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一定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否能够取得它作为一门新课程的成效,关键还是要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学习活动,重视主体探究活动环节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努力使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发挥最大的实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中实现主动发展。
具有生命力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应该是开放式的。因为只有如此,才会冲破学科、书本和课堂的局限。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使师生的思想和教材内容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生成新的学习需求,能更进一步在生成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翻开《品德与社会》课本,我们会发现它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和以往的教材在编排上有很大的不同。它以图为主,注重图文并茂,多呈现我们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事件。新的编排会让一些老师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学习,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探究,建构学习内容,把课堂真正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
如在教授《黄河东流水》一课(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时,我先让学生自学一遍教材,同时思考:课本从哪些方面给我们介绍了黄河?然后进行“头脑风暴”:请说出你想从哪些方面了解黄河?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我把这些内容一一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黑板内容再进行思考:如果你来介绍黄河,你将采用什么样的介绍顺序?经过四人学习小组的热烈讨论,给各项内容标上了序号。最后再经过归类和调整,师生一起构建了以下的学习内容:有关黄河的历史、传说;黄河的基本资料;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河流特性;黄河的水质;黄河奇观及原因分析;黄河的水产资源;黄河沿岸的风景;黄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赞美黄河的诗歌、影视作品;黄河带给人类的灾难;纪念为治理黄河牺牲的人们、民族英雄;试论黄河的功与过等。请各学习小组选取其中一项至三项作为学习内容,组内交流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简单的学习方案。
在学习《我们生活的社区》(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一课时,学生在社区调查时了解到,我校附近坐落着非常有名的“广州芭蕾舞团”。学生们说站在广州芭蕾舞团的外面,看着进进出出的“王子和公主们”,他们很羡慕,很想知道里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这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的学习内容。我及时捕捉到了这个“火花”,积极和街道文化站联系,得到大力支持后,有了和张丹丹团长的接触。于是师生共同拟订了参观访问的详细计划。在系列活动之“芭蕾明星进校园”活动中,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们带着亲和的笑容走进了校园,与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们进行了零距离的互动接触,揭开了高雅艺术的神秘面纱。主演们戴着同学们献上的红领巾,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学习芭蕾的艰辛历程,与同学们分享着演出的成功和喜悦,并一边和大家欣赏着芭蕾舞剧的精彩片断,一边讲解着芭蕾舞的基本知识、动作含义等,同时还亲自示范了几个芭蕾舞的经典造型,对孩子们进行了现场指导。这种面对面的访谈问答、现场互动示范的形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孩子们在真善美中得到了熏陶和教育。之后,我还组织部分学生到广州芭蕾舞团参观交流,近距离地了解芭蕾演员的训练生活以及芭蕾的服装、道具的制造产生过程。看着那些舞台上的大明星包括张丹丹团长都在大汗淋漓地坚持每天训练时,学生的心灵震撼了,这种教育是任何说教也无法胜任的。根据课堂生成的“芭蕾进校园”系列活动,积极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艺术鉴赏过程中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
《品德与社会》是门独具魅力的课程,它内容丰富,外延广阔,只要老师善于利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就能让它闪耀更加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美好品德。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具有生命力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应该是开放式的。因为只有如此,才会冲破学科、书本和课堂的局限。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使师生的思想和教材内容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生成新的学习需求,能更进一步在生成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翻开《品德与社会》课本,我们会发现它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和以往的教材在编排上有很大的不同。它以图为主,注重图文并茂,多呈现我们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事件。新的编排会让一些老师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学习,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探究,建构学习内容,把课堂真正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
如在教授《黄河东流水》一课(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时,我先让学生自学一遍教材,同时思考:课本从哪些方面给我们介绍了黄河?然后进行“头脑风暴”:请说出你想从哪些方面了解黄河?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我把这些内容一一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黑板内容再进行思考:如果你来介绍黄河,你将采用什么样的介绍顺序?经过四人学习小组的热烈讨论,给各项内容标上了序号。最后再经过归类和调整,师生一起构建了以下的学习内容:有关黄河的历史、传说;黄河的基本资料;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河流特性;黄河的水质;黄河奇观及原因分析;黄河的水产资源;黄河沿岸的风景;黄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赞美黄河的诗歌、影视作品;黄河带给人类的灾难;纪念为治理黄河牺牲的人们、民族英雄;试论黄河的功与过等。请各学习小组选取其中一项至三项作为学习内容,组内交流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简单的学习方案。
在学习《我们生活的社区》(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一课时,学生在社区调查时了解到,我校附近坐落着非常有名的“广州芭蕾舞团”。学生们说站在广州芭蕾舞团的外面,看着进进出出的“王子和公主们”,他们很羡慕,很想知道里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这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的学习内容。我及时捕捉到了这个“火花”,积极和街道文化站联系,得到大力支持后,有了和张丹丹团长的接触。于是师生共同拟订了参观访问的详细计划。在系列活动之“芭蕾明星进校园”活动中,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们带着亲和的笑容走进了校园,与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们进行了零距离的互动接触,揭开了高雅艺术的神秘面纱。主演们戴着同学们献上的红领巾,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学习芭蕾的艰辛历程,与同学们分享着演出的成功和喜悦,并一边和大家欣赏着芭蕾舞剧的精彩片断,一边讲解着芭蕾舞的基本知识、动作含义等,同时还亲自示范了几个芭蕾舞的经典造型,对孩子们进行了现场指导。这种面对面的访谈问答、现场互动示范的形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孩子们在真善美中得到了熏陶和教育。之后,我还组织部分学生到广州芭蕾舞团参观交流,近距离地了解芭蕾演员的训练生活以及芭蕾的服装、道具的制造产生过程。看着那些舞台上的大明星包括张丹丹团长都在大汗淋漓地坚持每天训练时,学生的心灵震撼了,这种教育是任何说教也无法胜任的。根据课堂生成的“芭蕾进校园”系列活动,积极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艺术鉴赏过程中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
《品德与社会》是门独具魅力的课程,它内容丰富,外延广阔,只要老师善于利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就能让它闪耀更加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美好品德。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