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的教学转型是以学生角色从被动者转变成主动者为前提的,美术课堂如何来实现这个转型,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美术课堂中让教师放权,以学生为主导的小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改变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探究 合作 探究式小组合作
  课堂的教学转型是以学生角色从被动者转变成主动者为前提的,美术课堂如何来实现这个转变,要围绕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角度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教师不再作为手握指挥棒的课堂统治者,而是作为学习引领者的面貌出现,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探究式学习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指从要学习的课程知识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尝试实验、实践操作、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与合理处理信息、相互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培养自己能力,发展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以往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一般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然而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个体单独的学习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分工高度细化的社会,很多工作已经不是靠一个人能完成的,合作是一种必备的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而且越来越被重视。在2011版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这么一段阐述:“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里也明确表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基于学生的好奇心由学生主导、自由组合、自主管理、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时,教师将成为一个协助者、旁观者及咨询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面以《点彩剪贴画》这节课为例来谈谈怎样进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引导,提高学习动力
  美术课上,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能适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一堂美术课都非要采取分组探究式合作学习方式,即使有的适用这种方法的课,教师也要合理设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契机,灵活设计学生的探究任务和课堂作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较好地进行。
  《点彩剪贴画》是由浙美版小学第十册《奇妙的点彩画》这一节课基础上拓展开来的。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宣传纸,剪成小的色块,再运用点彩画的方法来粘贴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内容。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彩画的方法與色彩搭配的原理,为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提供了前提。剪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也没有难度,只是用废旧宣传纸剪出小色块和纸片的粘贴是较费时费力的,所以小组合作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形式。所以这节课非常适合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教学。
  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剪刀、胶水和废旧的广告纸等所需的工具盒材料。在本节课开始之初,教师先请学生总结上节课所学的点彩画的知识,然后出示图片“马赛克拼贴画”引导学生讨论寻找“点彩画”(图1)与“马赛克画”(图2)之间的共同之处,引出课题。接着用短视频介绍点彩剪贴画的制作方法。通过第一次的探究让学生将“点彩画”的知识和生活中的“马赛克画”建立了知识的联系。
  二、合理分组,提高学习参与度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和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就要让学生自己与兴趣相合的朋友在一起,一是便于沟通,二是提高合作效率。所以“探究式小组合作”可以由原先教师指令性的小组安排,转变成学生自由组合。
  在构建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人数以4—6人为宜(图3、图4)。合作学习小组以双数为宜,因为这样的结构既可以配对学习,又避免了因“单数”而连带产生的问题。并且正在美术课中如果小组人数太少,会引起交流不充分,方法单一,信息量不足等问题。如在有些美术课中两个学生合作的人数太少,不能在课堂上按要求完成的作业。如果把作业留到课后,没有了课堂上创造的条件给学生合作带来不便,降低了合作的效率,还造成了多余的课业负担。但是如果人数过多,不仅会引起意见冲突,不利于探究的展开,还会出现在合作中有学生无所事事,给纪律带来管理的麻烦。
  性别搭配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来分组。在小学生中有着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学生不分性别都喜欢在一起玩,而越到小学高年级性别意识更强,男生喜欢和男生一起玩,女生则和女生一起玩。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分组时可以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男女搭配的原则(图5)。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而高年级学生可以按性别分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和组际的竞争。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探究的任务,并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明确责任和义务;互相尊重;善于听取意见和发表见解。通过这样使小组合作更和谐,更有序。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乐于合作。
  三、合理分工,提升学习效果
  小组的探究合作过程中强调以探究内容为导向集体合作、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动性,但探究合作学习过程必须基于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表达出个人的见解,才能有效思想交流,迸发创意的火花。所以我们可以在探究中充分体现“因人而异,各尽所能”的原则,对各小组进行合理的内部分工。根据每个组中学生的不同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来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分配好不同的任务。根据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设立好不同角色。学习小组如何开展好合作是关键。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   当分组完成后,由组员在组内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的负责是检查督促组员美术工具准备情况,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给组员分工,组织组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负责人人选的确定,由组内成员的民主选出,也可以使全体成员实行轮换制。这时教师要求小组负责人要组织小组中的成员,帮助其建立权威,让每个成员都能动起来。
  分组后该考虑各组之间学生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均衡,如:美术基础的高低、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发言的积极性、性格内向和外向等。教师提出组内分工要求,让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讨论出设计方案后,由设计和绘画能力强的同学负责画主体和配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来剪(图6),其他的组员把剪好的零件按先前的设计要求贴好(图7)。
  小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可以让每位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即尊重了学生,又使各组之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的促进了合作学习。这样小组集体完成一项任务时,每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在合作中形成一个“拳头”。
  四、合理分层,提升学习成就感
  由于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组与组之间,甚至组内的同学之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等存在不同的差异,单一的要求将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实际需求和发展愿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对学生不同层次的作业选择上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组内磋商的原则。向学生宣布本课的分层作业方案,作品按可以根据组员的人数和能力,可以选择4开、8开两种大小的底板;内容可以简单的植物和动物或较复杂的风景和人物(图8、图9)。然后指导每位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出发确定任务,组内民主选择自愿选择适应本组的的探究作业;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本组同意的基础上作适度调整。
  目标任务多而分散,或提出的要求过高或表述不清时,易导致学生生发畏难情绪,甚至导致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没有效果。所以小组合作开始之前有必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探究合作的要求。老师在组织时,应先让学生理解本次合作的目的,明确各自在活动的任务,清楚最后要呈现怎样的作品;小组合作中,既给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又給每个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积极讨论,在勇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所有活动都指向学习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合作学习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在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由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处理好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
  五、合理评价,提升评述能力
  使用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进行科学的、激励性评价,能更好的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小组探究合作的评价与常规的教学评价具有很大的不同,比较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能通过自我评价和集体意愿的表达相结合,把整个探究过程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通过小组评价更好的体现出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组探究合作应把“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在个人评价方面,那些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逐渐消除自卑,增强其对美术的兴趣;对于美术兴趣浓厚,美术基础好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更加努力。
  而教师对组进行评价时,可以渗透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发现那组学生因为合作默契,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整个过程中给以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合作的动机和探究意愿,能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探究行为。而对不善于合作或被边缘化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和适当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养成。再结合组内成员和组于组之间的评价,促进小组之间出现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时代的召唤。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开展小组究式合作学习,是能创造一个有浓厚求知欲的和谐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好地促进美术课的教育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晓芳.《小组合作的策略》
  [3]许朝军.《探究式学习主体是学生》
  [4]王小玲.《新课改教学如何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浙江省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硕士小学  浙江嘉兴)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主题性绘画是在近现代政治救亡运动中发展与成熟起来的。女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表现着整个社会观念的变革与斗争的思潮。本文以女性独有的母性形象为基点,将新中国成立后的主题性绘画从时间上分为三个节段,分别是文革前、改革开放后和本世纪初,详细阐述政治的变迁是如何构建了女性的认知与表象,又是如何实现了政治的诉求与变迁的,从而将新中国主题绘画为政治服务的特征呈现而出。  关键词:新中国主题性绘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不断落实,教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已经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无间合作。但是在我国,对于学生美术教育仍然不够重视,与现在所推崇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对于美术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育各界要严肃对待,切实解决。  关键词:1950年代 江苏 传统绘画 创新  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界对于美术教育的态度一直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该怎样实施,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和根本所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提高本学科的课堂效率,我们可以从课前设计、课堂导入、学生评价等方面入手。本人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究、验证,以课堂导入为突破口,能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导入 有效性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点,是一堂美术课
期刊
作品描述:  叶恭绰节录宋王安石《同杜史君饮城南》诗句行书中堂,镜片,纸本,尺寸132cm×64cm,约7.5平尺,原装旧裱,画面尚完整、挺括、洁净,包浆自然,“处”字上边有一点破裂线痕;字体墨色乌黑显灰,岁月气息明显。此中堂选用焦墨,浑厚华滋,深沉浓黑;行笔层次分明。取法汉简、魏六朝石刻及写经,笔法雄强,质朴自然,劲健爽峭,妍媚动人,自成一家。此作实乃叶恭绰之精品,为中国人民教育家、学者、思想家
期刊
乔妍芳   2017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花鸟画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波教授。  2017年6月 花鸟作品入选湖北省第二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8年1月 作品《蕉林深处》入选 梦的起点——全国首届学院派優秀毕业生作品展。
期刊
朱 红   女,生于江苏如皋,本科学历,2017年于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高研班进修结业。江苏省如皋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如皋市美术骨干教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教育学会会员,南通美术家协会会员,写生中国会员,长期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和绘画创作。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校内外美术活动,在省市和全国各类美术
期刊
摘 要:作为一节造型表现的美术课,儿童能在写生过程中,学习如何看并理解所要写生物象背后的文化情感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层层深入,去唤醒孩子心底深处对中国传统建筑以及文化的根与情感。笔者遵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美术课程要追求人文性。儿童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关键词:写生
期刊
释文:  書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唐欧阳询《用笔论》
期刊
摘 要:高年级学生的表现能力存在“低幼化”问题,通过对学生原因分析,探寻课文情境作业练习点。本文从添加式、组合式两种情境作业展开活动,以此激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关键词:表现潜力 添加式情境作业 组合式情境作业  一、问题描述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把握好学生美术技能学习的度,将美术技能和美术表现潜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高年级学生处于视觉写实期,他们的作业表现开始向写实方向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猫咪,是许多小朋友喜欢表现的对象,学习表现猫的生活习性、可爱姿态、丰富表情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材中展示表现猫的各种姿态和故事情景的学生作品,有的大胆利用画笔、有的巧妙利用撕纸,有的表现白天或晚上的猫咪......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为学生多样化体现猫咪提供了帮助,生成强烈的创作欲望。  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