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土资源鲜活《历史与社会》课堂的实践研究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不但是课程的使用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对于农村中学而言,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是鲜活历史与社会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乡土资源就是一种“调味品、催化剂”。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历史与社会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与社会实践研究
  一、问题发现
  时间:11月7日下午;授课班级七年级(3)班;授课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中,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笔者利用本地的有关民族方面的乡土素材,预先布置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几种民族,特别对有畲族聚居的石鼓村进行调查,掌握畲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况。课堂上让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们踊跃发言,在相互讨论中让学生认识到本地区少数民族-畲族与汉族杂居的现状,以及畲族人民在汉族的影响下生活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事实。这样,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现实生活的体验,很快就感受到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及其我国的民族政策,比起通过相关地图的阅读分析,印象深刻得多,趣味得多。
  结论:学生在学习跟自己家乡有关的知识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受到更强的震撼,激发起他们对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问题背景分析
  (一)课堂引入乡土资源的必要性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学的影响,家长和老师都很少让孩子外出进行社会实践,导致学生普遍知识面比较狭窄,对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能够背的滚瓜烂熟,一旦脱离了书本,运用到实践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然而面对这种先天的不足,很多教师没有另辟蹊径,只是一味地挖掘教科书上已有的教学资源,再进行整合灌输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成为了“井底之蛙”。知识目标是达成了,但是能力和情感目标却严重缺失。因此,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尽可能地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十分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来弥补农村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的不足。
  (二)课堂引入乡土资源的可能性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主要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学科的特点赋予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可以说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理论上来讲,在农村乡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秀丽的山水、勤劳的人民、朴实的民俗民风等,都是富有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再从学生接受的角度上讲,乡土资源更具体、更亲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更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所谓“润物细无声”,这是那些空调的概念化的说教无法达到的,因此,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是一项最务实的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扬长避短,可以不断满足农村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需求,促进农村中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引入乡土资源的困难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得到加工和转化进入实际的课堂之中,从而造成很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其次,现在很多中学的工作中心仍然是升学率,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沉湎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往往视教材为“圣经”,以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再次,很多中学教师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科研能力低,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掘,又缺乏专家的指导,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乡土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乡土资源让课堂充实起来
  俗话说得好:“撒谎瞒不了当地人”,乡土资源来自本地,可信度高,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状况,总是特别关注,感情深厚。如在教学《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时,课堂就穿插了同学们耳熟能详建德人牙洞遗址,并配以图片和文字说明:在我们建德李家镇新桥村村后的乌龟山上,有一个7米多深、2米多高、4米多宽的天然岩洞。当地人称之为“乌龟洞”。1974年冬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的专家,选择乌龟洞进行了试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已经绝迹的中国犀、剑齿象及许多史前古生物化石,还意外地发现了古人类化石——一颗古人的右上犬齿,这个人年龄估计在30岁左右,男性,他生活的年代距今约有十万年,属晚期智人,后来,这个人被中国科学院正式命名为“建德人”。乌龟洞目前已被辟为“建德人”遗址,并被批准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乌龟洞发现“建德人”后,不但填补了浙江省原始人分布的空白,为浙江的历史往前推进了好几万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建德也就成为了浙江历史的源头。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几万年前建德新安江流域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山清水秀、草木茂盛、适宜人居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正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建德古代文化。同学们对于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二)乡土资源让课堂亲切起来
  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变化,往往是同知觉联系在一起的。乡土资源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而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课堂中充实这些内容,他们会倍感亲切。喜欢参与,乐于思考。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岭—淮河分南北时,比较南北差异时,课本上只提供了《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资料,比较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我们不妨拿家乡建德作一个比较对象,学生理解起来更为亲切、形象。
  (三)乡土资源让课堂活跃起来   身边文化是离学生最近的文化,不用去学,只要听、看,和感知,是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催化剂”。针对我们的学生,如被问到家乡特产,他们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山茶油”、“毛竹”等。说到家乡的资源,他们也会异口同声的说“石灰岩矿”,提到家乡的环境,他们个个会皱眉,的确灰尘很多,这跟矿山的开发有关,学生对于这些身边的东西往往印象最为深刻,能将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文化作为历史与社会课堂上的资源,展现给学生,再进行深度剖析,那就既达到我们课程的目标,也能真正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历史与社会课堂,让他们听得懂,能理解,最终会举一反三,从身边联想到其他地区,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乡土资源让课堂简单起来
  学生的生活圈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家—学校,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因此对教科书上的某些地方闻所未闻,这就要求老师能脱离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出发,用他们熟悉的身边素材作为引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比如,在上《我的家在哪里》时,由播放歌曲导入:“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它”。“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爱它就记住它,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了解自己家乡的位置”,然后展示浙江省政区图,让学生找到建德的位置,说出建德在浙江的什么位置,与建德相邻的县市有哪些,最后让学生画一幅从家到学校的平面图,从而展开本堂课的内容。这些身边素材由教师呈现后立即就能唤起学生的生活储存,抓住学生心理,并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五)乡土资源让课堂亮丽起来
  前苏联地理学家包洛文金说:“研究周围的自然地理现象以及本乡的自然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乃是地理教学的基础。”说的就是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对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如,七年级上《山川秀美》的教学,根据课标要求之一,比较我国不同地形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设定教学目标为了解我们家乡自然环境特点,说明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为此我设计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探讨我们建德的山水旅游资源的分布地,有哪些名山和名川,从而得知我们建德有很多的风景旅游景点,旅游业是我市的一大特色。建德山多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们利用多山的特点,发展多种特色农业。山间沟壑多溪流,水量丰沛,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小水电分布各地,是著名的水电之乡。
  (六)乡土资源让课堂贴近生活起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教师可通过探究课,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指出:“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生活的环境着眼,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逐步认识我们生活的城市和社区”。如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资源出现短缺》一课时,就势引导学生进行当地突出水资源问题进行调查和反馈。课前布置学生深入家乡调查走访,收集整理有关本地的水资源的变化,分析得出水资源变化的启示,既警示了学生,也警告了当地居民。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调查报告或问卷,内容很多都是学生耳闻目睹,切身感受得到的。
  四、体会、反思与局限
  (一)体会
  从以上几个平常又乡土化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利用了乡土资源。这有利于弥补教材的不足,更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让课堂“鲜活”起来。乡土知识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在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反思
  教师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任何教材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教材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种方案,而教学的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教材提供的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教材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多联系实际,强调教材的开放性和乡土性,给学生去创造,教师充分利用引导,这样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实,依托乡土资源让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并获得喜悦。只有学生活了,课堂才能活。
  (三)局限:
  乡土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学生生活体验有差别,学生关注的热点有差异。依托乡土资源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打动学生,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其次,依托乡土资源要看教材的内容而有所取舍,适时抓住切入点,不能生搬硬套,弄巧成掘。再次,乡土资源使学生有了兴趣,但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思想迁移,反而从其他角度去关注,降低了课堂效率。这些都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课堂的控制能力和课堂艺术。
  五、结语
  乡土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已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大亮点,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依托乡土资源,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趣味性。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责编.课堂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2 王厥轩主编.初中探究型课程案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3 贾瑞华.乡土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1
  4 汪华瑛主编.人间天堂品质杭州建德卷.杭州汉字数字出版传播有限公司,2009年6月
  5 百度文库.利用家乡文化拓展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的研究,2012年3月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认知状况和满意状况,为提高其对组织生活满意度所采取有效策略提供参考价值。方法: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独立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党员213名;运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生活认知较高,但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需提高党组织生活与学生党员个人发展的相关度,需进一步党组织生活的效果。结论:需采取创新党组织生活形式和丰
期刊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可避免的,也是教师的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不但要利用它培养孩子的智力,还要用它培养道德意志品质,让它成为品质的熔炉。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相反,我认为错误发生的地方,恰恰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的大好机会。如果教师能把握机会,正确引导,错误就会成为学生品质的熔炉。  一、正确对待错误锻造平常心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
期刊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所谓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少班额(不超过30人)的教学班级之内,25人以下为佳,按照其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育形式。目前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而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合作、沟通)交流与互
期刊
从2009年开始,在校长的鼓励下,我尝试着将《论语》与主题班会接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到目前为止举行了十多次《论语》主题班会。我惊喜地发现,只要将经典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经典就可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孔子也开“主题班会”——《论语》主题班会的缘起2009年暑假后,我开始接任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下学期,七年级的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应该把青春期教育工作做到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需要特别关注教学用语的使用。课堂用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为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指引。而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然而,语言材料是浩瀚无边的,如何选取最能让学生理解接受的,又最能体现该语言知识的例句,是我们英语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以下是笔者从教十多年来,对于英语课堂例句选用的一些心得。  一、例句的选用,要贴近生活。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从教学理念来看,初中的语文课堂不再是以老师为教学中心而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教学目标上看,学校现在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水平,不再是太过于注重
期刊
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之一是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热忱的爱国者。只有具有“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的人,才能卓有成效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学习历史时得到培养的。因此,历史教师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他们心灵筑起爱国的万里长城,在他们心里洒下爱国的种子。所以,每一个历史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觉悟。如何在历史教
期刊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每句诗行里总有情在氤氲流动,所谓枝枝叶叶总关情。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09年高考,在诗词鉴赏的考点中,思想感情最多18次,几乎每首诗都在涉及;表达技巧涉及11次;诗歌形象7次;诗歌语言6次(设题以炼字为主)。2009年高考18套考卷中有12套都涉及到诗歌的情感。由此可见诗歌情感鉴赏的重要性。如何鉴赏诗歌的情感?本文将从情词、情景
期刊
学校是文化的产物,更应是文化的高地,文化的殿堂,因为文化是学校的魂之所系。办学校就是办文化,学校通过文化来培育学生,即以文化人,让文化给孩子以美的心灵、美的情操、美的力量,成为美的人。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会闪烁着文化的光芒,给人以文化的滋养。山东省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就可以堪称这样的学校。于是本刊记者记者走进了这所学习,访谈了李国富校长。  记者:李校长,您好!您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
期刊
所谓数学课堂简约式教学,就是凭借已有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课程理念为指导,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从而达到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境界。可以说,它是一种更为深远的、寓丰富于简单之中的教学方式。  一、精简教学素材  在数学课堂中,教学素材的使用一定要做到少而精,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优化素材。首先,选材要少。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平移”一课时,只用了“俄罗斯方块”和“平移接力”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