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作者对琵琶曲的绝妙描写,学习比喻、通感、动静结合等表达技巧。2.通过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的情感内涵。
  一、导入
  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曾这样写道:“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琵琶行》,来欣赏这首美妙的琵琶曲。
  二、整体感知
  问题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琵琶行”,那么你们知道何为“行”吗?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徐师曾《诗体明辨》:“放情长言,杂而五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介绍文学常识。
  问题2:这篇歌行中讲了“我”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请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能把“我”、“琵琶”和“琵琶女”三者联系起来?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题3:好,那我们下面就来着重分析这几句。首先,“我闻琵琶已叹息”,课文第几段是对琵琶的音乐描写?到底是什么样的琵琶曲会引发作者的叹息呢?
  明确: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划分一下,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四部分:前奏曲 —— 低沉哀伤;欢乐曲 —— 欢快明畅;沉思曲 —— 冷涩凝绝; 悲愤曲 —— 激昂刚劲。
  问题4.这段经典的音乐描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其中运用了许多表现手法,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喜欢的语句并分享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描写使用了比喻、通感、叠词、拟声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是修辞手法,运用比喻通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运用对比、动静结合的方法:“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让激昂的琵琶曲响彻在寂静的天地间,扣人心弦;着重强调通感,如“幽咽泉流冰下难”,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这样就有了画面感,真是妙不可言。
  其次是用字技巧,运用双声叠韵词,“嘈嘈”、“切切”等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融为一体,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最后是融情于乐,运用“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将琵琶女的情思融入乐曲 ,表现了心情的压抑,让人能够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问题5: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乐器中,作者偏偏挑选“琵琶”来写呢?
  明确:琵琶具有象征意义,通常作为悲伤、哀痛、幽怨、抑郁之类情感的载体出现,已經成为比较稳定的原型。
  出示材料:
  《宋书.乐志》:“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
  元稹《琵琶歌》:“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泣鬼神。”
  三、披文入情
  问题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句话中的“此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此语”会引发作者的再次叹息呢?
  明确:第三段,琵琶女自述凄苦生平,惹得作者再次叹息。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概括琵琶女前后期的生活落差。
  前期:出身高贵、年少出名、色艺双全、深受欢迎
  后期:年老色衰、家庭变故、委身商人、惨遭抛弃
  问题7:作者为何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联系第三、四段内容,并结合作者生平,归纳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同之处。
  明确:作者使用了互文互现的手法,使得琵琶女与作者的身世相互对照,互为显现。相同点体现在:(1)来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 VS“我从去年辞帝京”;(2)少年得意:名扬京都的女艺人,昔日在京城备受欢迎。VS才华横溢的大诗人,29岁进士及第,后授翰林学士,参与国家机密正事;(3)命运转变:年老色衰;“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变故;委身商人;惨遭抛弃。VS “谪居卧病浔阳城”合理主张被腐朽官吏视为越职言事,遭贬江州;(4)结局凄苦:身怀绝技的琵琶女终因色衰嫁作商人妇,独自“江口守空船”,寂寞清冷。VS有兼济天下之志,却被贬谪到“黄芦苦竹绕宅生”的边远之地——江州,孤独凄苦。
  问题8:“琵琶女”和作者在命运遭际上的相似,请同学们想想他们悲惨的命运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吗?
  明确:不是。琵琶女:年轻时色艺俱全,年老后容颜不再技艺却高超,命运悲惨是由重色轻艺的社会造成的,而她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附于男人,无法自主。作者:越职谏言,惨遭贬谪;家庭缘故,不能升职。空有才华,却只能做最低品级的官职,命运由他人掌控,不能自主。
  出示材料:
  《旧唐书》:“十年七月,盗杀宰相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夫此事实,必有内在之远因,此远因即其父母之婚配不合当时之礼法人情,致其母以悍妒著闻,卒发狂自杀事也。”
  其实,白居易和琵琶女除了经历相似,他们情感上也存在相通之处:对过去的怀念,对现状的不满,对命运不能自主的不甘和控诉。
  问题9:“我”从琵琶曲和“琵琶女”的身世经历中得到了慰藉,那“琵琶女”得到共鸣了吗?
  提示:“琵琶女”共为作者弹了几次琵琶?可从两次琵琶中,“琵琶女”前后反应的不同之处寻找答案。   明确:从情感态度和出场方式可看出“琵琶女”得到共鸣。
  情感态度:“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出场方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四、探究深入
  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同病相怜,还潜藏着一个古已有之的艺术原型——以“夫妇”比拟“君臣”。
  明确:白居易官场失意,得不到天子和全程的赏识,因而成为放逐之臣。琵琶女情场失宠,先是因年老珠黄嫁作商人妇,后“商人重利轻别离”,享受不到夫妻恩爱,实则与“弃妇”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琵琶行》中天涯人的同病相怜,实际上是沿袭了文学史上以夫妇象征君臣的传统,把逐臣和弃妇加以沟通,表现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共鸣,使得诗的作者能与“琵琶女”化为一体,成为知音。
  五、总结
  如果说,“琵琶曲”作为情感的载体,创造了诗人与“琵琶女”的相遇,那正是诗人和琵琶女相同的境遇才能使作者听出琵琶曲的愤恨,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才写下这首优美感人的诗歌予以相赠。琵琶女是白居易的“知己”,所以才愿意为他再奏一曲,缓解苦闷。两个天涯论落人就这样通过诗歌和音乐得到了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共鸣。
  板书设计: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比较《琵琶行》与《李凭箜篌行》中的音乐异趣,可以从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思考。
  3.反复聆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比喻等修辞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描摹这段音乐,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设计意图:
  1.艺术技巧和情感熏陶并重。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特定的修辞技巧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琵琶行》对音乐精妙绝伦的描写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作者用无声的文字奏出了有声的音乐,通过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学习,能够完成语文作为工具性这一部分性质的目标;另一方面,诗歌距离当下学生的生活已经比较久远,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实现“我”在场的古诗文教学。《琵琶行》中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历来是上课重点,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当激发学生对作者和“琵琶女”的悲惨命运产生同情,触发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
  2.文本細读和整体阅读并重。
  《琵琶行》作为一首长诗,学生可能在阅读时很容易将其进行碎片化解读。因此,教学设计从题目入手,抓住“琵琶”这一关键词,将“我”、“琵琶女”和“琵琶”三者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又通过“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沟通文本,进行整体阅读;在此基础上,逐步分析诗歌的各部分,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文本细读,深入挖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意蕴。
  3.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并重。
  语文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在进行《琵琶行》教学设计时,笔者有意图地查阅相关资料,试图通过对作者生平的引入、琵琶意蕴的揭示、“夫妇”象征“君臣”的艺术原型的介绍,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这就可能导致高职大学生沟通意识淡化,社交能力下降,人际关系冷漠,从而引起孤僻自闭、社交恐惧症。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促进室友之间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既是每一位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对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大学生 人
期刊
【摘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护理专业同学学习护理礼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笔者从礼仪的发展和起源谈谈自身对礼仪的理解。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的新的时代意义,有了新的内容。从人类文明角度将,礼仪的产生是人类摒弃野蛮、愚昧走向文明的标志。礼仪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现状是帮助护理工作者深入了解礼仪的重要因素。在纷繁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面前,单独的个人力量是有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表”这类文体,并准确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2.学生能通过仔细品读发现李密成功说服晋武帝的原因。3.学生能通过诵读感同身受地体会李密对祖母地拳拳孝心。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作者身世背景和时代环境,解读作者之“情”。2.探讨李密是成功感动并说服晋武帝的原因,并体会其“拒绝”艺术。  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第一板块“如
期刊
【摘要】:奥克冈是佛兰德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展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本文对国内奥克冈相关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来建立与奥克冈之间的客观历史事实。在立足于文献史料、西方学术界权威观点的基础之上,对奥克冈的中文译名、姓名原文拼写、出生地、职务名称的译文、出生年份、早期的音乐教育、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等存在歧义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与考证。  【关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小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更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了众多机会。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却不容乐观。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中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特点,教师应该不断培
期刊
【摘要】:高职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其工作方式与内容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部分高职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导致工作方式和内容与当代教育严重脱节。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工作也面临创新问题,辅导员需要将自己的工作按照教育改革目标和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才能使其发展的越来越好。本文主要就教育改革下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简要的
期刊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各个教育部门将中央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和落实,应当把“立德树人”这个理念贯穿于社会主义教育中,将其作为教育的关键与核心,从而引导音乐教育走正确道路,推动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是目前教育学生,熏陶群众的重要部分,对于人们的音乐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国内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拟以高级英语第一课《直面飓风》为例,研究文体分析在高级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高级英语学习者提供较为可行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级英语;文体分析;直面飓风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骨干课程的《高级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加强学生解读欣赏名篇的理解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摘要】: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深奥的系统,科学认知人的“身体”,掌握人体解剖学原理、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原理与机制,是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科学训练的有效保证。科学认知人的“身体”,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理念的明确,舞蹈形体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预防和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身体;认知;舞蹈;形体;教学  人的“身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是学习和完成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的执行体,在舞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办公室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人员素养,强化工作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团队效能等几个方面着手, 全面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保证学校和学院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院办公室;建设  高校的学院办公室在整个学校工作中是按照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管理组织,是院系联系的纽带,是基层教学单位的工作枢纽和信息中心,起着沟通上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