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中的美育路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戏剧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实施学生审美人格教育的良好资源。在戏剧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戏剧,体验戏剧语言之美,观赏戏剧,体验戏剧情节人物之美,体验戏剧,品评戏剧整体艺术之美,是中学戏剧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三大路径。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戏剧文学作品 美育路径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戏剧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实施学生审美人格教育的良好资源。戏剧是一种融文学、表演、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多篇戏剧文学作品,如《威尼斯商人》、《雷雨》等经典名篇,不但具备良好的文学基础,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人生情感、生活态度、价值观等。这些经典的戏剧名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社会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审美价值、审美理念和审美要求。因此,通过戏剧教学不仅能够培养中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技能,而且可以塑造中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价值追求。
  中学语文戏剧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引导学生欣赏、理解戏剧艺术之美的过程。在整体的教学中,阅读、观赏、体验是三个基本过程,在阅读中体验戏剧语言的风格,在观赏中体会情节人物之美,在体验中品评戏剧艺术的魅力,三个过程既有先后的逻辑性,又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戏剧知识,产生戏剧情感,发展戏剧审美能力。
  一、阅读戏剧,鉴赏戏剧语言之美。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做了完整详细的解释说明,“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①在中学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阅读上的美感,帮助学生展开艺术的想象与联想,形成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构成完整的审美活动。因此,中学戏剧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戏剧作品,对戏剧语言、戏剧情节、戏剧冲突、戏剧形象进行鉴赏,从而不断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戏剧的阅读首先在于指导学生体味戏剧的语言美,尤其是语言所表达出的人物个性之美。黑格尔说:“真正的戏剧表演艺术,只涉及朗诵台词,以及面貌表情和动作等方面,诗的语言是始终显得起着决定作用的统治力量。”②因此,戏剧独特的艺术特征决定了其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样式在语言运用上有不同的特点,它是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情感变化的,因而戏剧的语言更具个性化、动作化、口语化的特点。戏剧中的个性化语言因人物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具特色,并与特定情节、特定情感相吻合,对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如老师在教学《雷雨》时,可以从课文中选择《雷雨》第二幕中的繁漪与周萍的对白。繁漪质问周萍的背叛时说道:“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母”,“是你,是你把我引到了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是你引诱的我。”这段对话通过语言的表述充分表现了繁漪的绝望心理和仇恨报复思想。
  戏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个性之美,还应指导学生体会戏剧语言蕴涵的动作美、音韵美。戏剧的对白不同于生活中的说话,语言的表白应该有与之相应的内部动作或外部动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这就是动作性的语言。动作性的语言,能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又能形成戏剧情节,酿成戏剧冲突,从而显示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高度的审美价值。以《雷雨》第二幕教学为例,当周朴园说死去的侍萍和周家“有点亲戚”关系时,鲁侍萍说:“亲戚·”周朴园回答:“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回应:“哦——那用不着了。”在这段对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极其简单的语言表达(例如“嗯”,“哦”)中读出鲁侍萍和周朴园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在这一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心态。由于戏剧语言主要用于舞台表演,也就要求语言在个性化和动作化外,还应有节奏和韵律,使人物的感情洋溢于声调之间,气魄动荡于节奏之间,不仅唱起来上口,而且听起来悦耳,就是读起来也琅琅动听。我国古代戏曲多以诗词的笔法写戏剧,使诗和剧达成和谐完美的统一,从而使戏剧同样具备了诗歌的优美韵律。如《牡丹亭》中“惊梦”一出[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成看的这韶光贱!”在这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的不只是一段优美的唱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的诗词。
  二、观赏戏剧,领略情节人物之美。
  戏剧是一项综合艺术,它最好的表现方式是表演,只有将戏剧的情节和美展现在人们面前,才能让观众产生的心灵上的共鸣,这样的戏剧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戏剧才会获得发展。因此戏剧表演带给人的首先是视觉上的美感,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一般教化所不具备的特点,即形式的活泼、过程的愉悦、感化的深入。它能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使人在感受审美快感和精神满足的同时,实现伦理道德的内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观赏戏剧就是借助一些教学手段,如听录音、看电视(影)、观看演出等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的形象、语言、声响、环境等,并把观赏对象和戏剧文本联系起来进行比照,从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的过程。在观赏戏剧中首先指导学生体验戏剧的情节美,引导学生从戏剧情节结构入手,理清脉络,掌握梗概,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戏剧情境。以《威尼斯商人》教学为例。在作品中包含三条线索,那就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冲突与矛盾,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爱情故事,杰西卡和罗兰佐展开的爱情故事。这三条线索中又以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冲突与矛盾为贯穿全剧的主线索,三条线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生发出复杂多变,又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   戏剧情节是塑造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而戏剧情节构成的基本脉络和要素就是戏剧的冲突,因此,在戏剧欣赏过程中把握了戏剧的冲突过程也就把握了戏剧的基本情节。所以,要欣赏戏剧的情节之美必须体会戏剧的冲突美。戏剧冲突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与环境冲突等多种方式。比如课文节选的《雷雨》部分,《雷雨》的作者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前后顺组织作品,而是以典型性的一天作为戏剧冲突的起点,把三十年和三年前的事,把家庭和社会的所有矛盾凝结在这一天,并紧紧围绕戏剧冲突的核心人物周朴园而展开情节,戏剧冲突起源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展示两人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鲁大海出场后,矛盾呈现多维发展,矛盾转变为周朴园和鲁大海,继而又延伸至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矛盾冲突。多维的矛盾冲突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使戏剧矛盾冲突十分集中突出,剧情紧张曲折地向前发展,作品越发表现出很强的艺术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矛盾冲突的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陡转直下的过程中,体验着好奇、紧张、悬念带来的感官刺激,最终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感,同时也在对人物灵魂美丑的审美评价中重塑自己的审美原则。
  教育学者袁和平在《戏剧鉴赏式阅读教学探微》一文中指出:“剧本能否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取决于它能否真实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而剧本的思想内容,又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示的。”③因此,中学戏剧教学不仅引导学生鉴赏戏剧矛盾冲突和情节结构,还要在此基础上鉴赏戏剧人物,理解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形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鉴赏戏剧人物时首先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发展变化。如《雷雨》中关于侍萍性格特征的分析,三十年前的侍萍善良、软弱,以死抗争。三十年的苦难生活之后的侍萍,坚强、抗争、觉醒,甚至发出“这真是一群强盗!”的悲愤控诉。
  三、体验戏剧,感受艺术之美。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戏剧教学多关注于概念的讲解或戏剧要素分析,以理性知识的传授和既定观点的传达来替代戏剧文学的教学,忽略了戏剧文学独有的审美特质。因而也就扼杀了戏剧作品鲜活丰盈的生命活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谓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使学生在亲历的学习活动中理解知识,产生情感,发展能力。
  中学语文戏剧作品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戏剧作品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剧本情境,体会激烈的矛盾冲突,触摸人物灵魂,理解文本的深层意旨,从而感受戏剧特别是悲剧的崇高,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学习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审美的体悟,获得道德的濡染、文化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建构的一种戏剧教学思想和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它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戏剧的体验使学生受到身心的陶染,促进生命的总体成长,主要表现形式为戏剧表演与戏剧品评。
  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符合学生的喜欢游戏的天性,能充分引发学生的自然冲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入境动情,获得真切的角色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人物、主旨的深刻理解和对戏剧艺术魅力的体味。这既符合戏剧本身突出的体验性,又可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戏剧表演就是要让学生按照自己对剧情的理解把选段的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展示自己对戏剧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的理解,通过编演戏剧,让学生总结出舞台演出的优劣得失,也使他们在舞台实践中,获得对戏剧艺术新的认识。
  戏剧表演首先要研读剧本,选定片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式多层次地读剧本,读人物,把握剧情的跌宕发展和人物的基本个性,使学生脑中有剧情,心中有人物。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选定一些矛盾冲突激烈、人物性格典型的片段,如《威尼斯商人》里的“三人对话”“鲍西亚审判”、《雷雨》中的“周鲁相认”“父子相见”等都是演出效果比较好的片段。其次,排演剧本。在这个环节老师首先应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导、演方面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熟悉剧本,理解人物,背熟人物台词,设计舞台动作等。编演戏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多的是要以“演”促“学”。因此,戏剧表演结束后,品评表演十分重要。为了使评价有指向性,教师应该确立品评的标准,如表演是否体现了原著的精神内涵;演员是否准确把握了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等等。对戏剧表演的品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挖掘了课文的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注释: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注.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5.
  ③袁和平.戏剧鉴赏式阅读教学探微.咸宁学院学报,2007(4):67.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杨萍.论中学语文教学审美重要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3]童庆炳.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5).
  [4]黄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学习,2005,(2).
其他文献
摘要: 《大清律例》是鸦片战争前夕,英属东印度公司赞助斯当东从男爵翻译的中国法典,其目的之一即洞悉清政府的统治理念与方式,从而为发动殖民战争作准备。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译介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异质因素,展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博弈。  关键词: 《大清律例》 多元系统 权力博弈 意识形态  乔治·汤姆司·斯当东从男爵(Sir George Thomas Staun
如皋将依托现有农业资源、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以地方特色特色品种黑塌菜为突破口,强化技术支撑,推行产业化标准;实行政策引导,打造产业化链条;注重挖掘延伸,丰富产业化内涵,
摘要: 习语既是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语言文化的镜子。这些习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语中丰富的习语表现了语言所蕴涵的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为再现原文的表现力,在翻译中,除了力求忠实原文之外,还应根据目的语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言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如何翻译英语习语。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习语 翻译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在福建临时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发动了震撼八闽大地的平和农民武装暴动。这一壮举,在福建的土地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年中共福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实施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43)与参照组(n=43
作者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 ,对秦皇岛打造四季旅游城市的策略进行分析。论证了依托冰雪运动的开展,使秦皇岛成为四季旅游城市可行性。 Through literature, log
党的建设在个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调查报告《必须加强个体劳动者中党的组织建设》.将向对此有兴趣的党政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作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体景观在居民区景观规划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居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水体景观现状的分析,发现现代居民区水景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吉林省旅游纪念品市场中存在着影响旅游纪念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旅游纪念品尚存在质量差、包装不合理、市场分散等缺点。吉林省只有不断提高工艺质量,注重品牌,展示特
摘要: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是经过了岁月沉淀而累积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在人文精神上的直观表现。然而,在物质日渐发达的现代,民间美术却被人们逐渐遗忘。所以,在我看来,民间美术的保护应该被重新提起,以保证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关键词: 民间美术 保护 审美价值  民间美术囊括的种类有很多,如剪纸、绘画、服饰、刺绣、编制、戏剧、雕塑等,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剪影,世纪相传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