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运之困

来源 :运输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动迷失方向,可以及时掉头改正。思想迷失了方向,该怎么办?很多业内人士对龙运的未来忧心忡忡。
  因为它得天独厚的背景优势,龙运集团注定会创造辉煌。由刚刚卸任的黑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牵头奔走,从省运管局各科室分别抽调人员组成筹备班底,仅从初期龙运集团这人员构成就可以想象,这个企业将会得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扶持。尽管龙运的创业过程和所有创业阶段的企业一样曾经面对过白手起家没有办公场所、资金紧张、人员不稳定等诸多问题,然而数英雄论成败最后看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龙运集团的年净利润额从第一年的979万元到2001年的3934万元节节攀升有力地印证着创业者决策的成功和企业运作方向的正确。
  但是,这种优势在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会演变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阻力,则令人深思。从2002年起,龙运逐年下滑的利润数字,又是它服务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必然结果。知情人说,今天的龙运,正在饱受体制的困扰,企业经营走向衰落是意料之中。
  
  曾经提供“幸福的体验”
  
  这些年在黑龙江省内采访,记者和很多钟情于乘坐龙运车的人一样,没少把钱交给龙运。龙运的沃尔沃客车舒适、豪华,运行时间准,开行班次多,车上有卫生间,使旅途一身轻松。车厢内的空调,冬暖夏凉。每次乘车,靠在宽厚的可调式航空3代座椅上,入迷地看着车上精彩的闭路电视节目或睡上一觉之后,目的地就快到达了。乘坐龙运豪华沃尔沃客车成了很多人公路出行时的首选。每位旅客在车上可以免费享用一份包括几样小食品的配餐、一瓶清甜可口的龙运纯净水,都给乘客以方便、安全、舒适的好感觉。说起龙运,很多人都会随口道出这些幸福的体验。
  然而,这种感觉对经常乘坐龙运客车的很多“铁杆乘客”已经久违。2001年以后,地方新闻媒体关于龙运的问题报道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先是乘客在乘坐龙运客车时被车厢里肆无忌惮活动的硕鼠吓了个正着,接着是乘客从龙运的配餐的饼干里吃出了苍蝇。而曾经满面微笑周到服务的巴士小姐如今也是生冷面孔机械性服务,配餐“缩水”、赠送的“龙运纯净水”连乘务员自己都不喝。至于关系到安全的超速、超载、中途拣客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是龙运在发生着变化还是乘客过于敏感了?
  现象的背后往往有其复杂的成因。龙运出现的这些问题也绝对不是偶然。问题出在哪里呢?
  
  国企常见病在作祟?
  
  对于造成龙运走下坡路的原因,与龙运有密切关联的几位受访者都异口同声道出苦水。
  由于多年来一直是延续创业初期的运作模式,由各运营线路上相关单位参股经营,在股东们急切地等着分红、盼着分红,而不是放眼长远用前期的盈利做为投入继续壮大实力发展企业的情形下,企业的后劲显然不会积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参股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企业主要经营者都是其所在地的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指派任命的领导者,心理上“届”的概念很突出,干上一年拿回多少红利,给职工谋实惠、给自己谋利益。这样下一届是淮做企业的“老大”还不一定,谁会想着参股企业的长远发展?
  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中,出让股份抽出资金的股东也不是没有。哈尔滨市装卸公司是最早的股东之一。公司经营不够景气,每况日下。企业领导班子凋整后,新上任的领导急急忙忙转让了属于该公司名下的股份,换得现钱用来开销。有的股东企业本来经营就很困难,当初是从银行贷款参股经营的,目的就是分红获利。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些。而这些股东急功近利现象的存在都与现行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位龙运的员工告诉汜者,在龙运,想事、干事的人少。大家都是推着干,被动工作,这些被公认为国有企业的“常见病”在龙运也已经是习以为常。时间长了,问题堆积,形成了习惯思维。龙运本来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不然也不会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但是随着人员间的熟悉,职工与领导间的熟悉,面子成了首要,制度成了摆设。有关领导在一次会议上总结龙运集团安全事故发生频繁的原因时一针见血:龙运集团存在上紧中松下落空的现象,对营运驾驶员的管理不到位。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又是体制。干好干坏没有什么两样,尤其是通过各种人事关系进入龙运集团工作的职工更是受到各种优待。由于没有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龙运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处于停滞状态,人才的匮乏又加剧了龙运管理上的松散和滞后。
  在采访中,龙运的决策者把龙运走下坡路的原因归咎于车辆老旧。这不无道理。龙运的车辆基本都是上个世纪末购进的,在一年四季温差变化风吹雨打中,基本上都跑了一百六七十万到二百多万公里,车内设施屡见毁损。长期使用后造成的磨损不能用简单的卫生清洁修补,龙运的车辆大都进入了暮年,需要更新换代。龙运客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利向记者透漏。现在急需更新的至少有50—60台车。但是因为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更新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慢慢解决。
  
  优势消失了?竞争加剧了?
  
  在受到这些内因困扰的同时,外部经营环境也在迅速变化。曾让龙运创业者信心大增的龙运开辟的第一条“哈尔滨至佳木斯”营运线路和原来经营效益颇佳的哈尔滨至牡丹江营运线路都先后受到了几次铁路提速、开通“子弹头”动车组和直达快速列车的强有力挑战,原有的运营时间优势、班次优势、服务优势、票价优势、安全优势已经渐失,,油价上涨,路桥费涨价,国家要求客运企业支付第三者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等政策的实行,又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营运成本。据介绍,2004年龙运仅在第三者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等项的支出就高达900万元。无形中利润数字一下就被拉下了近千万元。
  在与铁路客运激烈竞争的同时,龙运又遇到了来自地方客运企业的强力挑战。包括目前参股龙运的一些地市级客运企业纷纷组建地方客运集团公司,调整经营思想,更新豪华车辆,加入到线路运营竞争大战之中。
  面对铁路和公路地方客运集团、个体车、非法营运的黑车等的多方夹击下,车票价格已经没有一点上涨的空间。
  这些因素的多重作用,最终导致公司经营局面艰难、利润下滑。
  龙运集团的经营决策者在接受采访时对于记者提出的观点没有回避,而且肯定地表态同意记者的看法:龙运在走下坡路!
  龙运的生存与发展,面对着来自内外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怎样才能解系在龙运股东与龙运集团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死扣,怎样应对铁路拉平与公路客运劣势争夺客源的现实,怎样面对地方客运企业与龙运展开无声地业内激烈竞争的局面?
  龙运何去何从?   
  主管部门会坐视不管?
  
  龙运的诞生,曾经给平静的黑龙江省客运市场注入温馨与活力,也拉开了公路铁路客运竞争的大幕。东北是我国铁路网较密集的地区,铁路运输在东北曾一统天下。1997年,黑龙江龙运集团成立,该集团以西沃大客车为主力车型,共有高档豪华大客车127辆,以哈尔滨为中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等地形成运输网络。最繁忙的线路,每25分钟或半小时一班车,一举打破了铁路运输在东北地区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善了东北地区的交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历史让龙运人津津乐道,甚为自豪。
  如今,龙运在走“下坡路”的事实多多少少让人们感到些不安。
  龙运的上级主管部门黑龙江省交通厅会坐视不管任由龙运衰落吗?
  黑龙江省交通厅和运管局的领导也特别关注龙运的情况,督促企业决策层思考发展的对策,寻找化解矛盾的办法。在黑龙江省交通厅关于2004年全省道路运输工作安排的有关文件中,记者找到这样的文字表述:
  一一继续做好企业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国有企业搞好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向行业主要经济增长点和优势领域集中,实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良性互动,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国有中小企业完全放开搞活。
  一一加快运输企业集团的组建步伐。要按照企业分级、业务分工、按资质经营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行业推动、企业自愿等途径,继续深化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管理,到2004年底,完成4—6家二级资质客运企业、3—5家二级资质货运企业、20—30家三级资质客运企业的重组工作,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一一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继续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的办法,鼓励、支持龙运集团等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企业。在运输企业重组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引导和自愿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导进行重组,不能采取任何形式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措施真的“治标不治本”?
  黑龙江地市级客运集团的改制重组证明了这些带有政策导引性质的决策的迅速落实。做为黑龙江客运企业的龙头,做为黑龙江运输市场叫得最响的品牌的龙运集团也发生着变化。
  记者打电话到龙运,费劲周折。114查号台提供的多个电话号码都可以打通但是无人接听。最后一个财务部的电话打通后,对方接电话的财务部女员工听到记者自报身份提出想找总经理盛万山,沉默片刻之后才顾虑重重地说,盛万山已经不在龙运工作。经过记者反复说服,对方才告诉给记者龙运集团董事长安长富的电话。
  原来,从2003年底开始,按照黑龙江省交通厅有关领导的意图,龙运集团已经实现扩张、重组。龙运物流公司、龙运物流园区、龙运外运公司、龙运大厦等多个省交通厅运管局直接管理的企业被纳入龙运集团的名下,原龙运集团名下的哈黑快客公司、龙运驾校等几家子公司被整体剥离后升格,都成为新的龙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
  原龙运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安长富出任新龙运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做为龙运集团骨干的龙运客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由原省运管局安全办主任李明利出任。总经理由龙运集团第三大股东、已经改制为民营企业的牡丹江运输公司的董事长孙逊出任。
  这些大举动标志着用好用足被评估价值4000万元无形资产的龙运品牌,做大做强龙运的思路从构想向着实践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是不是龙运集团从2001年以后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的趋势让决策者果断做出决策?由于黑龙江省交通厅主要领导被撤职的特殊情况,记者找不到黑龙江省交通厅有关领导而无法获得答案。但是据说这样的决策在龙运集团决策层、管理层中并未得到统一认识和支持。
  知情人说,被纳入大龙运集团的龙运物流公司企业经营一直不好,而嚷嚷了快一年的龙运物流园区还不见踪影。一位对黑龙江省交通运管情况极为熟悉的人士向记者坦言,看不出这样整合对于龙运的发展、对于黑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的产业调整、升级能带来什么好处。
  2004年3月,重组后的原龙运集团做为龙运客运股份有限公司出现。而新管理层面对的是因重新整合带来的思想纷杂、缺少凝聚力的一支队伍。改变这种状况,重新凝聚人心被新管理层视为当务之急。中层岗位全部实行竞聘上岗,整个管理层都发生了变化。有63名员工因这样那样的问题被新一届管理层解除劳动合同。一场龙运是谁的龙运,大家为谁工作的大讨论在龙运客运股份公司内部展开。龙运品牌是谁的?统一后的认识是龙运品牌是黑龙江道路运输业的。
  


  有人说,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不对产权结构进行彻底改革,龙运依然没有出路。
  2004年里,通过运作,龙运客运股份有限公司把哈牡快客公司整合进龙运,通过参股方式,参与哈尔滨安达线路运营,通过这些方式重新确立市场方向,新龙运开始探索壮大实力、整合资源的新模式。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实现企业赢利计划目标。
  龙运客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李明利踌躇满志,他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如实地向记者道出。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形势,守业已经守不住了,不进则退。更新车辆、整合上市、开展关联业务、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企业实施民营化改造等都在考虑之中。但是,一切都要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不可能脱离现实。记者到企业采访时,刚刚结束对全体员工的轮训,为即将来临的春运做好思想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谈到,龙运当务之急必须加速进行民营化改造,走民营化之路,这样才能破解龙运衰落的迷局。走民营化道路真是力挽龙运下滑的效益重新昂首上行的办法吗?
  但是,真正要实施产权改革,全面民营化,面临的阻力将来自方方面面。有人预言,包括习惯于以往利益分配方式的股东们都会摇头说不。而且龙运集团的命运不能够由龙运集团的员工来把握,作为国有股占据控股地位的龙运集团来说,决定其命运的是龙运的上级主管部门黑龙江省交通厅。
  然而,龙运在走下坡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说到底,是体制因素使得曾经让运输人赞叹的龙运辉煌已经渐渐黯淡。在新的抉择之后,市场将检验决策者整合做大龙运的决策的正确与否,龙运的营业额和利润数字将最终验证新管理团队经营管理的成效。
  行动上迷失方向,可以及时掉头改正。思想迷失了方向,该怎么办?很多业内人士对龙运的未来忧心忡忡。
  龙运,需要再找方向。
  编辑/欧阳波
其他文献
企业家是城市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力资源,是经济的脊梁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宝贵的社会财富。他们身处市场竞争第一線,为企业倾注了大量心血,身心因此而超负荷,不少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企业家,就没有现代城市文明;保护企业家,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关注企业家的健康,就是关注城市经济的发展。  当今世界对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效率的经济
期刊
三白编    从现实情况来看,严格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在国内尚不存在。以原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改组而成的“企业集团”,一开始就具有非经济因素的行业垄断性,而且由于浓厚的行政色彩及产权不清等原因,实际上连现代意义上的企业都不是。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总是被人们视为同一概念。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这一区别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意义重大,对于实际操作影响更大。    集团公司的本质特征 
期刊
2004年8月以前,中国人根本无法想象在奥运会短距离直道项目中夺取世界桂冠的情景,如今,这已经成为事实。20年前,海尔根本无法预知它走出青岛之后还能走多远,现在,“海尔,中国造”的声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震响……其实,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在改变,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运输经理世界》杂志(月刊)的前身是1964年2月12口创刊的《公路运输文摘》杂志(月刊),一份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一份中国交通
期刊
因为《公路运输文摘》是一份与道路运输紧密相连的媒体,一个与运输经理人休戚相关的特殊部落。作为道路运输的资汛平台和社会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承载着太多的责任,于是,“为中国道路运输之崛起”理所当然地成为《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的责任。认真、执着但却绝不狭隘,真诚、开放但却绝不冲动,不盲目褒扬,不片面揭露,理性、客观的批评精神,将伴随我们为中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一路摇旗呐喊!    我们置身于林林总总
期刊
“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我们应该把各个环节拆开,哪个环节最适合我们做,我们就把它做精做强。”  王振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EMBA在读。现任黑龙江省华宇物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兼任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协会副会长、佳木斯市埠外运输企业联合会会长,海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常务理事。2004年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民营物流企业家称号。  与乏振华的访谈是在他来北京出差的时候进行的。几经商榷,终于,在1
期刊
提起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的现状,许多圈内人都会用“多、小、散、乱、弱”五个字来概括,继而义正词严、痛心疾首一番,终归于愤世嫉俗、灰心丧气:“多、小、散、乱、弱”的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谁能破冰?  然而,正如江苏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局长梅正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所言,一味指责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的“多、小、散、乱、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说到底,“多、小、散、乱、弱’’只是问题导致的结果或现象,远不是问题本
期刊
2004年12月6日,在高淳县新建的客运站内,南京飞凯公司的40辆新置车本来准备载客开往南京,却发现被78位承包、挂靠经营者的车辆齐刷刷地堵在站内,宁高线(南京到高淳)陷入瘫痪状态。  公司化经营改造前,宁高线的运营是由78位承包、挂靠经营者承担的;公司化经营改造后,宁高线将由新成立的南京飞凯公司负责运营。公司化经营改造经营意味着以前的承包、挂靠经营者必须从宁高线上退出,这无疑是剥夺了他们的经济来
期刊
“假如没有你们常溧线彻底成功的改造,梅局长可能也没有这么大的决心来推行公司化经营改造了。”面对着溧阳公路运输公司董事长季洪永,南京长途客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军微笑着说。  事实确实如此,常溧线的成功改造已经成为江苏客运线路和客运企业公司化的样板工程,本刊记者在向江苏省运管局梅正荣局长征求公司化典型案例时,常溧线的公司化经营改造案例就被推到了台前。  常州至溧阳是江苏省短途客运的“黄金隧道”,其日常运
期刊
“网络是最主要的外部资源,经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且不宜改变。”  ——美国营销专家柯莱  2004年11月,“中国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调研和中国物流百强企业”评选结果揭晓,上海佳吉快运名列“2004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17名、“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前30名”的第4名。佳吉快运只经历了10年风雨,何以发展得如此迅猛?那么,让我们一起探寻光环背后的秘密吧。    模式之痛    上海佳音陕运有限
期刊
商业的定义:公司之间为了争取顾客、获得优势或统治另一方面进行的争4,那么,到底谁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公司战》这本书的作者,尼克·斯凯伦,曾经是一位军官,也有着15年商业经历,曾就职于马斯、杜拉塞尔和罗斯曼等大公司各个部门,从事销售和营销,职务从商务代表直至董事。斯凯伦算不上一个特别著名的资本家、经理人,但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演说家和顾问,以“公司战”为主题的演说而饱受赞誉。从一个军官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