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远离别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82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与写字是学生开展语文活动,进行阅读、写话、习作的基础。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同音字的学习是一大难点。普通话音节有1200多个,一般字典、词典收字大约8000~10000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七八个字。同音字多了,难免会在书面语言里产生混乱,尤其是识字任务较重的一、二年级学生,这可以从他们的组词、造句和写话中看出。下面我就从同音字的教学观和教学措施两方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求“同”——树立统一的识字教学观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发现课程的丰富性导致语文课的学期总体课时量少了,课文数量多了,课文长了,生字量也多了。仅在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其中的800~1000个。再看看教材,除了安排集中识字的看图识字、词串韵文外,每篇课文要求学生会认和会写的字一般各在10个左右。这一事实对已经习惯了微观地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线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第一课时应包括以下内容:揭题开讲,初读课文,字词学习,了解大意,部分课文还要理清层次。识字、写字教学的任务很重,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顾此失彼,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多了,其他语文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而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少了,又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首先应达成共识,树立中观的识字教学观——细水长流的识字教学。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过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有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上完一篇课文,学生在这篇课文中认识了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就不认识了;今天认识的生字,过几天就不认识了;不同的字,由于读音相同,无法正确区分运用。因为教材只是为生字的出现起了引见的作用,学生与它们不断接触,会逐步全方位地认识它们,所以教师只有树立中观的识字教学观,才能积极乐观地进行识字教学,科学有效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远离别字,正确区分同音不同形、不同义的字。
  二、存“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
  同音字可以按意义是否相关分成两类。意义不相关的,如“工”“公”“弓”“宫”“功”等。意义相关的,如“亭”和“停”,“坐”和“座”等。这些字的读音都相同,学生最容易混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
  1.联想识别法
  联想识字建立在汉字的构字基础上,它需要借助语言的描绘,把单调的汉字从字形、字义的发展联想成一幅幅图画,甚至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赋予字生命的活力。如“青”“清”的学习,可以先引导学生联想美术课中“青”表示的色彩,然后组词:青草、青山。而“清”可以从偏旁进行联想,它跟水有关,应运用到词语“清水”“清澈”,或短语“清清的河水”中。
  2.创编童谣法
  儿歌童谣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不妨把它们运用到同音字教学中。如初学“童话”一词时,很多学生会写成“同话”,于是我们编童谣:“好看的童话给儿童。”就这样轻松攻破了这道难关。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这样的童谣,如“给人画像有个人,大象好凶没人管”等。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同音字难题,也使学生获得充当学习小主人的成就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阅读加深法
  阅读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真正贡献在于它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熟悉字,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一个字,就意味着理解了这个字所具有的意义。心理学家认为,6~12岁是人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元”的意义有3个:一是“开始”,如“元旦”“元月”等;二是“首领”,如“元首”“元帅”等;三是“主要”,如“元气”“元音”等。“园”的意义有2个:一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如“花园”“菜园”等;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动物园”等。这两个同音字,学生容易混淆,但如果这些字在儿童读物和课文中反复出现,学生就能在阅读中感受到词语的意义。
  4.诵读强记法
  鉴于同音字是学生在检测中失分率较高的一项,教师不妨引领学生在复习整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诵读强记来加深印象。朗读是将可视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形式。它和默读截然不同,默读是无声的,而朗读是有声的;默读是个体性的,而朗读可以由个体影响群体,带有群体性;默读有助于快速阅读,而朗读则更利于交流、理解与记忆。因而,朗读具有默读所无法代替的特点和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朗读时不应仅仅朗读词语,而是在朗读中将同音字的细微差别表现出来。如念同音字“峰”“蜂”两个词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读成“山字旁的峰,山峰的峰;虫字旁的蜂,蜜蜂的蜂”。读、想、视、听相结合,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可以提高记忆效果,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要省力、有效得多。
  同音字教学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别和记忆,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得活,学得兴味盎然,记得牢,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描述一件事或一个场景时,常常说得眉飞色舞,趣味横生,而一旦写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条理不清、语无伦次的现象。学生说得清,写不明,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这种困惑,我查阅了中外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其中的作文心理转换理论使我内心一动,茅塞顿开。  作文心理转换理论认为:作文是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在这一心理过程中,除了思维和表达两大因素外,还
《最大的麦穗》(苏教版第十一册)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在教学时,应针对教材特点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走进文本、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让课堂如流水般充满灵性。  一、平等对话,如行云流水  对于《最大的麦穗》这
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也有写话训练,但它们具有随意性,比较贴近口头语言,只能算是作文的准备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年级提到习作,标志着真正的作文从三年级开始。如何让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在以后的习作中稳步前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淡化习作的难度,激发习作的兴趣  我刚成为三年级的学生时,语文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就向同学们申明:“三年级最难的就是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一定的意图或中心意思编写简单的童话故事。能结合本次习作把不良习惯的害处写清楚,把故事经过编写完整,使学生认识
审视当前的小学词语教学,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教师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教得一丝不苟,科学准确地诠释着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更有甚者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呆板的,毫无生命的活力。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走进词语的深处,让词语成为孩子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为了使得我们的词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展现自己的个性。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融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古人云:“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全日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意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习惯。  2.让学生说、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求能抓住动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充分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说动物  师: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写有关小动物的文章,你们还记得是哪几篇吗?  (学生答)  师:你能简单说说他们的特点吗?  生分别用一句话说出白鹅、猫、鸡的特点。  师:
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写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的一朵奇葩。诗是天籁的声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之一。”他形容儿童诗“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是的,对儿童来说,生理的成长固然重要,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同样不容忽视。学会诗意地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发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心会变得柔和,对幸福与苦难
一、儿童诗  儿童诗不同于儿歌,它的遣词造句在晓畅浅白之中,注重情感的纯度,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儿童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同时它又是儿童的诗,所以从内容到形式,是以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精神内构为基准,不乏真率明朗的情感、稚拙活泼的趣味、悠远跃动的想象,再加上它匀整的结构、轻快的韵律、舒适的语感,便一下子回归于儿童,为孩子当下的生命奠基。    二、在儿童诗中寻找儿童精神的生长点  1.纯真  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