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雨露与阳光,让“荒漠”变“绿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调查了解:我班31位学生中,有3名单亲儿童,5名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成了班内的特殊“风景线”。早恋、自闭、打架等问题不断地发生在他们身上。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皆因他们的心中有一片“荒漠”。要想转化他们,关键是设法让他们心中的“荒漠”变“绿洲”。
  一、让他们呼吸爱的空气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特殊群体里的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或自卑,不愿意与人交往;或早恋,无心向学;或偏执,有暴力行为……这些都是由于他们缺少爱引起的。父母的离异,父母的外出打工,造成父爱与母爱的缺位。只有把爱的空气播洒到他们身上,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灵的空隙。这种爱不应该是空泛的而应当是实实在在能够触手可及的:
  1.多招呼他们,虽然是普普通通的一声问好,却可以使孩子感觉到你的平易近人与和蔼可亲,拉近了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为“亲其师,信其道”奠定基础。
  2.多与他们“拉家常”,看似平常的交谈其实是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我们不但能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体察他们的内心变化;还能把自己对他们的教育汇成涓涓细流融入他们心中。
  3.多与他们的家长沟通,对孩子们的爱不应止于学校,还应当延伸到家庭当中。经常家访或利用电话跟家长交流,了解并反映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其子女的关心。从而重新唤起家庭对他们的重视,为孩子营造“双重关爱”的氛围。如我班的小雨同学性格比较乖僻,有一次因与同学发生了几句口角,竟用小刀割伤自己的手腕。我通过从旁了解方才得知:小雨是其父母收养的女孩,父母对她的期望不高,平时甚少与之交流。如遇到问题只会一味训斥,加之后来父母的离异,因而造成了她偏执、自卑的性格特点。洞悉这一切之后,我经常在课后有意无意的接近她,与她闲谈,關心她的生活、学习、身体等方面。还安排同学与她结对子,让她感觉到集体的关怀。同时不露痕迹地以“汶川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引导她感悟生命的可贵。此外,我还经常与她的家长联系,让他们尝试着与孩子多沟通。通过大家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以后,我们用“爱的力量”帮助小雨摆脱了自卑与自闭的“枷锁”。
  二、给他们浇灌关注的雨露
  “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对特殊群体转化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他们心中已有了爱的种子,还要用充沛的雨露来浇灌他们。唯有让他们感受到持续的关注,对他们的教育方能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铿锵效果。
  1.从人格上尊重他们
  特殊群体里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为人们眼中的“问题学生”饱受异样的眼光。要使他们重新站起来,就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与重视,而非自尊方面的伤害。
  2.从感情上关心他们
  (1)做他们的朋友,在他们有烦恼的时候学会倾听,有快乐的时候学会分享。(2)做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出迷惘与困惑。(3)从行动中信任他们。心理学家证实:人总是希望自己得到肯定。因此,我经常会在课堂中给这些孩子投去信任的眼光,在作业里写上鼓励性的语言,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行”“办法总比困难多”“把汗水化成珍珠,让理想照进现实”等,又如在集体比赛中为他们呐喊助威……
  三、用欣赏的阳光照亮他们
  常听一些同事感叹:这些学生怎么越变越坏了,好像天生就是个坏孩子。读完下面这个故事以后你或许会改变看法:19世纪末,美国密苏里有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放在学校的火炉里烤,弄得臭气熏天……他 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并对她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不然他会向你扔石头,他是天底下最坏的孩子。”继母对孩子作了深入的了解。对他父亲说:“你错了,他并不是全天下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得到了发挥,后来成了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企业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是什么改变了他,造就了他?毫无疑问,是欣赏的力量。特殊群体里的孩子并非无药可救,而是人们对他们的偏见使得他们在“坏孩子”的心态里沉沦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欣赏的阳光去照亮他们,将他们从泥泞中拉出来。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他们
  对于这些屡犯错误的孩子而言,批评、斥责、冷嘲热讽已是家常便饭。哪怕我们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表扬都可能如知春的好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以发现的眼光欣赏他们
  李白曾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无论秉性如何差的孩子都有其过人之处。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作为教师就应当具备伯乐的慧眼去发现,去挖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如我班的小浪同学,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其疏于管教,导致他成了老师眼中的“思想败坏分子”,早恋、迟到、顶撞老师……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他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经过我细心的观察发现他非常聪明并且在运动方面有一定的发展潜能。于是我就安排他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就以此为契机,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欣赏之情并对他委以重任。想不到他居然渐渐地改变了陋习,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我坚信:只要教育者心中多一份空气,多一份雨露,多一份阳光,孩子心中的那片“荒漠”怎能不变“绿洲”!
其他文献
“亲子社会体验活动”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所谓亲子社会体验活动,是指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直接与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互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在我园社会体验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体验主题活动中有许多资料的收集离不开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家长的配合,是活动开展中重要的环节。围绕我班《相约甜点屋》这一社会体验
期刊
我曾經阅读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为这句话我一度迷茫过。但当我接了现在这个班级以后,我对这句话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虽然面对部分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但更多的是面对一些成线差表现差的问题学生,前者就像笔直粗壮的树木,后者犹如弯曲纤细的小树,不扶直不增加养料就会枯槁。尽管这类学生是少数,如果放弃他们就有碍他们自身的健全成长,又会影响到班级和学
期刊
“我就是要教这些。”  “我就是要这样教。”  在当前核心素养大语境下,你是否仍然以“教”为基点,站在“教”的立场去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注重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坐标原点,我们的课堂也应由以“教”为基点转变为以“学”为基点,让“学为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就意味着,教师课前要着重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好”;课堂,要聚焦核心教学内容,
期刊
高中数学难度增加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运用能力,但却没有顾虑到很多学生的兴趣、智力、关注度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将直接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对于学生而言不能在正常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而落后于人,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教学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教师不可能为了个别同学而耽误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如果一味赶教学进度,学困生的困境将越来越大,所以教师应当先针对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采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 “一言堂”形式。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
期刊
新生入学工作刚刚落幕,我接手的是新初一五十班!  和往常一样,办公室里,桌子上依旧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我水培的绿萝仿佛也感受到了新学期的干劲,长势十足!颜色也绿的耀眼!一杯热水冒着热气!同事们都在为上课忙碌着,一片寂静,只听得到我批改作业时翻页的声音!  “报告”……  “进来”,我连头也没扭,无意识的回了一声。  只听见厚重的脚步声朝我的方向走来,直立的站在我身边,足足有三秒钟!  这时我才从繁重
期刊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去探求。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
期刊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教师就是一位爱的传播者。素质教育,首先是重感情的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爱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我们的职责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懂得爱,付出爱。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要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常常体现在细节上。病痛时亲切的问候;无助时温暖的拥抱;生日时真诚的祝福;进步时赞赏的目光。这些给孩子的是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历史方位的新定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教育系统来说,报告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中小学
期刊
何谓师德,简单的说它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盼,特别是对教师的师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民教师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