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导萌与正畸矫治对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 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导萌与正畸矫治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昆明同仁医院收治的出现上颌前牙埋伏阻生问题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予以外科导萌治疗,观察组43例予以正畸矫治治疗联合外科导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修复时长、疼痛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破龈时长(5.42±1.85)d和治疗时长(15.26±4.93)d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破龈时长(11.34±2.61)d和治疗时长(27.22±5.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为(1.36±0.59)分与对照组患儿疼痛评分(1.15±0.7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患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修复期发生不良反应问题的概率(4.66%)低于对照组患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修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通过正畸矫治以及手术导萌的治疗方式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能够缩短患儿修复时间,降低患儿疼痛感。
  关键词: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手术导萌;临床治疗效果;正畸矫治;小儿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051-03
  埋伏阻生牙问题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牙、骨以及组织纤维等,对原本在正常位置的牙齿生长予以阻挡,致使正常牙齿无法萌出[1]。以往许多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认为只要将阻碍新牙萌出硬组织以及软组织清理干净就可以让牙齿恢复正常萌出水平。然而在实际研究探索中得知,大多数阻生牙倘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无法予以正常萌出,需要通过正畸牵引治疗达到最佳矫正效果[2]。随着口腔医疗技术越发完善,患者对牙齿美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满足患者对美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探究采用手术导萌与正畸矫治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昆明同仁医院收治的出现上颌前牙埋伏阻生问题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予以外科导萌治疗,观察组43例在实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要予以正畸矫治治疗联合外科导萌治疗的方式。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6±0.91)岁;其中萌出道异常16例,间隙不足11例,异位牙9例,多生牙7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2±0.97)岁;其中萌出道异常15例,间隙不足12例,异位牙10例,多生牙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申请批准以后,所有患儿家属均在知情情况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3~7岁之间的患儿;②因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出现间隙不足、萌出道异常、异位牙以及多生牙等病症类型;③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诊断标准;④经病症检查符合诊断标准;⑤所有患儿均心肺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正常且符合手术适应证。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患儿;②合并心脑血管患儿;③精神类疾病患儿;④不配合治疗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均予以牙片以及曲面断层检查拍摄,掌握阻生牙精准位置,依照患儿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同时正确选择牵引适宜度。倘若患儿牙齿间缝隙不足,主治医师需在手术前对患儿牙齿缝隙予以拓展。
  对照组患儿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外科导萌治疗法,主治医师需对患儿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方式的麻醉消毒处理,并在患儿的患处位置进行弧形切口的设置。然后翻开覆盖在患儿牙齿表面的黏骨膜瓣,仔细将患儿牙冠位置埋伏的骨质以及多余的牙囊组织清理干净。待患儿牙冠部位予以完全暴露之后,还需对其局部组织进行止血、酸蚀、冲洗等操作,粘结好患儿的牙冠托槽。在保证创面清理干净之后,将部分创面进行关闭处理,使用钢丝对患儿的牙齿进行处理,同时固定好两侧临牙。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正畸矫治治疗与外科导萌联合的方式,外科导萌手术操作法同上述操作方法相同。观察组患儿在实施导萌手术治疗两周以后,主治医师需对患儿予以弹力线在上颌钢丝牵引结扎阻生牙,其牵引力量应控制在50 g左右,并依照患儿自身实际情况对其牙齿予以适当的正畸治疗。随后要求患儿每月到医院复诊1次,并且每次都对患儿牙齿牵引情况予以调整,一直调整到患儿阻生牙顺利萌出,确保导萌埋伏阻生牙可以顺利回归到牙列之中。
  上述两组患儿均在临床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查看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
  (1)效果评价:经X线检查后无牙槽骨,且根尖无任何吸收,牙弓形态恢复正常,咬合情况稳定,牙周与牙髓恢复良好,牙齿无任何松动迹象为显效;经X线检查后根尖位置与牙槽骨无任何吸收,牙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牙齿可以咬合,牙周与牙髓恢复较好,牙齿相对稳固为有效;经X线检查后发现根尖以及牙槽骨出现了吸收的情况,牙弓形态出现了异常的问题,咬合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牙周与牙髓恢复较差,牙齿较为松动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牙齿畸形问题的修复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修复期不良反应牙髓坏死、牙列紊乱和牙龈退缩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过临床治疗之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修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破龈时长和治疗时长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修复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修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上颌前牙在换牙期间出现埋伏阻生问题,主要原因是患儿在牙齿萌出期间,由于牙齿萌出缝隙不足、牙齿萌出位置存在异常,乳牙滞留时间较长、牙齒畸形等相关因素引发患儿出现阻生牙问题。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经常出现在尖牙以及切牙位置,而侧切牙位置较少。手术导萌作为临床治疗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对患儿阻生牙位置精准确定,依照患儿阻生牙及周边牙齿的实际生长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倘若采用单纯导萌手术治疗方式,不但影响患儿正常的阻生牙生长,还会影响周边牙齿生长,致使患儿阻生牙萌出后出现压力异常或者牙龈萎缩等情况[3]。
  随着牙科治疗手术越发完善,为了避免导萌手术治疗方法存在不良反应,在治疗小儿上颌牙埋伏阻生时,许多医生采用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方法。在手术操作前,主治医师需要对患儿埋伏阻生牙位置予以精准定位,同时还要判断患儿牙根发育情况以及阻生牙相对高度,确定阻生牙与邻牙之间的关系和冠根比例,根据患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最佳手术治疗方法[4]。在牵引时,主治医师需要依照患儿病症实际情况,对牵引力度予以判定。倘若主治医师牵引力度较小,就会严重影响患儿阻生牙萌生速度。倘若主治医师牵引力度过大,就会导致患儿阻生牙出现正畸失败或者阻生牙松动等情况[5]。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牙齿的破龈时间与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康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导萌与正畸矫治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患儿恢复期,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彩凤,杨盼盼,董杰,等.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在小儿上颌前牙埋伏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研究,2020,28(1):38-39.
  [2]李晓琰,马鹏涛.导萌手术联合正畸技术对乳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6):114-115.
  [3]张超,丰华,宋珍珍.翻瓣导萌术联合固定正畸矫治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5):86-87,90.
  [4]李旭艳,杨浩.手术导萌与正畸矫治对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4):57,60.
  [5]薛梅,刘忠响.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1):5-6,1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对比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桡骨下端骨松质骨折)患者,以及单纯性Colles骨折患者开展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组成研究组,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同期42例单纯性Colles骨折患者组成对照组,针对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干预,对
摘 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科中开展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施行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前提下加用胃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下的止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摘 要:目的 探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温阳健脾汤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沂南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采用分别抽样法分组,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接受常规西药诊疗者纳入对照组,采取温阳健脾汤中药诊疗者纳入观察组,总结两组疗效,如总有效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提升幅度相比于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
摘 要:目的 观察对肺结核患者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的效果及肺结核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经随机抽样法将所有的研究样本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结核化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活性肠肽(VIP)与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
摘 要:目的 探究中医烙法在耳鼻喉科应用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耳鼻喉科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分成一般治疗组、中医烙法治疗组,每组100例。一般治疗组采取基础药物治疗,中医烙法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上施加烙法治疗。以症状评分情况、治疗效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评价指标。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
摘 要: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摘 要: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汤对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环境、安全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单县中医院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15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的对照组(n=75),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入知柏地黄汤治疗的观察组(n=75),对两组患者不同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以及阴道健康评分(VHS)和阴道pH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观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气补肺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参照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与研究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气补肺汤治疗)。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Barthel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摘 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温针灸方法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威海市立医院2016年5月~2020年6月接收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独纳入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采取穴位按摩联合温针灸治疗),各40例。比较实施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活动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摘 要:目的 探讨杂合式血液净化对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命体征及电解质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商丘市立医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给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生命体征及电解质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心率、收缩压、钾、钙水平均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