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融情入境,升华情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展现自己的个性。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融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进阅读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课件。
  2.轻音乐。
  3.收集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广告。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现在我们就随着小洁划舟湖上,去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配乐出示课文插图,读第一段。)
  
  二、精读感悟,与文本对话
  
  〈一〉品读句段,欣赏景美
  1.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这么美的景物,书上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2—4自然段,画出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出示)
  2.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①山石奇特:“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出示)
  1)齐读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山石吗?(有趣、奇特)
  2)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发现了吗?(展翅欲飞)谁能做做这个动作?
  3)岸边的山石这样有趣、奇特,你能边展开想象边读出这种感受吗?
  4)这是小洁看到的美丽神奇的山石,(出示)如果此刻你也看到了这些山石,你能展开想象,仿造课文里的句子也来形容这些山石吗?
  除了形容山石,你还能用“像”来形容什么?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入课文,抓住小湖两岸山石有趣、奇特的特点,品析优美词语“展翅欲飞”,运用“像”来说话,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受山石的美。】
  ②湖水平静:“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出示)
  1)大家把这句读一读,湖水给你什么印象?(清澈、平静、明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理解“变幻的山峦”。
  除了变幻的山峦,你还见过“变幻的”什么?
  3)请带着你的感受美美地读这句话。(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4)此时你乘着游船,行进在这蓝天碧波之上会是什么感觉?
  5)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读读这两句话,体会湖水的清和静。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注重品词品句,体悟词语蕴涵的情感和作者用词的精妙,学生写作时才能准确地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
  ③小鱼活泼:“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出示)
  1)自由读,说说:这些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生活得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跃、表演)
  2)你能读出小鱼的活泼、快乐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来理解“跃”,引导学生体会小鱼在湖水中的活泼、快乐,把学生始终放在“美”的课堂节律和氛围中,使学生最终达到知与情的和谐统一。】
  〈二〉品读句段,感悟人美
  1.面对这清澈如镜的湖水,小洁是怎样做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紧紧”重音)齐读。
  3.课文里的小孩又是怎样做的呢?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能读出这种感受来吗?
  4.小洁赞成小孩的做法吗?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
  ①你猜小洁会对小孩说什么?
  ②什么是“企盼”?小洁在企盼什么?
  ③你能读出小洁的不满和企盼吗?
  5.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小洁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寻找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言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在教师指导下朝着“自能读书”的目标迈进,从而实现学生会学、会说、会想、创新、学会做人的素质教育目标。】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如果小洁就在你身边,你想怎样夸夸她?
  2.语言更美,请你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给文中的插图设计两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然而,在践行中,由于一些教师机械地理解“自主”一词,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自由学习,“三为主”的课堂,只剩下学生这一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导,也没有了训练这一主线。学生坐在学堂里,犹如在家中自学。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育专家靳玉乐给我们作了精辟的论述: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全新的作文评价理念,为我们今后的作文评价指明了方向。  一、作文评价的兼异性  作文评价的兼异性,就是指在进行作文评价时,不统一或少统一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自信,在作文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写片段练习《蓝色》,有三位学生是这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充分关注学情、以学定教,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运作和及时性调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充分参照和运用好“学情”这个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性,真正成为属于学生的“学堂”,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搭乘新课程改革这列快车越行越远,顺利抵达预期的终点。  一、预测学情,为课堂找到立足点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对自己和自己的
在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讨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了吴伯箫的《早》一课。品味之余,我总感觉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少了些什么,不由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现将其教学片段进行摘录并试作剖析。  【教学片段】  师:细读课文,了解哪一自然段描写了梅花的“早”。  生:第一到第五自然段。  师:仔细品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对“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感受最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师
小语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要让学生感其情、生其情、表其情、抒其情,语文教师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点,充分开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氛围,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    一、读透标点,体会情感    中国汉字意蕴丰富,标点也往往意味深长,隐含丰富的潜台词,引导学生仔细推敲,有助于触发学生的情感。如《梅花魂》一文中,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描述一件事或一个场景时,常常说得眉飞色舞,趣味横生,而一旦写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条理不清、语无伦次的现象。学生说得清,写不明,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这种困惑,我查阅了中外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其中的作文心理转换理论使我内心一动,茅塞顿开。  作文心理转换理论认为:作文是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在这一心理过程中,除了思维和表达两大因素外,还
《最大的麦穗》(苏教版第十一册)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在教学时,应针对教材特点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走进文本、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让课堂如流水般充满灵性。  一、平等对话,如行云流水  对于《最大的麦穗》这
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也有写话训练,但它们具有随意性,比较贴近口头语言,只能算是作文的准备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年级提到习作,标志着真正的作文从三年级开始。如何让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在以后的习作中稳步前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淡化习作的难度,激发习作的兴趣  我刚成为三年级的学生时,语文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就向同学们申明:“三年级最难的就是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一定的意图或中心意思编写简单的童话故事。能结合本次习作把不良习惯的害处写清楚,把故事经过编写完整,使学生认识
审视当前的小学词语教学,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教师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教得一丝不苟,科学准确地诠释着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更有甚者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呆板的,毫无生命的活力。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走进词语的深处,让词语成为孩子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为了使得我们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