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策略、用策略、爱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洪策略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贯穿在小学数学全部的课程内容中,而不是出现策略单元猜才开始讲策略.教材中并不缺少策略,而是需要发现策略的眼睛.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际问题外,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在平时学习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运用策略的意识,而不是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或是凭空想象.因此,只有在不断的挖掘中,让学生学策略、用策略、爱策略.
  一、策略形成前:结合教材,前置训练,增加意会
  例如,(一年级上册P27,“认识物体”)列表策略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
  图1学生如果直接去数往往会出现遗漏或重复,所以在教学中就渗透分类做标记的思想,长方体用√,正方体用×,圆柱体用○,球用★做标记,做完标记后再验证.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好处.
  如,二年级上册P1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生分别列出4×3+2引出乘加.列出4×4-2引出乘减.其中,4×4-2这个列式潜伏了假设的策略.
  因受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制约,在第一学段,学生能感悟的策略是朴素的、易懂的、浅显的.我们无需告诉学生这是策略,是哪种策略,而是让他们体验到就可以了.
  如,三年级上册P69,“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将图形适当变形,寻找简便的算法.这里潜伏了转化的策略.
  二、策略形成中:结合经验,激活拓宽,促进生长
  部分教师感觉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马不停蹄罗列各类题型,学生埋头苦干于题海之中.学生只会解决做到过的类似问题,一旦碰到更复杂或灵活一些的问题就显得一筹莫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过分注重解题的结果,忽视了策略的形成.
  例如,四年级(下册)教学的“画图”策略,教材提供的载体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变化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如何从条件、问题人手画图,最后解决问题,得到结果.一节课40分钟,一般也就能解决两三个问题,学生没有体会到画图策略给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价值.这样教学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只有当题目要求画图时,才不得不痛苦地去画图,而不是因为解题的真正需要而自觉采用这一策略.比如,当遇到行程问题时,很少有学生会自觉地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来帮助理解“相对而行”与“相背而行”;当遇到面积计算时,也只会循规蹈矩地套用公式,而不会想到画张草图帮助理解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画图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体验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解决问题是为形成策略服务的.教材提供的例题和习题只是提供了形成策略的载体.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策略的形成,体验策略的价值,才能真正形成策略意识.可见,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解题模型,并最终形成策略,而不再是简单的就题论题.
  三、策略形成后:结合应用,挖掘生成,引导内省
  应用——不是“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 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很多人都觉得数学是最讲究“举一反三”的,也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解决一类相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获得一种策略后,往往很难进行“举一反三”,因为学生获得的只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而非直接的方法.如在学习“画图”策略后,学生碰到具体问题时往往还是会束手无策,因为具体的问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但有了“画图”的意识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尝试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逐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
  数学问题纷繁复杂,决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一种策略的应用,一个数学问题摆在面前,其思维的方式是多面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思考解题的方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在解题实践中还需要学生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和教学的逻辑起点确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把策略运用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自觉行为.
  解决问题策略的长效培养,让策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实现主动地扎根发芽、生长拔节、开花结果.让学生学策略、用策略、爱策略变得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问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方向,引导好学生.  一、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1.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维环节.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因此,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即使经过检验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有益的,而且启
期刊
教师要想使学生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批改作业时,就不能敷衍应付,可以因人而异,写一些恰当的评语,或幽默风趣,或深情鼓励,或充满希望与期待.本人就以下常见的四种情况略作说明.  一、对于学生的解题过程不要简单打勾或叉,而要给予指导评价性评语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大部分教师仅仅判断对
期刊
摘要:物理知识的发现和物理规律的形成,往往是曲折和反复的,说明“教学反思”是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这样曲折和反复,难免“有意”或者“无意”出现错误,教师善待学生错误的方法“贵”在引导,“难”在创新.  关键词:错误资源;教学反思  “经验+ 反思= 成长”是美国学者波斯纳针对教师成长得出的简练的模式.“教学反思”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学模式优化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
期刊
九年级数学一般在第二学期就进入总复习,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单元复习,知识归纳,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专题训练,综合能力提升.第三个阶段中考模拟,查漏补缺.对于中考模拟阶段如何让学生真正查漏补缺,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综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一套有效的实战策略对学生真正提高至关重要.  新课改提出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对于指导九年级学生做试卷的方法和技巧做
期刊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以人为本”的教育.赏识教育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它还是承认差异、允许学生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本质通俗来讲就是学生被看得起.对于农村中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知识多来源于课堂,所以优质的数学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赏识;自信;教育;目标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
期刊
学贵有疑,疑是探索的源头,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意“存疑”,引导学生时时生疑、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善疑巧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为以传授、继承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期刊
如今,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活动单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氛围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劲头更积极了.教师由“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中心,活动成为了课堂的载体,快乐变成课堂的根本.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努力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尽量让学生交流,让学生教学生,学生评讲,学生总结.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建立了学生学习小组,给了学生课堂上活动的平台,确定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我们教师根据班
期刊
高中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相悖的.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如果在教学中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国的教育改革逐渐深化,并不断得到发展,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主要对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当前,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已成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教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途径,可见,保证课
期刊
摘要:学生作业个性化面批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对策,最大程度地提高各类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作业批改;个性化面批;实效性  中专生特点是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刻苦专研精神比较欠缺.而对口单招电子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学科都是偏理科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临学生接受能力较弱的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