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发散点 开拓想象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肯去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象,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突破课文中的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十分有益的。启发学生想象必须找准合适的“发散点”,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才会自然地展开。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找准和把握这些“发散点”,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
  
  一.精心设计导语,课题引发想象
  
  导语具有鲜明而有启发性、简洁而富有艺术性的特点。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引导学生定性思维,引发想象。所以精心设计导语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环节。而语文课本中诸多课题,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大胆质疑,分析来启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把课题作为可贵的“发散点”,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会写些什么,会怎么写,结果又会怎样?在学生自主探索和推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思维。
  
  二.指导感情朗读,展开想象翅膀
  
   教学中宜多朗读,即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递出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再给其一双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想象力就不难提高了。《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课文在叙述的过程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设问句及反问句,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的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这里应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感情,了解更多的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先让学生读课文,再听朗读、闭眼想象:大娘是怎样为志愿军洗补衣服的?大娘又是怎样送志愿军战士的?然后,再通过学生反复地朗读,在读中充分地想象中、朝两国人民还发生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继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的确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三.关键之处点拨,开拓想象空间
  
  在文本中关键的地方,比较难懂的地方,作者构思精妙的地方,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思维就会被激活,思维活动就活跃起来。
  1、抓住中心句。《彩色的翅膀》作为题目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由此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课文内容中走出来,大胆地去联想,进而学生就会把小昆虫已经在祖国的海岛上安居乐业与海岛战士爱岛如家的爱国情感联系在一起。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文本通过“彩色的翅膀”想表现海岛战士身上怎样的高尚品质?于是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说开去,借此开拓了他们的思维。
  2、抓住巧妙点。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课,特别是在课文的末尾更是匠心独运。笔者让他们接着去想象:西蒙的那两个年幼的孩子今后会怎样?桑娜和渔夫又会带领孩子们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生活的难关呢?这些问题无不牵动着孩子们那颗幼小而纯真的心,让学生动笔续写后面的故事,借此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抓住激情点。《草原》一文,描绘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并以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这自然就成为了一个极好的激情点。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蒙古人民如此热情好客,作者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离别前会怎么说呢?学生一听纷纷举手回答:“老舍会说,等你们到北京来,我一定带你们游故宫、登长城、爬香山……”接着我又问,那么如果代表团中有我们陕西人呢?学生一听就更来劲了,抢着回答说:“请他们游兵马俑、登鼓楼、爬骊山……”学生如数家珍,把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感情和学生的热情合二为一,同时也渗透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四.采用辅助手段,创设想象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辅助老师教学最得力的助手,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且也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其中在学生朗读时,我配上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那月光下汹涌澎湃的大海,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优美动听的旋律流淌在学生的心间,学生也仿佛面对大海,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象。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只有准确地找到课文中的“发散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入“境”,才能为学生的想象添上一对翅膀,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霍润萍,教师,现居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瓦伦达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后来说,以往瓦伦达表演只顾走钢索,不想其他,而在这次表演前他总是不断地念叨:“这回演出太重要了,我可千万别失手。”结果偏偏是这次失事了!  如果一个人做事过于患得患失,就会影响到做事过程,结果反而会把事情做坏,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瓦伦达效应”。  新课改强调课堂互动,因此,老师们现在是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课堂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断描写之一,这个故事人物众多,矛盾复杂。但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独具匠心地安置了六个“三”,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教学时如果敏锐地抓住这六个“三”,就可以高屋建瓴,纲举目张,让学生迅速全面地把握主旨,了解人物,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一.诸葛亮“三嘱”  小说一开始,就写出了极其严峻的战略形势:孟达被杀,司马懿率兵出关。诸葛亮马
我们常说的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与教师家长交流能力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却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和谐的重要因素,在与后进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获得的教学反馈,不但能促进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而且是构建和谐课堂,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此,本文就语文教师如何借助作文平台,走近后进生,促进教学相长方面谈一谈体会。  一.借助作文沟通功能,了
眼下的中国已经进入“全民娱乐”的时代,大约不是夸张的说法。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作为“纯文学”的小说却很少涉足这一“生产快乐”的宏大工程。所以当我读到晓苏的短篇小说《村口商店》(《长江文艺》2010年第1期)而忍俊不住时,首先引起兴趣的便是这篇小说喜剧性的生成机制,接着生发开的联想则是:在喜剧世界的营造中,当代小说会有多少作为。  一爿村口的小店(曾一度衍生为二,又最终合二为一),三个乡村的小
张爱玲是一个才女,其作品中颜色的运用正如她的形象,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像一抹如血的残阳,冷寂而又绚烂,凄幽而又张扬。  “靡丽笙大约是不知道客厅里有人,脸上湿漉漉地还挂着泪珠儿,赤褐色的头发乱蓬蓬地披在腮颊上。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雪青绉纱挖领短衫,象牙白山东绸裙。”(《沉香屑第二炉香》)  “阳台上有两个人站着说话,只见一个女的背向着他们,披着一头漆黑的长发,直垂到脚跟上,脚踝上套着赤金扭麻花镯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优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然而,由于我们长期受到谨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我们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从而忽视了对作为人的学生主体性和创造精神的认识。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  有这样一个案例:上写作课了,老师要求同学们用“姑娘的笑
“虚空”,简言之就是“不实”,虚幻空灵、若有若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什么、怎么样,全在人心,在人想象的空间中。中国人是最早也最善于发现和懂得这种“虚空”之美的。“虚空”的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她曾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艺术大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没有理由忽  略乃至回避她。笔者以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虚空”美学思想。    一.思想熏陶中应渗透传统“虚
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华,汉语的浓缩。诗歌鉴赏历来是考察学生鉴赏能力的试金石,考生们对它是:爱诗歌的短小有意蕴,怕它的跳跃含蓄,更怕出题人的专业水平。  笔者认为:诗歌鉴赏的复习,要有学习语文的大局观念,做好积累工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句话:字义是根基,想象是途径;术语是关键,条理显思路。前两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后两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是日积月累,潜移默
“书到用时方恨少”,有多少人说话也好,写文章也罢,想借古人之辞权威、厚重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却搜肠刮肚也难能为之。黎锦熙6岁记诵典籍,钱钟书管锥世人吃惊,不是因用而诵,功在先时储备,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厚积而薄发,积累多了,积淀厚了,喷涌而出的快意怎不会多呢?  所以,我们非注重积累不可,而且是厚厚地积。  怎么积?乘青春年少时积。年龄越小,“积”的效果越好。据研究,人有两个界点:一是27岁,
新课程语文教材具有很多特殊性,需要我们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植。  培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很多,如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从布置作文到讲评作文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我们却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时,可让学生集体参与作文的审题与立意,让学生们在各抒己见的“炒包谷子”的过程中,弄清命题意图,探讨写作的主题与切入角度,选材与组材,达到启迪思维、开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