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炒明星婚变为哪般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有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到北京约稿,点名要我写的一位知名颇高的影视明星婚变的专稿。据他说,此事在外地已沸沸扬扬,如果成稿,稿酬从优。
  虽然我囊中羞涩,也不那么清高,颇受高额稿酬诱惑;虽然我是个娱记,在圈内已“趟”了10多年,但对此类热点新闻始终兴味索然,也只好望之兴叹了。稿子虽没应约,这一题目却萦绕于怀,不免生发了几点感慨。
  就大多数人来说,婚姻乃人生的必经之旅,如今婚姻自由,既然有“结”,也自然伴之有“离”,但由于传统的影响、世俗的偏见,离婚对稍有脸面的人来说并不能算是风光的事。它确实不似换件衣服那么方便洒脱,但也不能否认它是现实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对此不该大惊小怪。明星们虽个个名声显赫,他们在舞台上的光辉形象值得人们崇敬学习,但他们的婚变并无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照此办理的参考价值。那些已铁了心,决意各奔东西的夫妇,当不会以明星的婚变做楷模的。
  如果再纵观一下你的左邻右舍,不乏离婚之举,有的情节虽挺生动,有的过程也蛮曲折,但却很难收到青睐而落墨成章。只要明星们的婚变能独享殊荣,且与知名度的高低成正比。这些题材一直是娱记们钻营的热门,足足让一些大手笔们累了个手腕酸痛,如果谁有兴趣把那些洋洋洒洒的文字汇编成集,其定价必会叫人咋舌。不过,遗憾得很,类似的作品即使写得再哀怨动人,人们除了在旅途中闲得无聊权作消磨时间之外,谁也没想从中得到多大的启示与教益。
  为什么明星们婚姻中的风吹草动,甚至风波未起就会引起轰动效应?说句公道话,这并非明星本人有意渲染“家丑”,也不完全是一些读者猎奇的偏执心理作怪,乃是一些“刀笔吏”舞文弄墨之功。难怪有的明星一提起这些事或是高声大呼“无奈”,或则就那么咬牙切齿。
  我国目前法律上尚无隐私权一说,这是事实。但家庭纠纷,夫妻龃龉,仍属内部消息,两口子吵了嘴干了架,甚至抓破了脸总是隐匿再三。对于婚变,当事人更讳莫如深,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公之于众的,这成了国人的约定俗成。法院在审理一些离婚案时,或为顾忌双方的名誉,或应当事人的请求,尚且不公开进行,又何必把明星婚变的细微末节浓笔重彩披之报刊,闹得这些私情私恨家喻户晓,街谈巷议?
  虽然明星们的职业是粉墨登场,今天扮张姓妻子,明日演李姓情人,这只是他们扮演的角色,逢场作戏而已。在台上他们可以尽情发挥,但在台下则有一定之规。即使出现婚变或次数比较频繁,只要不违法,这也是他们享有的权利,为什么一定要以文字记录,立此存照?当然,由于不少明星感情十分丰富,对婚姻质量要求甚苛,与常人相比,离异概率是要高出几倍之多,因此,难免招惹世人的非议和责难。对此,明星们并非充耳不闻,也非毫不在乎,我们可以进行善意的规谏,耐心等待,如果动不动则报刊上见,甚至添油加醋,那就不是与人为善了。
  与普通平民百姓相比,明星们的家庭生活具有相当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不信你来个民意测验,有的人对本单位同事的婚姻状况很难说出一二三来,但对一些明星的婚姻情况却如数家珍。诸如他们孩提时代如何青梅竹马,青春岁月如何初涉爱河,又如何从相识相知到相恋。这是那些报纸,尤其是一些杂志趋之若鹜,竞相刊载产生的“普及效应”。
  应该承认,即使昔日伉俪情深的伴侣,也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感情的变化导致婚姻的裂变。哪一对夫妇也难保证:洞房中的花烛长明一直燃到寿终,明星们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们婚变的节奏快,感情上变异的反差大。往往那些反映他们夫妇如何信誓旦旦,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宏愿的报道墨迹未干;反目成仇,互相攻讦,婚姻早就潜伏着危机,一切似乎都有前兆的报道又赫然在目。是本来面目如此,还是捉刀人故弄玄虚?对此,在下难以考证,但从见到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些作者的生花妙笔信手涂鸦,随意杜撰之嫌,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笔法在客观上愚弄了读者,也增加了明星们的舆论负荷。
  在七零八碎的感慨一吐为快之后,笔者申明:本人并不一概反对用笔墨反映明星们的家庭生活,更非主张把他们的婚变视为禁区。我只是感到任何事都应适度,即:“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如果内容无伤大雅。格调不落庸俗,多少给人以爱的教益,乐的享受,那么读者是会欢迎的。
其他文献
胡敬,中国知名模特,曾获得2002年新浪·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冠军、2004年首届美视中国影视模特大赛冠军等多项殊荣。然而,身高一米七八的胡敬,却被比她低七厘米,年龄比她大一轮还多的“三德子”俘虏了。而且,为了“三德子”,模特冠军还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两年来一直默默地陪伴在“三德子”身边。  其貌不扬,被定位“丑星”的“三德子”赵亮究竟用什么法术捕获美女之心的呢?    五把连输,美女模特输掉了爱情 
期刊
在韩片、历史剧充斥荧屏的今天,真的很难让人把一部宣传模范人物的主旋律电视剧看完整。可前一段时间,我却从头到尾看了两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的主旋律电视剧——早些时候播出的《任长霞》和最近播出的《苍茫天山》,这两部剧虽然题材不同,但最大的特色都是精彩的悬念与真实的细节。我注意到,在这两部戏中,由同样一副面孔,出演了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    某日,朋友打电话来,问我是否愿意采访一位名叫任泽巍的青年演
期刊
多次到过大海,也为此写过几篇文章,但总也找不到海的神韵。几年前,看过一篇散文,写的是西北某农村小学六年级三班班主任赵老师,在他带的这个毕业班参加完升学考试后,他得了肝癌。赵老师是代课教师,家境很穷,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治这个病。学校知道后,多方筹集凑了一万元。赵老师自然知道这一万元对于医治肝癌简直是杯水车薪,便私下决定用这一万元再加上自己积蓄的五千元合在一起,用作组织孩子们到北戴河去看大海的费用。他
期刊
你知道“外食族”这一概念吗?你是“外食族”的成员吗?如果你对此一无所知,那对不起,我可要给你加封一顶“老土”的雅号了!  也许你会不屑地说:别自作聪明了,什么“外食族”,不就是爱到外面去撮饭的那一群人吗?对!一点不错。说实话,我这“外食族”的“食龄”还短了点,是去年才加入这一行列的。别人我不清楚,作为我自己还真的经历了一番从感性到理性的抗争过程,利用这个场合,我得宣泄一下为快!  三年前我走进了婚
期刊
2003年春天,一种叫SARS的瘟疫着着实实吓了中国人一跳,今天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它很像感冒,但比普通感冒厉害得多,救治不及时就会丧命;它通过空气传播,传播速度之快、传染率之高,相当惊人。更可怕的是,连一向有经验的医生护士也未能幸免,其中不少人竟为此付出了生命。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如此致命?它是怎么引起的,又是怎么消失的?我们应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时至今天,不少人仍说不清楚。很快地,三年过去了
期刊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夏季更是女性展示美的黄金季节。但追求美也应注意身体不受伤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的不慎,都会给你带来烦恼。就说流行服饰吧,这是许多女青年的最爱。为了美,女人们可以倾其所有,有的人甚至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此,有人调侃,当今最新最流行的时尚方式几乎在为女人创造美的同时无一例外地又为女人带来了痛苦,堪称“痛并美丽着”。是的,我们不能因为追新潮,而把“美丽”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更不能为了
期刊
青年画家张劲松,1970年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199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4年,师从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康恰连柯教授。    艺术观点    在绘画中, 我一直追索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情感语言形式,注重主体心灵情态的感受;作品力求表现东方文化情结。修身养性、感悟中庸文化之道;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人类精神的奢侈品。    近期创作随感    在近期油画创作中,我对老上海
期刊
自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后,关于“慎独”“慎微”“慎终”等议论多了起来。  “慎独”,指个人独处时仍能严格恪守道德原则,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此语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永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在最隐蔽的时候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有君子之德的人,即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会
期刊
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很多时候,过去是无从想念的。遗失了发黄的小照片,逐渐嘈杂的电话录音,记忆中的容颜逐渐模糊,伸出手,抓不到任何东西。然而,有些东西是留在我们生命最底处的,深深浅浅的痕迹,当心思轻轻掠过时,不会感到疼痛和悲伤,只有一份温暖。  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小雨,喝着我最爱的咖啡,苦苦的滋味。不知不觉地沉浸于过去的景象,回想着曾经的快乐与忧伤,虽然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但却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真
期刊
稍有一把年纪的人,都不会忘记“文革”那特殊的岁月。只要略加回忆,就能记起那时活跃在每一个人嘴边的一句台词:“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是毛主席的一句名言,当然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到了今天,有人却将这句名言作了戏谑性的改动,成了“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借以讥讽眼下吃喝成风的陋习,正可谓是入木三分!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大概在世界上堪称之最。不是有句流传的口头禅吗——“吃饱一生无愧,挨饿一世有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