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化的诱惑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mi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的选择
  “茅五洋”的奢侈化,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不如说是一种被动的无奈。
  产品结构升级加速名酒奢侈化进程
  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的GDP增速放缓和CPI的持续走高,让中国金融行业风雨飘摇。国家调控房价的强势态度,使得大量房地产资金转而涌入白酒行业,作为全国一线酒企的“茅五洋”处在资本大融合的环境中,只有不断扩大与二线酒企的差距,加大差异化,才能在竞争林立的行业中保持霸主地位。
  一线酒企已经完成全国化布局,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渠道稳固,管理和市场运营体制也渐趋成熟,对体制和资金的需求也趋于平缓,只有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价格来维持高利润和高增长。
  
  价格是奢侈白酒的标签
  价格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品牌高度。中国人所素有的“宴请文化”、“礼品文化”、“面子文化”都离不开酒,特别是高档名贵酒。更多的时候,奢侈品是和贵族成功人士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标签。高档白酒很少有人买来自己喝,大多是买来宴请宾客或是送礼,这些酒针对的是高端消费人群,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也进一步加快了白酒的奢侈化进程。
  
  产能限制助推名酒奢侈化转变
  以茅台酒来说,生产受到酒窖、环境、空气、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换了不同的产地,生产出来的酒的味道也会有所不同,而且酒的生产工艺是比较复杂,因此每年的产量相对固定。想要在有限的产量中获得不断上涨的利润空间,只能通过提高价格,走上奢侈品之路。
  
  价格不是唯一标准
  
  虽然中国白酒市场高端品牌在价格上已经与世界主流酒水奢侈品的价格靠近。但价格高不是衡量奢侈品的唯一标准。
  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名牌不是品牌,奢侈不等于奢侈品。价格贵和比较稀少只是奢侈品的一些特点,而不是全部。它更多体现出品质、价值、精神享受等特点上。与洋酒奢侈品牌相比,中国的白酒是否称得起“奢侈品”这面大旗,还有待观察。
  
  稀缺性是衡量奢侈品的重要标准
  奢侈品是具有独特、稀缺的消费品,本身具有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它不是市场占有率越高身价就越高。相反,正因为一物难求,更显其奢华本性。
  放眼欧洲的一些顶级洋酒品牌,是先奢侈后涨价,代表着顶级生活的象征。而中国的白酒,是先涨价后奢侈,品质没有得到提升,只是提高了价格和产能,短线热炒和不规范操作成分较高,中国白酒的奢侈品化难以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品牌底蕴是打造奢侈品的基础
  奢侈品应该具有优秀的品牌基因,底蕴深厚。真正的奢侈品牌应该是一条连贯的“线”,而不是某一个闪耀的“点”。
  欧洲很多奢侈品品牌,比如马爹利、皇家礼炮等,其酿造酒庄往往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一开始的手工作坊到后来的奢侈品牌,工艺和理念都是一贯传承的,有着一定社会责任的担当,宣扬一种使命,从而体现其社会的价值。
  而中国的白酒品牌,大多寻求一种古文化的诉求,略显空洞,没有与消费者的需求广泛结合,这必然无法树立中国的白酒之魂。在世界范围内无法找到中国白酒的价值定位,这将极度不利于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奢侈也就无从谈起。
  
  创新是奢侈品发展持续的动力
  奢侈品应该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代表着科技和研发能力的不断升级。
  纵观世界上的奢侈品牌,虽然有着无限光辉的历史,但它们没有局限在历史之内,而是凝聚了时代的高尚人文,在传承精华优秀品质的同时不断研发,以创新引领未来。
  而中国白酒虽然受产地的限制,如茅台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产品,却鲜有在此基础上的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虽然是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但其在产品工艺创新、品牌文化创新和产品品质创新等方面严重不足,这与大家认为的奢侈品相差甚远。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代表品牌“茅五洋”,确实在中国白酒行业的品牌及影响力上接近奢侈品。
  但在面临奢侈化诱惑的同时,需要冷静思考:奢侈的背后是什么?
  笔者认为,中国白酒距离奢侈品的品牌高度差距甚远,中国白酒企业需要放稳心态,以踏实、务实的做事风格,不断推动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至于“奢侈化”只是一个概念名头,对于现阶段中国白酒的发展无实际意义。
  
  编辑:刘鹏250886958@qq.com
  张铃 185996006@qq.com
其他文献
相当部分企业表面风光,实则在艰难度日,而另一类企业,不显山不露水,其实赚得盆满钵满。农业企业该怎样才能获取高利润?  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持续良性运营的重要指标。  笔者发现有两种农业龙头企业:一种是销售额不小,但利润极低;另一种是同样的销售额,却有着较高的利润。同样是农业龙头,最终的经济效益却可能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差别并非个例,行业内相当部分企业都表面风光,实则在艰难度日。  而还有一类企业,
期刊
饮料业的营销如同战争一样精彩。战场上只以成败论英雄,市场上同样如此。娃哈哈的宗庆后从来就不相信什么品牌神话、美国饮料文化之类的吹捧。不赚钱的品牌,再有文化和品牌资产也都是白搭。  康师傅和百事可乐联姻已经获批。外界有很多评论,总结起来:康师傅在这次并购中占了上风,而且开创了本土饮料品牌并购国际顶级饮料品牌的先例,很值得业内人士深究。  但是,我们从百事可乐公开的年报中可以看到:百事大陆区的饮料业务
期刊
广药与加多宝的纠纷不会影响王老吉的品牌和销量  王老吉作为“中国正宗凉茶”已经占据消费者心智,因此不会因为商标问题产生大的影响。正如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100多年来都不曾因为商标归属问题而影响其品牌价值和销量。  广药如果不把王老吉品牌交给加多宝做,也会授权给其他人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对凉茶项目已经觊觎已久,而康师傅和统一也具备操作条件,因此,王老吉已经稳固的市场地位不会动摇。  另外,
期刊
抓住行业战略机遇  如果用“水涨船高”来比喻一个企业的发展的话,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水涨”——行业快速发展,也要靠“船高”——企业自身发展。如果抓住了行业战略机遇期,“水涨”能够迅速助推“船高”。  一个行业的发展通常要经历舒适期、市场整合期、对峙期、资本整合期。  在舒适期,行业规模不大,企业规模也不大,市场处于“非竞争状态”,即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企业各做各的市场。在舒适期,赚钱是特别容易的事
期刊
排名前30名的白酒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在90%以上,留给其他万余家白酒企业的份额将不足10%。  “十二五”末,一、二线强势名酒将基本完成全国化进程,省内一类强势品牌不仅将完成全省化,还将在板块化上、甚至某一价格带突破成为泛全国化品牌。  不仅如此,由于白酒行业运营价值越来越凸显,众多中小企业积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依靠白酒消费的地域情结以及特殊的地方关系资源,不断蚕食市场,甚至还有一批曾经在区内、
期刊
纵观河南市场,国内乳企巨头的常温奶占其乳品销售的70%左右。相反,河南本土乳企却把低温酸奶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占整个企业乳品销售的70%左右。差异化的竞争格局,使本土乳企的市场占有率、发展速度不断攀升。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家历来必争之所。中原大地乳制品市场更是风起云涌,各路豪杰竞相逐鹿。    谁是中原乳制品市场的王者?    近期,伊利集团历经长达半年多的洽谈、协商
期刊
2011年11月,坊间传出茅台向世界奢侈品协会申请“奢侈品资格”的消息,随后茅台集团予以否认;2012年1月,茅台与五粮液双双荣登“2012胡润全球十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  以茅台与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俨然快成为中国“奢侈品”的代名词。的确,以价格、品牌底蕴、稀缺性等特征而言,茅台与五粮液都已经达到或接近奢侈品的范围。在中国这个缺少奢侈品品牌的奢侈品消费大国,出现几个本土奢侈品品牌对行业而言
期刊
奢侈品标签,丢失核心消费群    据估计,每年只有约20%的茅台酒进入了大量消费市场,剩下的80%茅台酒主要用于单位的招待,送礼等人情消费,20%也是有钱人消费的。  由此可见,茅台酒是作为政务形象用酒,真正消费群体是高收入人群,特别是公款消费人群。这个群体对涨价极端不敏感,甚至会主动追逐高端酒,这是一个任何品牌酒都不敢忽视的群体。   一旦茅台贴上了奢侈品的标签,那么,等着茅台的就是失去政治环境
期刊
改变命运的三个问题  一是洞察行业的未来状态。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根据未来规划现在,不是根据现在规划未来。  二是发现行业的战略性机遇。因为企业成功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是抓住了机会。谁能发现战略性机会,谁就能抓住战略机会。如果战略性机遇之窗已经关闭,企业就没颠覆市场的机会。  三是寻找一条从现在走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即一套颠覆市场的办法。  上述三个问题贯穿一条主线,即颠覆市场的目标、颠覆市场
期刊
中国农村市场发展迅猛,必将引爆中国经济下一轮的高速增长;富裕起来的农村市场,必将对品牌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而县级市场的总经销,将会成为许多企业下一阶段营销突破的主流经销商。    2011年,许多关注味聚特的人突然发现:这一年,味聚特除了在全国各大市场继续它摧枯拉朽式的营销与品牌突破外,在各大媒体上突然间没了声音。  而熟悉味聚特的人都知道:之所以沉默,是因为味聚特已开始酝酿下一步的重大调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