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的教学转型是以学生角色从被动者转变成主动者为前提的,美术课堂如何来实现这个转型,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美术课堂中让教师放权,以学生为主导的小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改变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探究 合作 探究式小组合作
课堂的教学转型是以学生角色从被动者转变成主动者为前提的,美术课堂如何来实现这个转变,要围绕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角度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教师不再作为手握指挥棒的课堂统治者,而是作为学习引领者的面貌出现,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探究式学习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指从要学习的课程知识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尝试实验、实践操作、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与合理处理信息、相互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培养自己能力,发展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以往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一般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然而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个体单独的学习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分工高度细化的社会,很多工作已经不是靠一个人能完成的,合作是一种必备的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而且越来越被重视。在2011版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这么一段阐述:“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里也明确表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基于学生的好奇心由学生主导、自由组合、自主管理、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时,教师将成为一个协助者、旁观者及咨询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面以《点彩剪贴画》这节课为例来谈谈怎样进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引导,提高学习动力
美术课上,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能适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一堂美术课都非要采取分组探究式合作学习方式,即使有的适用这种方法的课,教师也要合理设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契机,灵活设计学生的探究任务和课堂作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较好地进行。
《点彩剪贴画》是由浙美版小学第十册《奇妙的点彩画》这一节课基础上拓展开来的。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宣传纸,剪成小的色块,再运用点彩画的方法来粘贴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内容。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彩画的方法與色彩搭配的原理,为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提供了前提。剪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也没有难度,只是用废旧宣传纸剪出小色块和纸片的粘贴是较费时费力的,所以小组合作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形式。所以这节课非常适合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教学。
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剪刀、胶水和废旧的广告纸等所需的工具盒材料。在本节课开始之初,教师先请学生总结上节课所学的点彩画的知识,然后出示图片“马赛克拼贴画”引导学生讨论寻找“点彩画”(图1)与“马赛克画”(图2)之间的共同之处,引出课题。接着用短视频介绍点彩剪贴画的制作方法。通过第一次的探究让学生将“点彩画”的知识和生活中的“马赛克画”建立了知识的联系。
二、合理分组,提高学习参与度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和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就要让学生自己与兴趣相合的朋友在一起,一是便于沟通,二是提高合作效率。所以“探究式小组合作”可以由原先教师指令性的小组安排,转变成学生自由组合。
在构建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人数以4—6人为宜(图3、图4)。合作学习小组以双数为宜,因为这样的结构既可以配对学习,又避免了因“单数”而连带产生的问题。并且正在美术课中如果小组人数太少,会引起交流不充分,方法单一,信息量不足等问题。如在有些美术课中两个学生合作的人数太少,不能在课堂上按要求完成的作业。如果把作业留到课后,没有了课堂上创造的条件给学生合作带来不便,降低了合作的效率,还造成了多余的课业负担。但是如果人数过多,不仅会引起意见冲突,不利于探究的展开,还会出现在合作中有学生无所事事,给纪律带来管理的麻烦。
性别搭配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来分组。在小学生中有着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学生不分性别都喜欢在一起玩,而越到小学高年级性别意识更强,男生喜欢和男生一起玩,女生则和女生一起玩。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分组时可以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男女搭配的原则(图5)。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而高年级学生可以按性别分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和组际的竞争。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探究的任务,并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明确责任和义务;互相尊重;善于听取意见和发表见解。通过这样使小组合作更和谐,更有序。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乐于合作。
三、合理分工,提升学习效果
小组的探究合作过程中强调以探究内容为导向集体合作、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动性,但探究合作学习过程必须基于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表达出个人的见解,才能有效思想交流,迸发创意的火花。所以我们可以在探究中充分体现“因人而异,各尽所能”的原则,对各小组进行合理的内部分工。根据每个组中学生的不同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来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分配好不同的任务。根据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设立好不同角色。学习小组如何开展好合作是关键。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 当分组完成后,由组员在组内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的负责是检查督促组员美术工具准备情况,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给组员分工,组织组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负责人人选的确定,由组内成员的民主选出,也可以使全体成员实行轮换制。这时教师要求小组负责人要组织小组中的成员,帮助其建立权威,让每个成员都能动起来。
分组后该考虑各组之间学生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均衡,如:美术基础的高低、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发言的积极性、性格内向和外向等。教师提出组内分工要求,让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讨论出设计方案后,由设计和绘画能力强的同学负责画主体和配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来剪(图6),其他的组员把剪好的零件按先前的设计要求贴好(图7)。
小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可以让每位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即尊重了学生,又使各组之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的促进了合作学习。这样小组集体完成一项任务时,每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在合作中形成一个“拳头”。
四、合理分层,提升学习成就感
由于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组与组之间,甚至组内的同学之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等存在不同的差异,单一的要求将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实际需求和发展愿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对学生不同层次的作业选择上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组内磋商的原则。向学生宣布本课的分层作业方案,作品按可以根据组员的人数和能力,可以选择4开、8开两种大小的底板;内容可以简单的植物和动物或较复杂的风景和人物(图8、图9)。然后指导每位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出发确定任务,组内民主选择自愿选择适应本组的的探究作业;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本组同意的基础上作适度调整。
目标任务多而分散,或提出的要求过高或表述不清时,易导致学生生发畏难情绪,甚至导致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没有效果。所以小组合作开始之前有必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探究合作的要求。老师在组织时,应先让学生理解本次合作的目的,明确各自在活动的任务,清楚最后要呈现怎样的作品;小组合作中,既给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又給每个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积极讨论,在勇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所有活动都指向学习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合作学习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在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由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处理好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
五、合理评价,提升评述能力
使用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进行科学的、激励性评价,能更好的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小组探究合作的评价与常规的教学评价具有很大的不同,比较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能通过自我评价和集体意愿的表达相结合,把整个探究过程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通过小组评价更好的体现出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组探究合作应把“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在个人评价方面,那些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逐渐消除自卑,增强其对美术的兴趣;对于美术兴趣浓厚,美术基础好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更加努力。
而教师对组进行评价时,可以渗透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发现那组学生因为合作默契,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整个过程中给以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合作的动机和探究意愿,能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探究行为。而对不善于合作或被边缘化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和适当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养成。再结合组内成员和组于组之间的评价,促进小组之间出现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时代的召唤。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开展小组究式合作学习,是能创造一个有浓厚求知欲的和谐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好地促进美术课的教育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晓芳.《小组合作的策略》
[3]许朝军.《探究式学习主体是学生》
[4]王小玲.《新课改教学如何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浙江省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硕士小学 浙江嘉兴)
关键词:探究 合作 探究式小组合作
课堂的教学转型是以学生角色从被动者转变成主动者为前提的,美术课堂如何来实现这个转变,要围绕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角度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教师不再作为手握指挥棒的课堂统治者,而是作为学习引领者的面貌出现,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探究式学习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指从要学习的课程知识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尝试实验、实践操作、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与合理处理信息、相互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培养自己能力,发展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以往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一般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然而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个体单独的学习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分工高度细化的社会,很多工作已经不是靠一个人能完成的,合作是一种必备的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而且越来越被重视。在2011版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这么一段阐述:“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里也明确表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基于学生的好奇心由学生主导、自由组合、自主管理、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时,教师将成为一个协助者、旁观者及咨询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面以《点彩剪贴画》这节课为例来谈谈怎样进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引导,提高学习动力
美术课上,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能适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一堂美术课都非要采取分组探究式合作学习方式,即使有的适用这种方法的课,教师也要合理设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契机,灵活设计学生的探究任务和课堂作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较好地进行。
《点彩剪贴画》是由浙美版小学第十册《奇妙的点彩画》这一节课基础上拓展开来的。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宣传纸,剪成小的色块,再运用点彩画的方法来粘贴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内容。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彩画的方法與色彩搭配的原理,为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提供了前提。剪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也没有难度,只是用废旧宣传纸剪出小色块和纸片的粘贴是较费时费力的,所以小组合作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形式。所以这节课非常适合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教学。
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剪刀、胶水和废旧的广告纸等所需的工具盒材料。在本节课开始之初,教师先请学生总结上节课所学的点彩画的知识,然后出示图片“马赛克拼贴画”引导学生讨论寻找“点彩画”(图1)与“马赛克画”(图2)之间的共同之处,引出课题。接着用短视频介绍点彩剪贴画的制作方法。通过第一次的探究让学生将“点彩画”的知识和生活中的“马赛克画”建立了知识的联系。
二、合理分组,提高学习参与度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和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就要让学生自己与兴趣相合的朋友在一起,一是便于沟通,二是提高合作效率。所以“探究式小组合作”可以由原先教师指令性的小组安排,转变成学生自由组合。
在构建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人数以4—6人为宜(图3、图4)。合作学习小组以双数为宜,因为这样的结构既可以配对学习,又避免了因“单数”而连带产生的问题。并且正在美术课中如果小组人数太少,会引起交流不充分,方法单一,信息量不足等问题。如在有些美术课中两个学生合作的人数太少,不能在课堂上按要求完成的作业。如果把作业留到课后,没有了课堂上创造的条件给学生合作带来不便,降低了合作的效率,还造成了多余的课业负担。但是如果人数过多,不仅会引起意见冲突,不利于探究的展开,还会出现在合作中有学生无所事事,给纪律带来管理的麻烦。
性别搭配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来分组。在小学生中有着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学生不分性别都喜欢在一起玩,而越到小学高年级性别意识更强,男生喜欢和男生一起玩,女生则和女生一起玩。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分组时可以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男女搭配的原则(图5)。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而高年级学生可以按性别分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和组际的竞争。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探究的任务,并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明确责任和义务;互相尊重;善于听取意见和发表见解。通过这样使小组合作更和谐,更有序。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乐于合作。
三、合理分工,提升学习效果
小组的探究合作过程中强调以探究内容为导向集体合作、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动性,但探究合作学习过程必须基于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表达出个人的见解,才能有效思想交流,迸发创意的火花。所以我们可以在探究中充分体现“因人而异,各尽所能”的原则,对各小组进行合理的内部分工。根据每个组中学生的不同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来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分配好不同的任务。根据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设立好不同角色。学习小组如何开展好合作是关键。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 当分组完成后,由组员在组内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的负责是检查督促组员美术工具准备情况,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给组员分工,组织组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负责人人选的确定,由组内成员的民主选出,也可以使全体成员实行轮换制。这时教师要求小组负责人要组织小组中的成员,帮助其建立权威,让每个成员都能动起来。
分组后该考虑各组之间学生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均衡,如:美术基础的高低、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发言的积极性、性格内向和外向等。教师提出组内分工要求,让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讨论出设计方案后,由设计和绘画能力强的同学负责画主体和配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来剪(图6),其他的组员把剪好的零件按先前的设计要求贴好(图7)。
小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可以让每位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即尊重了学生,又使各组之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的促进了合作学习。这样小组集体完成一项任务时,每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在合作中形成一个“拳头”。
四、合理分层,提升学习成就感
由于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组与组之间,甚至组内的同学之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等存在不同的差异,单一的要求将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实际需求和发展愿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对学生不同层次的作业选择上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组内磋商的原则。向学生宣布本课的分层作业方案,作品按可以根据组员的人数和能力,可以选择4开、8开两种大小的底板;内容可以简单的植物和动物或较复杂的风景和人物(图8、图9)。然后指导每位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出发确定任务,组内民主选择自愿选择适应本组的的探究作业;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本组同意的基础上作适度调整。
目标任务多而分散,或提出的要求过高或表述不清时,易导致学生生发畏难情绪,甚至导致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没有效果。所以小组合作开始之前有必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探究合作的要求。老师在组织时,应先让学生理解本次合作的目的,明确各自在活动的任务,清楚最后要呈现怎样的作品;小组合作中,既给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又給每个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积极讨论,在勇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所有活动都指向学习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合作学习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在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由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处理好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
五、合理评价,提升评述能力
使用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进行科学的、激励性评价,能更好的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小组探究合作的评价与常规的教学评价具有很大的不同,比较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能通过自我评价和集体意愿的表达相结合,把整个探究过程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通过小组评价更好的体现出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组探究合作应把“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在个人评价方面,那些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逐渐消除自卑,增强其对美术的兴趣;对于美术兴趣浓厚,美术基础好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更加努力。
而教师对组进行评价时,可以渗透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发现那组学生因为合作默契,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整个过程中给以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合作的动机和探究意愿,能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探究行为。而对不善于合作或被边缘化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和适当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养成。再结合组内成员和组于组之间的评价,促进小组之间出现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时代的召唤。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开展小组究式合作学习,是能创造一个有浓厚求知欲的和谐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好地促进美术课的教育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晓芳.《小组合作的策略》
[3]许朝军.《探究式学习主体是学生》
[4]王小玲.《新课改教学如何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浙江省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硕士小学 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