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奇观化的视觉盛宴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dg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夜宴》是中国内地商业大片的又一次尝试。虽然它承载了众多人的期待,但呈现出的依然是一次奇观化的视觉盛宴。影片借助于历史、武侠、情欲及台词等诸元素,完成了对历史文化的消费,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观影欲求,从而实现了其商业价值。然而,面对接踵而来的中国商业大片,我们始终期待着创作者在影片的创作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 视觉盛宴 夜宴 历史 武侠
  
  《夜宴》来了
  
  在人们的期待中,《夜宴》来了,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前的对这类商业大片的观影感受,还没有完全从记忆中褪去。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到陈凯歌的《无极》,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导演试图用中国商业大片与美国好莱坞大片相比肩、相抗衡的意图,然而其意可勉,其力尚缺。虽然我们不否认这几部影片堪称中国商业大片的先驱和中国影片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并没有真正激发并延续中国大众的观影热情,反而是,由于影片没有真正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结果这挫伤了大众的观影热情,甚至引发了他们对强势宣传的内地商业大片的抵触情绪。这种实际的结果淹没在影片所带来的巨额商业利润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商业逻辑中,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商业利润的多寡往往是判定其优劣的标尺,这不得不让人为文化产业化的前景担忧:难道文化的发展真的让位于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了吗?这且不论,事实是我们从这几部中国商业大片中,并没有体会到许多好莱坞大片中所有的引人入胜之处。个中原因引人深思,希望不是“大炼钢铁时代”的精神在作崇。从《英雄》到《无极》的各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导演不全是为了赚钱,他们在这类影片中投注了发展中国电影工业的理想。因此,无论成败与否,他们都是推动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先驱者。诚然,我们依然期待着这些先驱者们能够完成对这类影片创作的历史性突破。怀着这样的心思,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冯小刚的《夜宴》,希望冯导可以像拍摄他的那些风格化浓郁的贺岁片那样,给内地商业大片带来新鲜的元素,从而完成对简单的“奇观化”模式的突破。结果是,我又品尝了一次略微有些异样的奇观化的视觉盛宴。个中滋味,有待品评。
  
  品尝盛宴的“主食”:历史、武侠
  
  影片《夜宴》没有脱离既往中国内地商业大片的窠臼,走的依然是历史题材的路线,不是寄情于历史,而是消费历史。与《英雄》等中国内地的商业大片一样,《夜宴》中的历史背景同样不是被叙述的对象,只是作为一种标签而存在,是为了让观众在故事中找到确切的时间定位,从而让其感觉到影片的故事因与历史交织在一起而有历史深度与文化品味。这其实是一种误导,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消费心理,而故意将一种商品化的消费过程包装成一次历史文化的熏陶过程,满足了观众的潜意识的文化消费的欲望。在这里,历史只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被消费的过程中体现出符号价值而不是真正的历史价值。如在《夜宴》中,我们只需知道,故事发生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仅此而已。接下来的故事不是围绕着历史来展开,而是历史继续践行着可资消费的符号功能。影片借着故事发生的既定历史语境,完成了人物与空间的造型,为影片营造了奇观化的视觉效果:借着其它的与历史相关的表现元素,如人物、事件和空间环境等,完成了对特定情节的设置。为影片构建了世俗化的故事氛围。这样,作为符号的历史又被进一步地消费了。事实上,历史本身成为了导演可以任意解构的文本。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任意改变历史人物与事件,以实现商业大片可以被更广泛的人群消费的需要。如《夜宴》中的人物无鸾、婉儿、青女等的设置,以及“册封大典”、“夜宴”等事件的设置,皆出于这样的意图。其实,除了造型差异外,《夜宴》就是一部中国版的《哈姆雷特》,是中式化的“外包装”装了一瓶“洋酒”,然而这瓶“洋酒”又有些不地道。中国观众是冲着外包装去的,本想体味一番《韩熙载夜宴图》的情致,结果却品出了异样的感觉,倒也自以为新鲜:而“老外”或是熟悉外国文化的人看了,看不出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也体会不到“太子”的犹豫不决,只会看出一个世俗的“三角恋情”。如果硬要往“雅”的方面去评说《夜宴》的话,或许可以说它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所谓的“互文本”的感受。这样说也有些牵强,应该说,莎翁名剧在《夜宴》中被当作“饕餮”大餐了。
  在中国内地近年来的商业大片中,历史题材常常是武侠奇观的预设语境,或者说历史题材的选择让武侠奇观的展示成为可能。武侠文化是中国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砝码,是中国影视创作应对“全球化”影视文化格局的重要策略,更进一步地说,是中国电影应对商业电影市场竞争的“球土化”生存策略。在中国近来的商业大片中,武侠文化带来的是影像中色彩浓郁的中国化的动作奇观。《夜宴》中的武打设计,再一次验证了这种动作奇观的视觉震撼力。影片中“羽林卫”追杀太子的场面、“羽林卫”与太子对打的场面,以及殷隼率众救太子的场面等,都营造了强有力的视觉奇观效果。然而,从《英雄》到《无极》一路下来的武侠奇观策略,似乎已让观众渐入审美疲劳的境地,所以,虽然《夜宴》的武打设计效果绝不逊于之前的几部内地商业大片,但是其放映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从该片的点映到之后的正式放映,都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反响平平,票房的号召力也十分有限。不过,在《夜宴》中,在武侠的动感的暴力美学元素中被糅合进了一种静态的意境美学元素。影片中“羽林卫”在水边的恣意残杀场景与静态的水、白色的傩戏造型交相辉映,从而在动静的对比中营造出了一种富于节奏感的视觉化的动作奇观,给人以异样的感受,令人久久难忘。这或许是《夜宴》中值得称道的一个地方。不过,武侠策略毕竟不是中国电影冲击世界的长久之计,不能因为《卧虎藏龙》或是《英雄》的典范案例,就在这一策略上“一条道跑到黑”,真要是到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境地才收手的话,恐怕就迟了。中国的商业大片需要在武侠的策略上寻求突破。
  
  品味盛宴的“佐料”:情欲、台词
  
  在《夜宴》这样追求票房回报意图明确的商业大片中,爱情的元素是一个重要的卖点,不可或缺,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情欲裸露的时代,含蓄的爱情纠葛似乎很难再吊起观众的感官欲求,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因此赤裸裸的情欲展示则成为了影片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影片煽情的必备“佐料”。在《夜宴》中,虽然多角的爱情纠葛存在着:无鸾与婉儿、厉王与婉儿,以及无鸾与青女,但是影片中厉王与婉儿、醉酒的无鸾与青女的两段激情戏,以及片中数次的裸体镜头,才真正是影片吊起观众胃口的重要部分,它们满足着人们那种先天的“窥视欲”。何况出演剧中两名女性角色的演员都是重量级的大明星:章子怡和周迅,人们对她们自 然有着更强的“窥视欲”,这样的结果是,这些镜头的呈现不断地调动着观众的情绪,把影片的煽情效果推向了极致,让人们获得了满足、释放。
  影片《夜宴》中的台词,是许多人诟病的地方。在该片中,台词时而显得很雅致,似有莎士比亚剧作台词的典雅诗化的风格,时而又显得很俗套,充满了痞气与“京片子”的戏谑味道。这种雅俗的差异,让人颇有些异样的感觉。如在影片中,厉帝对幽州节度使裴洪严肃地说:“我要说三个字!朝纲伦常、春秋大义、替天行道!”他一下子连续说出了12个字,让观众觉得很奇怪。再如厉帝面对谎称不舒服的婉后章子怡说:“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睡觉的时候还蹬被子!”这种亦庄亦谐的台词,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影片最后,厉帝面对前来复仇的太子无鸾时,他的台词更是让人发笑不止:“是复仇的欲望,帮你穿过了死亡之谷,还是你的寂寞打动了女人的心,让她们帮助你维系了生命……”这段莎剧式的台词伴随着厉帝的哀怨的眼神和有些矫情状的故作深沉,实在有些不伦不类。此外,片中的婉后和青女在不同场合也时常说出些文绉绉的话剧式台词,有时不免显得十分突兀。由此,我不免心生疑窦:是导演追求话剧式的雅致台词没有到位呢,还是导演始终不愿丢弃自己一贯的平民化的戏谑式的喜剧风格呢,抑或是导演想把雅致与戏谑熔于一炉,让二者在一种相互映衬中形成一种张力而试图达到一种别样的效果呢?这样的猜测或许是一种徒劳,这种效果也许是由于演员的表演没有完全到位:厉王还停留在“冷幽默”式的喜剧定位上而缺乏应有的严肃感,婉后有些过于矫情,青女有些太过稚气,而无鸾则始终显得缺乏复仇的激情。这些多种因素的杂合,造成了影片的台词给人一种雅俗不一的感觉,形成了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身份相脱节的表现效果,不过,这些都不影响人们对影片的消费,毕竟有雅有俗、角色不一的“丰富”内容倒也可以让观众消费得“物有所值”了。情欲、台词等元素都是《夜宴》这一视觉盛宴的调配佐料,它们丰富了人们的观影感受,为这部商业大片起到了“添油加醋”的作用。
  
  品读一种姿态,寄托一种期待
  
  看完《夜宴》,我无意于批评导演的不足或是影片的疏漏。商业大片,说白了,就是电影游戏,是电影的商业性被无限放大,是电影成为了被消费的商品。在商业大片中,电影的艺术性和教育性被压缩在了电影的娱乐性和电影公司对商业价值的追求之中。娱乐大众的同时,完成电影公司对商业价值的追求,是这类商业大片运作的基本规则。然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导向性价值,是不能完全泯灭在商业性的规则之下的。因此,导演在这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导演不仅要使影片在满足大众娱乐化需要的同时,实现投资人的票房期待,为电影公司带来商业利润,而且要尽可能地增加影片的文化内涵,不然的话,导演只是机器而不是创作者,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创作的活力了。许多好莱坞大片的成功运作,无不是得益于许多优秀导演的付出。可以说,一部好的商业大片,并不纯粹是一件没有了文化内涵的简单商品,恰恰相反,内在的文化价值是一部商业大片得以成功的重要支柱。导演正是承担了在这类影片中建立这一重要支柱的使命。
  中国的商业大片一贯是奇观有余而叙事不足,缺乏完整的、冲突明显的、细节表现到位的故事情节,因此这类影片总给人一种内容空洞的感觉。影片《夜宴》在这方面体现了一种突破的姿态。特别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导演注意了对故事细节的描写和对情节的细致安排,这使得细节时常可以串联起情节,而情节则显得起伏得当、错落有致。不过,其中一些细节产生的动因交待得不清楚,这让人觉得影片的叙事安排远没有影片的外在造型设计来得细致,从而使叙事更加显得粗糙。此外,影片中引发故事发生的矛盾冲突的展开,缺乏应有的铺陈,显得过于生硬。不过,在影片《夜宴》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导演在叙事模式上试图寻求突破的努力。
  《夜宴》是导演冯小刚继《天下无贼》之后的又一部转型之作。《天下无贼》的初步成功,奠定了此次转型的基础,然而,从京味的平民喜剧到征战世界的商业大片,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夜宴》是导演冯小刚拍摄商业大片的一次尝试,希望也是他寻求突破的又一个起点。
其他文献
[摘要]近两年来肇始于南京的民生新闻成为地方台新闻改革“边缘突破”的有效途径。2005年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正式开播的新闻节目《今日生活》,在扬州地区的收视率一路飙升,红遍扬州大街小巷。本文试图从《今日生活》走红的原因,节目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濒临激烈竞争的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今日生活》原因 特点 新闻  对于地方台来说,异地采访与国际新闻等等相关的政策约制、资源上的贫乏、软硬
期刊
[摘要]底层中国是贾樟柯电影的主要内容,他以县城作为自己电影的想象空间,记录底层民众的沉默与愤怒、梦想与绝望,表现了当下中国急剧阶层化的现实。同时,贾樟柯也是一个电影诗人,留意于平凡人生的残酷诗意,并以此为核心营造自己的电影世界。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底层中国    刚出道的时候,贾樟柯叫自己“电影民工”。个人经验是身份认同的基础,贾樟柯也当如是观,偏僻县城里的成长经历,大众文化的熏陶与
期刊
【摘要】科技文化促使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以至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变化。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受科学精神的感召,译介了大量科学小说,对传统的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世纪末,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网络文学的兴起标示着科技文化对文学传统方式的颠覆、分化与重组。在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电信时代,网络文学的超文本性与多媒体性将成为文学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审美特性。  【
期刊
电影导演分“代”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当年,一批青年影人以非同凡响的实践,给中国影坛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批电影人以北京电影学院82届学员为主体,称之为“第五代导演”;由他们一代往前推,依年龄与活动时间划分出一、二、三、四代。第五代是中国导演群中是最具风采的一群,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彻底摆脱政治宣教,走入电影艺术纯正、明净的轨迹。有了这一代的非凡创造,前面几代影人的多少成就都显得暗淡。  那已是二
期刊
[摘要] 虽然《迁徙的鸟》这部纪录片问世已经有5年之久,但是其实践价值和理念价值至今都是理论界和业界研究的焦点。这部纪录片在纪录片史上之所以能取得空前的成功,从某种程序上说主要归功于导演将这部纪录片拍出了故事性,拍得好看。  [关键词] 《迁徙的鸟》 纪录片 故事性  以往纪录片都是给人以刻板、枯燥、毫无生气之感,但是2001年法国导演雅克·贝汉花费4年时间制作完成的数字纪录片《迁徙的乌》对纪录片
期刊
[摘要]影视创作必须注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影视创作不能追求技术层面的好看而忽略健康的内容实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之源,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影视创作应该借鉴好莱坞电影里的正确导向,制作出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 影视创作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影视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
期刊
张爱玲1920年降生于上海一个望族世家,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爱玲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而且是个货真价实的影迷。还在读书的时候,张爱玲就订了一系列的英文影迷刊物,像movie star(《影星》)和screen play(《幕戏》)以资夜读。在20世纪40年代,她几乎看了下列影星主演的所有电影:葛丽泰·嘉宝、贝蒂·戴维斯、加利·库伯、克拉克·盖伯、秀兰·邓波尔和费雯丽,她也同样热爱中国电影和影星
期刊
2006年6月,“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扬帆京城,刮起了一股“广西文化”的旋风。作为其中的六大主体内容之一,广西作家走进北京大学校园与北大师生对话,以一个“摇篮”(广西电影制片厂被誉为“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摇篮”),一个“重镇”(《南方文坛》凇誉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重镇”),两个“鲁迅文学奖”(以东西、鬼子分别获得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为标志,广西青年作家群在中国文坛崛起)为亮点,介绍当今广西文学
期刊
【摘要】路遥的乡村叙事作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执著反映黄土高原上“城乡交叉地带”的社会生活,但由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矛盾、情感与理性的冲突、艺术表现与审美理想的对立构成的“交叉地带”创作心理局限了作品的力度。  【关键词】交叉地带 困惑 路遥 乡村 叙事  当各种新思潮席卷中国文坛的时候。路遥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沿着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到《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路数,以异常激烈的“个人向群体挑
期刊
[摘要]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拟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哲学时空观。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具有鲜明的时间性舞蹈艺术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为基础,由低级向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