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教材的美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目标里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美育既是教育方针的主要方面,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课程改革目标”里还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二者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审美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编写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开发和利用。到底如何开发利用?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谈一些浅见。
  
  一、 利用新教材的自然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新教材中的许多文章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长江赤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南方扬州;风光秀美的康桥;幽深的江南雨巷;古色古香的北京胡同……既有雄伟壮阔、险峻奇特之美,又有幽深静雅、明媚秀丽之美。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让学生体会造物主那神奇诱人的魅力。这样,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教《沁园春·雪》时,应引导学生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园风光的迷人景象,神驰于那洁白无瑕的银色世界,使之陶醉于北国风光的美丽之中而赞叹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利用新教材的社会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体现出一种熠熠生辉的人格之美;《菜园小记》中洋溢着战争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美,《曹刿论战》和《烛之武退秦师》则充满了战争的智慧谋略之美。
  新教材中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以其健康而丰富的内容、感性而多样的形式,多角度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大有裨益。语文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师人文关怀的过程。人文关怀归根结底就是促进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塑造与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
  
  三、 利用教材的艺术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是文学美,其主要载体则是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此外,还包括形象美和意境美等。
  语言美。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作家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无论是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还是诗歌的音韵美、戏剧的含蓄美,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语言美所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新教材的语言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形象美。形象美是表现艺术美的另一重要方面。文学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寄寓审美情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象、场面、事态、环境等,其中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核心。在新教材中文学大师们为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不朽的人物形象:曹操、诸葛亮、花木兰、林黛玉、贾宝玉……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形神俱备,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艺术代表性,能折射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意境美。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意境融合了作家的思想、情感,是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它能产生诗情画意的效果,启发我们进行联想和想象,让人产生身临其境、回味无穷的感受。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描写道:“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又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仅用40个字便展示了一幅清秀的山水画,营造了一个清新淡雅、恬静幽远的意境。教材中像这样具有意境美的诗歌、散文真是不胜枚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新教材的意境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只要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新教材中的文学审美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自然美、体验其中的社会美、鉴赏其中的艺术美,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
  (永顺县灵溪镇中学)
其他文献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热播后,好评如潮。笔者被电视剧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所感染、受感动的同时,还深为影视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所震动,认真地思考这样的问
2009年9月14日早上6:30,我接到一位同学的电话,说她今天例假,肚子痛,想请一天假,我明白此同学痛经,便爽快地答应了她,并叮嘱她在家好好休息。  第二天课前准备时间到了,同学们都投入了新一天的学习当中,然而昨日给我打电话的同学的位子还空着,难道她的痛经还没有减轻?我马上打电话到她家中,接电话的是她的母亲,我询问了同学的状况,她母亲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说她不愿读书!我很纳闷,这位同学一直好好的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在新形势下,就毕业生就业难这一不争事实,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行业,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对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创立灵活、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评估制度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本文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现状调查入手,对音乐教师素质的薄弱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在职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音乐教师素质建设,为高师音乐教育改
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教育中的金子,不可或缺。文章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在中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的意义、方法、效果。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快乐成长,让所有学生都能成功成才,这是新课程需要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那么,该如何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认识,改变做法,让我们更多的学生走向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呢?    一、 转变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的评价理念,多几把评价的尺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我曾十分惊讶于亲耳听到的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初中女生感悟:“老师喜不喜欢一个学生就看这个学生成绩的好坏。成绩好的学生被叫做好
作为从低层出来的孩子,为了上大学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多少个日夜的拼搏,浪费了多少青春宝贵的时光,更为遗憾的是,曾经放弃了多少个成熟的机遇,只是为能够上大学。我们的学校究竟意图培养什么样子的人才呢?     一、 高校的技术含量,应该成为市场的配角    我国传统是坚持大学精英化的教学,教学体制最开始是复制的俄罗斯的大学模式后又经过几番改革,而这些过程都是高校内部的调整,外人很少能够插手。高校作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看到两种生活态度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是每天风风火火,又忙家务,又忙孩子,又应付工作,又于亲朋好友之间交际应酬,又惦记着股市行情,又盘算寻找一份第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多次强调和谐社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建设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建设和谐的社会就需要社会各个层次的和谐建设与之呼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物之间的和谐、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共同构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环境。  校园作为社会一个重要因子,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责任,只有实现了校园的和谐才能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去影响下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真正的人,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同时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走向崇高,达到师生的和谐双赢。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探索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和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 我对后进生的理解: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