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成功叫尊重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教育管理者,不得不面对教师,不可避免地要管理教师。然而,当笔者手捧着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育领导学教授托德·威特克尔等三人合著的《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一书时,其封面上却写着这样一句话:“优秀学校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被这句话触动的我,本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读完了这本老外写的书,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对教师的尊重,这也是书中作者能领导学校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认真倾听
  作为学校领导,很容易把自己摆在高于一般教师的位置,而对教师的内心表现出不愿听的神情或者心不在焉地听。用作者的话来说,即使你有“一心二用”的本领,也不能一边听人诉说而一边敲键盘或一边听电话、看报纸等,否则,“一旦让教师认为你并没仔细听——无论事实上你是否听了,那么,无论你接下来怎么做,他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感都会降低。但是,如果你能直视他们的眼睛,他们对你的尊重也会增强很多。”
  
  二、重视“关键教师”——教师与领导的桥梁
  一般情况下,要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领导大多是从最差员工入手,这或许就是受木桶理论的影响。然而,该书却一反常态,建议从最优秀的人员入手。它依美国教育家奥·伯尔博士(Dr.Al Burr)将一个学校中的教师分成明星教师、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等三类的观点,提出“实施变革和发展学校的关键要从明星教师开始”,在作者看来,一所学校中的“明星教师”虽然不多,但他们可以演绎出“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他们备受其他教师的尊重。他们能波动教师的情绪,能推动学校的变化,是学校领导与教师间的桥梁。执行力强的校长能够识别出这类“关键教师”,并让他们参与决策制定环节,还会通过他们“以非正式方式帮助各种教学项目的实施”。所以,能否识别并对待好这一类教师,是衡量校长执行力强与不强的重要因素。
  
  三、关注教师个人愿景,“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
  就学校管理者而言,较多讨论的是学校愿景,而不大关注每位教师的个人愿景。然而,作者认为,作为学校的领导,都有义务感谢教师们为学校所做的一切,并帮助他们发现优势,发掘潜能,即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不一般,尽力让每一个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是教育领导者的一个关键职能。而且,作者在书中始终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领导如何对教师,教师也将如何对学生。作者认为,领导要为教师树立榜样,领导的工作就是满足教师的需求,想以此暗示教师: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在谈及校长关心教师的方法时,作者指出要“意识到教师的个人生活,关心教师的家庭、孩子和他们的业余爱好”,“当教师因为孩子或自己生病,没来上课,校长应该在回家的路上,特意去拜访教师,询问他或孩子的身体状况。”并注重通过寄生日贺卡、邮件留言、当面谈话等细小的事情中传递着校长对教师的浓浓爱意。
  
  四、创建校长留言——《周五聚集》
  在学校管理的层级中,一般是越到上面,其信息占有量就越多。然而,该书作者却创建了校长的内部留言——《周五聚集》,尽量让全体教师的信息占有量相对一致。这份“内部文件”是向全体教职工发布的,包括教师、厨师、勤杂工、司机……让学校里的每位成员都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它的内容有下周日程安排,既节省了教工会议时间,也让员工知道学校活动的开展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计划,从而尽早筹划,避免打无准备之仗,从而提高了团队的执行力;还有包含及时关注员工的士气、适时对员工们的鼓励以及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自己认可的舆论导向,这些可以帮助员工成长,并通过寄给校外一些对学校有重大影响的人,运用他们手段来扩大学校及每一位员工的影响圈;还通过开办“人物特定”栏目,安排介绍每个教师的具体时间,以增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这些增进沟通与了解的创举,无疑让每一位教职工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五、做到“校长的身影”时常出现
  没有人会否认,领导随处可见的身影会对学校产生的影响。作者主张校长的身影要随处可见,最好能在办公室计划好一天的每一分钟。
  “校长的身影”可以这样时常出现:早早来到校门口,不光能与学生打打招呼,更能增加与家长聊聊天的机会,还能与教师们来个微笑的面容,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是一天中完美的开始;听十分钟的课,可以了解教师们的教学情况并给予适时的鼓励或指正;自助餐厅里与学生共进午餐,能增进了解并让学生们知道你在关注其学习与成长;坐坐校车,会让学生们知道这是学校生活的延伸,让学生们明白这也同样要遵守纪律,并可以借此机会教会司机们在专心开车的同时可以用最简单的手段来维持秩序;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以提高员工们的士气;定期替代交通协管,出现在校门口的十字路口上,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们树立安全意识的榜样;你读到好文章的时候,能复印下来放到教师的信箱里并附上简短的便条……这样“身影的出现”,既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工作对象的尊重。(注:《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美]托德·威特克尔、贝丝·威特克尔、戴勒·兰帕著,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上田中学 泰和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由于发展一度滞缓,江西省南昌县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师资还是校园建设、实训基地等都曾经十分薄弱,成了全县教育整体布局上的一条“短腿”。为提升全县整体教育质量,该县把伸长职业教育这条“短腿”作为执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公办民营并举、高职中职并进、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之路。据统计,目前该县县域内有20多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3万余人,已形成“
期刊
高等院校工会工作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南昌航空大学工会多方采取措施,按照“一个目标、两个层面、三个结合、四个到位”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使南航工会工作健康发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以党务政务公开为主要目标,各项措施配合到位,让广大教职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满意度,从而使工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从两个层面入手,不断丰富公开内容  在内部工作事项公开的基
期刊
2011年12月26日,2012年度江西省教育报刊宣传工作会议在抚州市召开。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菊娇致欢迎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史蓉蓉指出,多年来,江西教育期刊社和《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努力把握党委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关心的契合点,精心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特别是2011年,我省教育报刊宣传工作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中心工作,教育报刊宣传工作有诸多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江教人)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等委厅领导,分别走访慰问了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他们送上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虞国庆、史蓉蓉、彭世东、程样国、洪三国、傅鹏鹏、郭奕珊、万普海、宋雷鸣、杨慧文、肖辉、刘润保等委厅领导分成六组,先后走访慰问了原省政协副主席黄定元、原省政协副主席吕良的夫人,委厅机关张希仁、王文才、周绍森等24位离
期刊
2011年12月15日至16日,江西省“关爱留守儿童双百万新蕾工程”基地学校工作会议在南昌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江西教育期刊社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幼)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28所基地学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落实了江西省“关爱留守儿童双百万新蕾工程”有关工作,并就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如何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及心理辅导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2010
期刊
“人能感动就能幸福”,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颇以为然。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里教师的生活中充满了清贫、单调、乏味、劳累……可是并非多愁善感的我却每每从我的工作中获得许许多多的感触,让我的生活五彩缤纷。  昨天早晨,当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办公室,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三班的科代表怀抱一堆作业本,满脸无奈地走到我的身边。不等她开口,我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实在太差了,作
期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10年内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加快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江西作为全国学前教育试点省,规划2015年前,每个乡镇要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0年,学前二年平均毛入园率要达到82%。为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学前教育发展现状,2011年5月,笔者深入到
期刊
“接地气的新闻才有影响力”,新闻媒体只有把坐标定在基层,充分反映基层的生动实践,充分反映群众的新鲜经验,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光荣使命,记者才能写出有灵气、有生气、有才气的新闻作品。作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传媒,本刊始终把基层视为鲜活新闻的源泉,组织记者深入学校、深入教学一线采访,让报道活起来,让读者更爱看。从这期开始本刊开辟“走基层看变化”专栏,刊发记者走基层的报道。敬请
期刊
由于天气的原因,有一次,我班上很多学生感冒了。那天刚进教室,就听见两个学生咳嗽起来。我没有在意,开始领着学生分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一会儿,班上十几个学生都咳了起来,我不得不中断上课。等了一会儿,咳嗽渐渐停了下来。接着,在我的循循引导下学生的思路渐渐回到了诗歌上,配以多媒体上精彩的画面,我们都沉浸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中。我正在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意时,学生的咳嗽声又一次响起,估计有一
期刊
说到育人,总会想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或者“因材施教”这些词语。树要成材,人也要成才,或许因为才与材谐音,于是,种树之道与育人之道便不分彼此。对于育人,许多人都推崇顺应自然之道、任其生长不加拘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者的退隐与无为。但我以为,树与人不具有类比性,造树之法,不是育人之道。  树可以任其生长,人不可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什么种,长出什么苗,自然之物,内在早已规定。李树长李子,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