事件、汶川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事件、日常生活中的浪费及过度消费等问题,先后以案例教学等不同形式进行过题为《中国反腐,路在何方?》、《透过有毒牛奶事件看社会诚信建设的隐忧》、《假如你是范子美》、《我们能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做些什么》等讨论。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成方哲]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48-02
近年来,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贯彻先进教学理念?这些都是需要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理念内涵的理解
笔者认为,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对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根本性认识。具体来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的认识。第二,对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相互关系的认识。第三,对如何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认识。其中最核心的是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的认识,因为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的认识决定了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一个教师认为教学活动的目标仅仅是单向地向學生灌输知识,那么他就不会更多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贯彻先进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宗旨绝不仅仅在于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思想,更重要的在于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合理质疑的精神、向未知领域探索的精神。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更加自觉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以达到上述宗旨。
任何教学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教学理念的支配。因此教师应自觉地、有意识地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算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呢?基于对教学理念内涵的上述理解,本文认为先进教学理念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勇于向已有知识提出合理质疑的精神为根本宗旨。第二,教学必须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第三,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勇于向已有知识提出合理质疑的精神,这既是一切教学活动最根本的宗旨,也是先进教学理念最一般的特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这一理念并不是什么新思想。只不过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由于它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显性的特殊职能,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排斥、轻视甚至抵制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格外重要,难度也变得比其他课程更大。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先进教学理念
第一,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总的来说,大家都希望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考研的同学又希望老师尽可能突出考研重点;不考研的同学对讲课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并不太关心,而更关心讲课内容是否吸引人,这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对“讲什么、不讲什么、怎么讲”仔细推敲,并不断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以期逐步完善。笔者在总结近10年的教学中,在不断总结摸索经验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尝试:将每讲的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基础知识、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同步练习。基础知识根据难易程度,有的详讲,有的略讲,重点讲授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同步练习主要供学生课后复习。在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问题。比如2002年我国有10几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因贪污腐败受到惩处。鉴于大学生对腐败问题很关心,笔者结合这一事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建设》这一专题中开展了《中国反腐,路在何方?》专题讨论,与同学们一同探讨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中国到底应该怎样提高反腐败的效果等问题。近年来,“三农”问题备受关注,笔者设置了专题讨论——《“三农”问题大家谈》,探讨“三农”问题的成因、解决途径。2009年,发生了三鹿、蒙牛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奶制品中含有毒物质——三聚氰胺恶性事件。笔者根据这一事件编写了教学案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与学生一起讨论、反思了该事件。这些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讨论,使学生对这些国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较好地满足了学生深入了解热点问题的需求。
第二,把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也不会有恒久的魅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大困境恰恰就是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内容,而没有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例如,许多学生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有许多困惑。有的同学认为,资本主义也很重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还有许多人认为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比较严重,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背道而驰,不相信会实现共同富裕,甚至认为理论宣传纯粹是骗人的。针对这些困惑,笔者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这一章中,结合网上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各种议论,与同学们一起研讨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使各种思想充分交锋,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争论中澄清了许多困惑。
第三,必须把培养科学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有人以为只有在自然科学类的课程中才涉及到培养科学精神的问题,其实不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熏陶主要表现为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已有结论哪怕是权威结论提出合理的质疑或批判,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在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时,笔者给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目前是否存在两极分化?很多同学不加思索而且很肯定地回答:“存在”。笔者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合理的逻辑思维过程应该是:首先从概念上明确什么是两极分化,衡量两极分化的依据是什么?其次,根据调查统计资料,依据一定的衡量标准,经过准确的计算得出结论。在学生们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在总结发言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方法、国内以及国际上对我国近年来贫富差距的研究结果,并就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加以正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懂得对权威结论既不能毫无根据地全盘否定,也不能不加思考、盲目地全盘接受,要有自己的思考。实际上这就是科学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熏陶过程。
第四,必须把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教师本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用恰当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笔者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教学中,结合社会反响强烈的腐败问题、三鹿等企业制售有毒奶制品事件、汶川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事件、日常生活中的浪费及过度消费等问题,先后以案例教学等不同形式进行过题为《中国反腐,路在何方?》、《透过有毒牛奶事件看社会诚信建设的隐忧》、《假如你是范子美》、《我们能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做些什么》等讨论。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