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赋予学生多元思维空间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维、多元的思维空间。通过调动学生的具象思维、情感思维和个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说”“诗意地说”。多元化的思维空间,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教学   多元思维   思维空间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美术思维是一种感性的思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美术思维讲究具体、形象、情感和想象,教師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创造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具象思维
  学生的美术思维首先是一种具象思维,具象思维是一种面对作品本身的思维。在美术鉴赏中,只有直面作品本身,才能调动具象思维。站在作品前欣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种品味不是通常所谓的“像不像”“好不好”“喜欢不喜欢”等笼统的提问,而是需要通过具象思维品味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教学《仕女·簪花》一课时,笔者展示了中国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不仅让学生看到了唐朝贵妇真实的生活场景,了解到了唐代贵妇的粉妆黛眉、服饰等装饰,还引导学生欣赏构图特点、画面风格。在对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整个画面表现了唐代特有的一种大气,是一种盛唐气象;有学生认为,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唐代的一种奢靡的精神面貌;有学生认为,尽管画面的内容很丰富,仕女、白鹤、小犬,但显示出一种空寂之感。在美术鉴赏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还产生了一些争辩,通过争辩,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走向深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产生的创新性见解,教师要给予鼓励,同时要适度引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一幅画,学生产生不同的见解很正常,但注重对共性观点的发掘,让学生达成一种共识,显得更加可贵、重要。
  在美术学习尤其是美术鉴赏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美术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从而让学生在具象思维中获得审美享受,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想象,对美术作品赋予深刻的意义。具象思维是洞察思维,能敲开学生的美术学习之门。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
  在一般人看来,思维是理性的,而情感是感性的,似乎思维与情感互不相关。而在美术学习中,负载着情感的思维比比皆是。情感思维是一种主观性的思维,是在感知作品、打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情感体验。例如,从一幅画中我们能解读出作者的苦闷与彷徨,能解读出作者的忧郁与哀伤等。这种解读就是一种情感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依托共性规律,启发学生感知作品传递的情感,又可以关注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客观看待艺术品的影响,还可以引导学生移情想象,体会作者创作时丰富的、复杂的情感。因此,情感思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都带着一定的情感学习美术;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中进行移情想象,揣摩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学《人类的朋友》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于动笔作画有一种排斥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性,在教学之前,笔者首先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有了对动物的喜爱,学生就能深入地观察动物的形体、颜色、特征、性情等。通过深入的观察,学生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将记忆中的一个个鲜活的动物绘画出来。因为有了情感的激发,学生便能产生创作的需求和欲望。如此,学生才会用饱含情感的画笔去创作,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不仅影响创作的内容、形式,还影响创作的表现手法、素材。在不同的情感之下,作者选择的素材的色调是不同的。例如,凡·高在《向日葵》中采用黄色来表现内心的躁动,而在《星空》中采用蓝色表现一种宁静、安详。
  三、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个性思维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的表现。正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才异彩纷呈。学生是美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质,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中自由地表达。
  许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会不厌其烦地讲解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等背景知识,这样的讲解枯燥乏味,只会徒增学生的厌恶感,而不会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美术教学应当放弃照本宣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直观地说、直观地想,从而解放学生的感官。例如,在教学《中国的雕塑艺术》一课时,笔者没有进行过多的评论、讲解,而是将话语权交给学生,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艺术品,如雕塑作品《马踏匈奴》等,让学生认识到雕塑的“写意风”和“写实风”,学生能从造型的比例、人物状态、雕塑技巧等方面深度分析。这样的美术教学,真正让学生站在了课堂中心,站在了美术学习的中心。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了众多大师的作品,让学生切身感受、体验到作品的质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品位。个性思维能让美术课堂变得和谐生动、轻松愉悦。
  美术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感性的思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美术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美术经验,让经验融入思维之中,通过激发学生多元的美术思维,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诗意地说”,让学生不仅能看到作品的显性内容,还能感受作品中暗含着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陶旭泉.美术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2] 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3] 张劲.中学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精选:点评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素养之根,是写作能力之基.写作是阅读的过程与方法的检验,也是阅读的结果及其转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读写一体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做出相应指导.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一、激活認知  很多学生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一点挫折,就心灰意懒、偃旗息鼓,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形成自我怀疑的心理,最终一蹶不振。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关注班级中因挫折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创设多种路径,让学
期刊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和学习方式需抓住当代教育的特点,把握好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微课是创新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精练、针对性强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虽然“微课自主学习单”是微课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教师应优化小学数学“微课自主学习单”的设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自主学习单  “微课自主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基本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思想品德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告诫训导,以至于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无聊乏味,久而久之都抗拒上道德与法治课。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入手,以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期刊
乡村3.0学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支持下,让教育现实与虚拟融合,让教育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这对于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马克思提出“共同体”思想,认为人是共同体的存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是共同体理论的实践,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整体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互惠互助,协商共赢,共同成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的根,是教师的魂,师德决定了教师的品质,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师德教育是立德铸魂的工程,是学校、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师德培育同样需
期刊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建带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德育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浇灌“祖国之花”,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规范学生的言行。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发现部分学校过分苛求对知识的完整吸收,反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美育、劳育的培养。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前沿思维,从“四维”赋予能量,发挥思政课独
期刊
“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具体建议。知易行难,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一线教师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想做,但不知如何去做。在此,笔者结合程翔老师的教学案例,谈一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情境教学策略。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范式为:交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本解析—提炼主题—课后练习。这是对语文课文进行教学的方式之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实现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对话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比较枯燥,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让学生深入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隐藏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应该去挖掘这些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进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涵养的提升、德育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时应放眼于教材之上,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善于捕捉教学中、教学后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