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展现了农村地区的家校共育现状,发现了农村地区部分家长少陪伴孩子、教育方式欠妥、不全力配合学校等问题。也发现了部分老师自身缺乏理论学习和实际经验。对此提出改变家长观念、以优秀家长带动、家校共育常态化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建议。本文旨在提高农村地区家校共育水平,促进德育教育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 德育 农村地区 初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私以为苏氏具有前瞻性的做法证明了今天的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我任教于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和家校共育。如苏氏所示,家校共育涵盖了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但由于家长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智育和美育的指导难度较大,因此农村家校共育可以先着力于德育,进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一、农村地区家校共育现状
我在阅读相关文献时,不少老师提出农村地区进行家校共育存在的一些困难,如糜建虢老师提出的:“1.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了家校不易互动;2.农村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导致了家校没有互动;3.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表明了家校需要互动。”我的班主任生涯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和其他的一些情况。
(1)家长缺乏时间陪伴孩子
学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农民或者个体户。家长工作时间不稳定,常常和孩子一整天不碰面。这样的孩子易生惰性,难以自觉自律。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即使孩子出现了品德上的偏差,父母也不能及时发现,恐酿成大祸。
(2)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方式欠妥
我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教孩子,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似乎一句话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老师,让人无奈也是现实:家长不会教孩子。即孙改先提出的“家长也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或百般溺爱 ,纵容放纵或强制压服 ,粗暴专横等。”。
家庭教育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如边玉芳所言,“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教材,是孩子最直接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有一些不妥的言行,比如有的家长会说脏话,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会跟着说脏话。
(3)学校推行政策,家长不配合
为了推行家校共育,我校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在落实家校共育期间,我感觉到效果不如意。比如,为了让家长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我校发动家长订阅了《父母课堂》杂志。可惜家长们将之束之高阁,违背初衷。家长不配合,学校剃头担子一头热,家校共育便失去了意义。
二、改进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结合现实及阅读的文献,认为以下一些措施或许可行。对于家庭背景,家长的学历等等客观因素固非学校可改变,但其他方面依然可以做出努力。
(1)让家长转变观念,从源头开始改变
要发动家长的力量就必须让家长内心接受认可,先从思想上改变再谈行动。否则家长即使完成学校布置的家校共育的任务,也不过敷衍了事。比如我校召开进行家长培训时,不少家长一味玩手机,让培训流于形式。
为此要加强分层次分类型的个别引导,而非一刀切。可以采取电话访谈,家访,面谈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家长从思想上改变,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只要家长足够重视家庭教育,就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即使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会尽己所能给予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指导。
(2)发挥优秀家长引领作用
学校举办活动时,如果有两三位积极的家长牵头反响,很快就有许多家长愿意积极参加。可见家长之间相互影响的力量不可忽视。
私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动优秀家长的力量。首先,及时对家长的优点给予赞赏。一来鼓励优秀家长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教育孩子。二来其他家长也会竞相模仿。其次,通过经验分享等方式让家长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最后,老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成功的秘诀,与其他家长分享。
(3)让家校共育常态化
我校家校共育主要的活动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以及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和面谈。看似形式丰富,但是不少家长完成任务后教育方式没有太大改进。这样的家校共育缺乏连续性,难以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要让家校共育成为常态,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可以改进。
第一,树立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主体地位。目前的家校共育模式基本是学校提出任务,家长配合完成,家长处于从属位置。事实上,家长是家校共育的主体,甚至比学校更加重要,因此提高其参与度。家校共育活动可以老师与家长共同商量方案,甚至由家委会自行策划。
第二,注重家长反馈,共同完善家校共育。往往只有学生出了问题,家长才会打电话反馈,如此一来,潜藏的小问题可能成为大的性格问题乃至品德问题。让家长养成善于反馈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成长记录卡,制定电话或微信反馈方案,让家长定时反馈学生的成长情况。
三、结语
德智体美劳,德字在先,德育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农村地区学校如何以家校共育促进德育仍需各位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我将继续努力的方向,希望能让农村地区的家校共育促德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家校共育 德育 农村地区 初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私以为苏氏具有前瞻性的做法证明了今天的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我任教于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和家校共育。如苏氏所示,家校共育涵盖了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但由于家长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智育和美育的指导难度较大,因此农村家校共育可以先着力于德育,进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一、农村地区家校共育现状
我在阅读相关文献时,不少老师提出农村地区进行家校共育存在的一些困难,如糜建虢老师提出的:“1.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了家校不易互动;2.农村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导致了家校没有互动;3.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表明了家校需要互动。”我的班主任生涯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和其他的一些情况。
(1)家长缺乏时间陪伴孩子
学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农民或者个体户。家长工作时间不稳定,常常和孩子一整天不碰面。这样的孩子易生惰性,难以自觉自律。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即使孩子出现了品德上的偏差,父母也不能及时发现,恐酿成大祸。
(2)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方式欠妥
我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教孩子,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似乎一句话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老师,让人无奈也是现实:家长不会教孩子。即孙改先提出的“家长也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或百般溺爱 ,纵容放纵或强制压服 ,粗暴专横等。”。
家庭教育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如边玉芳所言,“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教材,是孩子最直接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有一些不妥的言行,比如有的家长会说脏话,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会跟着说脏话。
(3)学校推行政策,家长不配合
为了推行家校共育,我校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在落实家校共育期间,我感觉到效果不如意。比如,为了让家长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我校发动家长订阅了《父母课堂》杂志。可惜家长们将之束之高阁,违背初衷。家长不配合,学校剃头担子一头热,家校共育便失去了意义。
二、改进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结合现实及阅读的文献,认为以下一些措施或许可行。对于家庭背景,家长的学历等等客观因素固非学校可改变,但其他方面依然可以做出努力。
(1)让家长转变观念,从源头开始改变
要发动家长的力量就必须让家长内心接受认可,先从思想上改变再谈行动。否则家长即使完成学校布置的家校共育的任务,也不过敷衍了事。比如我校召开进行家长培训时,不少家长一味玩手机,让培训流于形式。
为此要加强分层次分类型的个别引导,而非一刀切。可以采取电话访谈,家访,面谈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家长从思想上改变,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只要家长足够重视家庭教育,就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即使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会尽己所能给予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指导。
(2)发挥优秀家长引领作用
学校举办活动时,如果有两三位积极的家长牵头反响,很快就有许多家长愿意积极参加。可见家长之间相互影响的力量不可忽视。
私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动优秀家长的力量。首先,及时对家长的优点给予赞赏。一来鼓励优秀家长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教育孩子。二来其他家长也会竞相模仿。其次,通过经验分享等方式让家长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最后,老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成功的秘诀,与其他家长分享。
(3)让家校共育常态化
我校家校共育主要的活动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以及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和面谈。看似形式丰富,但是不少家长完成任务后教育方式没有太大改进。这样的家校共育缺乏连续性,难以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要让家校共育成为常态,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点可以改进。
第一,树立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主体地位。目前的家校共育模式基本是学校提出任务,家长配合完成,家长处于从属位置。事实上,家长是家校共育的主体,甚至比学校更加重要,因此提高其参与度。家校共育活动可以老师与家长共同商量方案,甚至由家委会自行策划。
第二,注重家长反馈,共同完善家校共育。往往只有学生出了问题,家长才会打电话反馈,如此一来,潜藏的小问题可能成为大的性格问题乃至品德问题。让家长养成善于反馈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成长记录卡,制定电话或微信反馈方案,让家长定时反馈学生的成长情况。
三、结语
德智体美劳,德字在先,德育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农村地区学校如何以家校共育促进德育仍需各位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我将继续努力的方向,希望能让农村地区的家校共育促德育的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