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拓展语文教学外延,努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语文教学要跳出旧有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模式,就必须联系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改革。本文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课本,从内容到形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跳出课堂,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课外延伸 语文素养 学生人格
  
  高职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语文教学的要求为“打好基础、突出实用、强调能力、适当延伸”。在原有语文基础上,教师应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强调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工作中,能自觉去广聚博览,永不停歇。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限制了自己的文化和学术视野。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基本语知的把握外,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语文教师应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沟通生活,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立足课本,从内容到形式,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这唯一教材,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拓展教材外延,开发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高职语文大纲也明确指出了延伸语文教学外延的必要性。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师应勇于跳出教材教语文,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文本外知识,积极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
  1.从内容上讲,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决定了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文学即人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人格之美,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愿为国家出力却壮志难酬的感慨;《琐忆》中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感情;《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和一群革命学生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顽强斗志,通过讲解、启示,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反面角色认识生活的假、丑、恶,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和刘兄,《雷雨》中的周朴园,等等,让学生从人物的善、恶、忠、奸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的喜悲、成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体会作品中的道德评判力量。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教学、为人处事方面也要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
  2.从形式上讲,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
  这种理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引进了一溪活水,让语文勃发了生命的活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
  (1)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使他们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对课堂学习产生亲切感。例如在讲授《明湖居听书》时讲到白妞和琴师关系时,我想到中央电视剧频道热播的《啼笑因缘》,联系剧中的沈凤喜和沈三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有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这些文章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古代人民的杰出智慧。在教学中,当学生自悟课文产生疑惑时,教师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可起到令学生“茅塞顿开”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晏子辞千金》时,我们可从学生小学时所学《晏子使楚》谈起,联系春秋、战国形势,使学生对晏子这一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由于语文课的人文特点,语文教学还要重视书外“时代背景”知识。有的叙事性的文章具有一定的背景联系,教师在学生朗读文章而不得解时,向学生介绍这些背景知识,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解课文会更容易,也更深刻。
  (3)联系所学专业,重视书外“自然科学”知识。有些写景状物的课文,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适时点拨,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美好志向。与学生密切相联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一种特别的亲合力,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例如《神奇的极光》就是这样,在学习中学生对极光形成的原理不够理解,我从学生所学电子专业中电视成像的原理讲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探寻自然中深奥的道理。
  生活之源不绝,语文之树常青。唯有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活动,使学生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被动学习语文向主动学习转变,在语文学习中提高修养、健全人格,也只有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上才能流淌出和谐的音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也更充满吸引力。
  二、跳出课堂,指导实践,培养语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优劣。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独立的、可持续的,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而母语学习资源无限,机会无限,发展无限。所以,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
  开展课外阅读,是加强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师要经常推荐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在不断指导与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尝到阅读的甜头。课后布置延伸作业,特别是要加大课外阅读量。有科学研究表明,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它们的比是1∶6,也就是说课内的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还需要5倍于教材的课外阅读量。所以,延伸作业应以课外阅读为主,阅读内容的选择原则,一是要与教材相结合,适当延伸;二是要适合学生程度和兴趣。好的语文教师非常重视每一课的“导入”,充分挖掘入选课本的每一篇经典作品的“生发力”,使之成为引发学生阅读那个作家或那类作品的一个切入点。比如讲李白的诗,除了课本上选的,还有哪几首、哪几句特别值得欣赏,好在哪里;讲莫泊桑的《项链》,就可以同时介绍他的其他有趣的作品……这样的引导,既能搞活课堂,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作家、阅读更多作品的好奇心。再如《富春江上》,其课后延伸作业可以是作家季羡林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其他作家类似的作品。季老的《牛棚杂记》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季老经历过文革的诸多荒谬之极的事件之后于耄耋之年仍能乐观地生活,看待世间生命,其豁达、昂扬读来让人感慨万分。这些都是教材文本阅读的极佳补充。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还是在学习潜能上,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另外,课外延伸方式要多样化。如果只给学生提供一个读本,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视野,不能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天地。我们除了提供阅读作品外,还应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课外延伸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延伸的妙处,懂得怎样去延伸,向哪个方向延伸,延伸的目的是什么,继之以自觉地、津津有味地向课外不断扩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延伸的兴趣,一方面进行合理指导。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克服“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高职语文课堂是每一位高职语文教师施展才华的天地,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求知,而且要引领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才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由于高职阶段很可能是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的最后阶段,因此这个阶段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会影响学生今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今后还能继续学好语文,只有让学生爱上语文。高职语文不仅仅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更要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挖掘美。如课文中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魄与美丽,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健康人格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红字》这部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心理剖析,让读者领略到了在爱的追求中,女主人公的勇敢、珠儿的桀骜、齐灵沃斯的邪恶以及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懦弱。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海斯特,最终感化了罪恶的社会,让人们看到了善良的力量。  关键词: 《红字》 善良 邪恶 人物 心理剖析  《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霍桑的重要代表作,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动人的故事。它发生在17
摘 要: 语文教师以“无为”催发学生的“有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切切实实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失为一条构建有效阅读的好途径。教师应注意以“无为”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善待学生的提问,宽容学生的异议,鼓励学生放飞思想的翅膀,等等。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研究性学习 “无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摘 要: 在哲学课堂引用诗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哲理在美的欣赏中自然而然沁入学生的心灵,而且能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应创设诗意的教学情境,突破重点、尊重学生多元的学习体验,升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诗意在哲学课堂轻舞飞扬。  关键词: 哲学课堂 《矛盾分析法》 诗意课堂  关于哲学与诗的关系,作家寒山石有首诗:“人类有一棵常青的智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已成为世界各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概要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构成、特征,探讨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教学实践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优化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已近半个世纪,它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
摘 要: 当前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科内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和能力的渗透。思品课是一门极富开放性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与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思品课堂教学魅力无限。  关键词: 初中思品课 开放式教学 互动性教学    新课程下的初中思品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新课标
摘 要: 马丁·路德是欧洲中世纪向近现代过渡时期的著名改革家。他所发动的改革运动,不仅是一场宗教改革,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对近代德国乃至整个欧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有着独到的教育观,虽然他的教育观主要是关于宗教教育的,但其思想精髓还是可借鉴于世俗教育领域的。本文就这位伟人的教师观略加探讨。  关键词: 马丁·路德 教育观 教师观    
摘 要: 一个班级的管理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制度建立之后要有相应的监督和奖罚体制,这样才能使班级的日常管理有序进行,才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 班级管理制度 行为文化 班级规章制度  建立了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团结、互助、向上,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知道班级和个人的发展方向,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时候,不能把它形式化、口号化、标语化,而是要贯彻它,以此对班级学生进
摘 要: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状况令人担忧。作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利用历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爱国情感,提高思想境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人生观 爱国情感 思想教育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现状令人担忧。“浇树浇根,育人育心”,因此,对中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
摘 要: 阅读,将让书籍成为心灵的双翼,让孩子成为天使。早期亲子阅读为是儿童终身学习的基础,是早期教育的灵魂。随着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活动的不断展开与家长教育困惑的不断凸显,众多家长渴望得到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方面的有效指导策略。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婴幼儿家长了解亲子阅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试图从家长的作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境的创设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导策略,为家长进行科学亲子阅读提供建议。  
摘 要: 作者采取质的研究方法,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内外职业生涯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体验的现状:辅导员的内外职业生涯与辅导员的职业体验有着巨大的相关性,高校辅导员可以分为外生涯导向型辅导员(“工具型”辅导员)与内生涯导向型辅导员,大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是辅导员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并提出了加强辅导员制度与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职业体验 生涯理论 内外职业生涯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