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意远 平淡天真

来源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南宋,在取景、构图样式、笔墨精神和意趣追求方面都获得了新的成就,尤其是马远、夏圭把水墨苍劲、意境深远的山水画风发展到了新局面。他们的边角取景、大斧劈皴的绘画技巧,对我国古代绘画水墨技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山水画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美术史上很有独创性的一代画家。
  关键词:马远;夏圭;山水画;南宋画风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0)06-0062-03
  
  从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到唐代李思训富丽堂皇的《江帆楼阁图》;从北宋范宽气势雄浑的《溪山行旅图》,再到南宋马远、夏圭笔简墨精的山水画风,中国山水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传承创新着,特别是至南宋,山水画突破了以往的观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突出的表现在空间布局的剪裁和下笔猛烈的大斧劈皴特色上。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李唐是开宗立派的首领人物,他的画风简率草草但却表现出自己内在的气质和精神所在。刘松年从中调度解决了李唐因豪放而粗犷的弊病,他的画风稍微细腻了一些,但是没有发展李唐山水画水墨淋漓的作风。而马远、夏圭把这种画风发展到了巅峰,他们在继承李唐画风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一角半边的构图样式,苍老健劲的笔墨表现手法,简洁鲜明的主题表现,使画面更富有创造性,是李唐所创南宋山水风格的完成者及集大成者,在古代山水画史上,开辟了新境界。
  
  一、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地域因素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受到一定时期的政治、时代背景、地域因素等影响。马远、夏圭风格的形成也不例外,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把这种创作意图和南宋的“半壁江山”联系在一起。“中原殷富百不写,良工岂是无心者。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北宋山河破灭,统治阶级的衰弱,使广大劳动人民和正义之士奋起抗击侵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现在文艺思想上,画家们笔下出现了一角半边的山水和笔势雄阔的大斧劈皴。从山水画中表现画家对失去国土的悲痛之情,比起繁荣时期的歌功颂德或粉饰太平这种切肤之痛更让欣赏者为之动容。二是这种边角取景可能与画家生活的地域环境有关,当时南宋王朝在临安建立新都,大批山水画家也从北宋南渡而来,他们的到来,不仅带动了南方本地山水画的发展,也促进了南北风格的大融合。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南北两地文化和审美的差异,画家们打破了鸟瞰俯视用平视、远近来取景,使近景凝重,远景虚淡,在对比中反衬空间的广阔。这些特点在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中尤为明显,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无论是政治原因或是环境因素,都离不开艺术本身的发展,北宋的画家已经把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高峰,在绘画技法不断完善,理论不断成熟的前提下,南宋的画家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所以这种风格的改变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马远和夏圭画风的共性特征
  
  马远、夏圭把李唐开创的局部取景构图和刚劲猛烈的大斧劈皴发展到了巅峰。他们不仅以景取胜,在构图、笔墨和对意境趣味追求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他们都喜欢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作虚处的处理,给人意境深邃的感觉,画山石大都好用大斧劈皴法,气势苍劲豪放,在当时影响了整个画坛,“马一角”、“夏半边”甚至成为南宋院体画的代名词。
  
  1、物象选择
  马远和夏圭都是南宋院体画家,长期生活在江南。马远取景多江浙一带山川景物,尤其是钱塘景色和西湖风光。传说就是由他最早总结出了西湖十景成为宁宗时画院画师普遍采用的山水画题名,可见他对西湖的喜爱。他的《水图》囊括了黄河、长江、洞庭、东海、钱江、西湖之水的神情样貌。夏圭亦对西湖之景情有独钟,善于表现钱塘江一带烟雾迷蒙的江岸湖滨之景,多取长江下游、钱塘江附近的江南水乡之景。他的作品《山水十二景》画的都是钱塘江风光,《西湖柳艇图》就展示出了西湖幽雅的景致。他们对客观物象的观察都很深刻,表现也很概括,《水图》就是马远通过仔细的观察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触把流动的水表现的非常生动,可见画家在物象选择上却偏爱于由地域及生活坏境的因素。江南风光,画面中的山石、树木,除了有江南的隽秀之外,也融入了中原乃至北方的一些特点,如山石的棱角分明及刚烈之感的树枝等。特殊物象的典型表现突出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
  
  2、构图样式
  马远、夏圭的作品大多集中刻画某一部分,善于对复杂的自然景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剪裁,画面上只现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其余的部分是空白或作虚处的处理,这些空白不是虚无,而是联系前后左右的媒介,或为烟云,或为水滩,使人有更多、更广阔的遐想空间。通过空白的衬托,使远景更幽远,近景更突出,给人无画之处皆成妙境的感觉。马远的《山水人物画》以一小角着重处理,用高山松树为背景衬托出人物,而人物的视线延伸是大量的空白。他的《梅石溪凫图》以画面左上部分的岩石、梅树着手刻画,野鸭则在右下方起了平衡的作用,又是点睛之笔。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一片小景便呈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这幅画集中了马远独特的艺术眼光别具一格的构图样式。夏圭的《松崖客话图》以左侧是悬崖老松,斜坡浅滩,两雅士在松下对坐进行深入刻画,而右侧为一抹平湖,浅滩与悬崖相连,背景大片空白,尽显天空辽阔深远。他们都是把画面中主要景物集中刻画,与远景的一片空阔形成对比,在构图上开创了以少胜多的新面貌,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笔墨精神的内涵
  马远和夏圭同师于李唐画派,并把李唐所创“大斧劈皴”的笔墨效果在山水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马远的山水画风在秉承家学的同时,吸收了李唐的画风创作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苍劲奔放,用墨凝重,下笔快而沉着,可以看出画面上的笔触,爽朗有力的线条,主体用笔稠密,客体淡墨一抹,变北宋的多层积染为一道铺写,墨中带水分较多,笔势雄阔,极度概括。在《踏歌图》中表现的山石结构,笔法有宽有窄、有长有短,但都是方硬有力,如刀劈斧削般雄健劲爽。画树干多用焦墨,后用湿笔渲染,以强烈的黑白对比表现岩石的坚硬。夏圭的山水画法主要追法李唐,又吸收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他好用秃笔,下笔较重,画的墨线强健而含蓄,尤善用水,在山石的皴法上,先用水涂抹,然后用墨皴擦,横劈竖砍,宽窄浓淡,称“拖泥带水皴”,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墨破水的“破墨法”,所以他的画更能给人水墨交融,酣畅淋漓的感觉。他的用笔自由简练但意韵十足,点景人物寥寥数笔而神态全出。能把单纯的笔墨表现的具有丰富的色调和强烈的表现力,把物象的质感和空间感表现的非常充分。如他的《梧竹溪堂图》画中茅草屋,随手勾出,饶有意趣。前后层次分明,先用浓墨写近景,再用淡墨画栏杆,远山一抹,若隐若现,从而使画面 产生了空间感。古人说他“用墨如傅粉”就是指他善于掌握墨色的轻重浓淡却没有斧劈痕迹而言的。二人笔墨技法的精确熟练,把水墨山水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对意趣境界的追求
  随着山水画的发展,画家在感受山水之美的同时,有了自身的情感,写实已经不是他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山水画成了画家主观表现的一种载体。南宋之前的山水画注重写山水之形,表现的山水主要是从对象本身出发,画家们表现的就是观者所看到的。而南宋的山水画家则是为了通过山水来写胸中逸气,需要观者揣摩画家的心理状态。把客观的自然景物赋予感情色彩并加以突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的风格。
  马远的《踏歌图》是一幅风格独特、意境深远的作品。画中巨峰兀立,树木参差,画面下端有几个“踏歌”的人物,走在田垄、溪桥之上,四位略带醉意的老翁举手投足作歌舞状,前后呼应,表现丰收后的欢愉。这幅作品成功的将山水和人物融为一体。既可以看作是山水画,也可以当作是风俗画欣赏。画家采取自己独创的艺术表现手法,远处烟雾袅袅,近处深入刻画,更加重视真实物象之外的意境和文静雅致的情趣,使这幅画的艺术境界和韵味与众不同。夏圭的《山水十二景》自然地利用空旷的江面,把不同的景色衔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画的是自朝至暮的江边景色,描绘“江皋玩游、江洲静钓、晴市炊烟、清江写望、茂林佳趣、梯空烟寺、灵岩对奔、奇峰孕秀、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幽、烟堤晚泊”等十二种不同的景色。如《烟堤晚泊》画的是黄昏时分,江边山径上几个行人挑担而归,山坡树石水墨淋漓,与空白的江心形成对比,远处城楼隐约,两三艘小艇静静地泊在柳岸边,在一片安逸的气氛中,回荡着轻浪拍岸的响声,自成一幅独立的景色。此画极其简练概括地表现出大自然的无限优美和生活的清幽情趣。
  
  三、马远、夏圭山水画的个性抒发
  
  总的来说,马远和夏圭的山水画面貌大同小异,但就是小异之处更难能可贵。一角取景的构图,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表现的近景浓重,远景简练,给人以咫尺千里的感觉。二人相比,又有他们的个性抒发。
  
  1、笔墨表现的差异性
  马远的作品奔放而又严谨,用笔较尖,笔法简朴有力,而夏圭则更率气些,用笔略秃,笔法苍润。如马远画房亭殿阁线条整齐,松针呈辐射状,且根数较多,画山石先用笔皴擦,刚猛而劲利,线条一般较粗清晰,夏圭的线条或断或续不太规则,楼阁信手而成,松针多芭蕉状,根数更少,画山石则用大小斧劈,长短条点,拖泥带水皴,略有模糊湿润之感。马远的画“意深”,他的《踏歌图》是一幅以表现农家乐的特殊意境,实则是为了表现自己自由自在的理想,和对这种太平盛世的向往,意味深远,耐人寻味。夏圭的画多以“趣胜”,他的墨法比较湿润,画的景物中有一种笼罩于烟雾中的模糊感。在《西湖柳艇图》以粗阔的秃笔勾皴山石和屋宇小舟,画的比较随意,笔调沉着含蓄,同时画家用淡墨染出天空中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蒙的远方树林衔接,一切在不经意中却富有诗意。
  
  2、平远与深远的意境表现
  马远的作品多以深远取景,《四景山水》中近景由两棵树组成,简约而又匠心独到,中景是空旷渺茫的小溪,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远方,远景用笔墨渲染淡化,烟雨迷蒙,通过溪上竹筏作为点景物。整幅画面深远辽阔,浑然一色,极具空灵之感。夏圭比马远更擅长长卷铺排,就是用长卷的形式连续不断的描写景物。《溪山清远图》卷是夏圭的长卷类代表,是以平远表现江南山水的清旷,此卷拖百里,令观者目不暇接而流连忘返,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上,画家既看到每个可画角落,又全方位的表现山川风光,使自然特征和局部景物跃然纸上,把江天浩渺的自然景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正因为景物繁多,画家更注重巧妙的运用空白来表现江山的辽阔。景物不止疏密相间,更是相互统一。正如刘泰题夏圭山水的诗句:“夏圭丹青世无敌,远近浓淡归数笔。”这确实说出了夏圭风格的特点,寥寥几笔,就把远近广阔的空间,包罗在他的作品里。
  马远、夏圭山水画的表现风格开创了南宋山水的新境界,在当时即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流播在浙、闽两地。尽管元代初年赵孟頫托古改制,抵制南宋画风,但是他们的画风一直流风未绝,甚至还曾传入朝鲜和日本。他们所用的大斧劈皴法,在提炼形象时效果鲜明,对古代绘画水墨技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风格是我国山水艺术发展和表现手段日趋丰富的一个体现。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省兴化市通过举办第九届郑板桥艺术节,有力促进了兴化地域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取得了地域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经验表明,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域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文艺的关系,先进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本地文化与外地文化的关系,学习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苦练内功与宣传造势的关系,费用与效用的关系
期刊
摘要:《民主之澜》再现了以张澜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民主党派追求民主、爱国亲民、积极参政、重视教育等优良传统,同时激励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将老一辈民主党派的精神与传统发扬下去,从而为多党合作事业奉献力量。  关键词:张澜;民主党派;优良传统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0)02-0027-04    中央电视台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开播电视剧《民主之澜》,纪
期刊
摘要: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积极引入民主制原则,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早期就很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自身实行党内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汲取外国政党的教训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发展党内民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逐步实现了党内生活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由重点强调集中
期刊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东海县宗教工作的调查分析得出: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服务,必须抓好依法管理、建好队伍、正确引导这三个重点。  关键词:宗教;和谐社会;东海县  中图分类号:0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6-0032-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宗教工作如何为构建社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整合手段,统一战线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在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完善统战部门参与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的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各地制订的处置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信息公开、舆论导向机制;强化对口联系、协商共管机制;建立外来人口市民化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与完善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统战干部主动应对群体性社会事件能力的培训机制;不断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反应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综合复杂的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从产生之初到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种形态:(1)孕育于中华民族血缘文化中的古代“天下一家”爱国理念;(2)孕生于“天朝模型世界观”幻灭和“亡国灭种”危机中的近代“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3)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匹配的“民主富强”的爱国目标。  关键词: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
摘 要:民主党派换届工作不仅仅是组织交替,更重要的是政治交接。对参政党一届又一届新的领导成员而言,政治交接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上届领导人要向参政党的后来人交接(传递)的内容甚多,而主要内容则体现在以下方面:交接光荣传统;交接政治方向;交接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政治交接中,责任交接重如泰山!  关键词:民主党派;换届;政治交接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四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新型工业化是其他三者发展的基础,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4006903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推进工业经济转
期刊
摘 要:论文以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党际监督作用为视角,对民主党派的党际监督进行了历史回顾、现状考察,分析了民主党派党际监督内容、形式、监督强度、监督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民主党派的党际监督依据和定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民主党派的党际监督定位应当为非权力性、非功利性、友好性、合作式的党派间民主监督。论文最后对规范和优化民主党派对共产党党际监督提出了对策,即从监督者行为和被监督者行为两方面进行规范
期刊
第一次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院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按照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江苏省委统战部的要求,紧紧围绕我省科学发展工作大局和统一战线中心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开放办学,充分利用院内院外两方面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学院办学水平。    一、运用社会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我院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