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营,还是做加盟?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iy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直营还是加盟,不是问题,问题在经营能力。
  
  选择渠道的方式不同而已,直营好,还是加盟好,好比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从两个案例说起
  
  案例一,某时尚女装。该企业有十年品牌积累,老板最初也是在白马市场做批发,日子过得不错,后来开始以代理、区域加盟的方式发展。按他们的话讲,由于所托非人,销售逐步萎缩,销售从近一个亿跌落到不到两千万,品牌形象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痛定思痛,从2007年开始开直营店,坚决不开加盟店,这两年来销售稳步上升,目前不到70家店,年销售超过1.5亿,而且分布区域主要集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公司销售上升,年增长在30%,这个数是指单店同比,而不仅仅是靠门店的数量增加。
  由于是快速时尚模式,几乎是每周都有新货,总部对门店的强力控制,信息系统除了将门店销售数据及时传回公司,并进行处理,及时补货;公司对门店的要求是一周换一次陈列,橱窗模特一周更换两次,总部会有专人对各门店做出陈列图,各模特的搭配要求都以指令的形式发到门店,门店照单执行,执行完后,各店铺需要将门店的状况拍照回传给总部,而督导在巡店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并针对问题进行现场培训。一个督导负责的门店不超过六家,部分地区更少,能及时了解门店执行情况。而门店在减轻了营销方面的负担之后,主要精力就放在现场的销售和服务顾客上面,对于门店营业员的销售能力的依赖也大大减少。目前这家企业拓展速度虽然不快,但给人感觉是做的很实,运营状况非常好。可以说,这是一个直营取胜的例子。
  案例二,某中、低端品牌内衣企业,从直营店做起,现场零售管理一直是创始人所关注的问题,在开加盟店之前,直营店经营的不多,但在做加盟之前是小打小闹,发展近六年时间,仅开店不足百家,2006年引入加盟机制,由于给加盟店足够的空间,给区域代理以灵活政策,区域代理既是公司员工又是一方诸侯,说是公司员工是代理商心甘情愿接受公司领导,但公司不是发工资,而是从区域加盟店业绩中提取比例,由于有这样的激励方式,开店速度非常快,这两年以两到三倍的速度增加。他们选择渠道方式是走“街铺”线路,不在百货商场开店中店或专柜。目前门店数量2500家,销售(回款)突破10个亿,年底突破3000家根本不是问题,在其目标市场的品牌中遥遥领先,但其直营门店数量仅有300家左右,这似乎又是加盟成功的有力例证。
  
  直营与加盟,各有各的道
  
  其实,选择加盟还是直营要考虑的因素不少,首先是跟自己的发展战略有关。若品牌商是想快速发展,但自有资金有限,那么加盟方式是个不错选择:可以用利润换市场,让加盟商赚大头,自己赚小头,让加盟商帮你开拓市场。但问题是你要真正控制的住——让他们真能赚到钱,而且离开了你还不能赚同样多的钱,这时候,对品牌商的产品研发更新能力和对市场趋势的把控就会有很高的要求,品牌商这时候必须要能在产品上下功夫,抛离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是在某些区域做实你的品牌,通过零售终端服务来建立的口碑,稳步发展,那么直营是稳妥的办法。
  其次是跟企业的目标消费群有关。不同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度不一样,举个例子,同样是服装,男装或运动休闲的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比较高,于是国内大都数品牌商采用的是快速扩张抢占市场。然后再去谈精耕细作。经过近几年的跑马圈地,一些服装企业获得了领先地位,较为代表性的是闽南企业,通过“密集广告+明星代言+区域代理+终端加盟”的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出现了一批10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单纯依赖“跑马圈地”获得的粗放式增长已难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雷同的经营模式导致竞争白热化,降价促销常常成为各企业的终极武器。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在快速开店的同时,一些无法经营的店也在快速关闭!如何提升单店效益成为服装行业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最后,要考虑的是品牌商自身的能力问题。对于选择直营方式的品牌商,需要打造其强有力的零售管理能力和零售管理体系。比如对门店人财物信息的管理和控制,利用POS系统采集的相关数据对销售状况和对消费者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对于门店的陈列和订货提出指导性强的意见,并变成执行的要求,并与绩效管理体系紧密结合,让门店执行力做到极致。做不到这些,不要轻言直营化,直营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将原来由代理商经营的区域收回,改为分公司经营,由分公司直接管理加盟店或开设直营店。其二,大力开设新的直营终端,或者将原来的加盟店收回直营。在最近涌起的所谓直营化浪潮中,不少企业在冒着“卸磨杀驴”或“过河拆桥”道德拷问,收回直营后,却发现业绩下滑,原因就是原有的代理商中有一大批真正懂市场的买手或商品管理专家——这些人往往就是代理商老板本人或其在代理销售过程中建立的核心团队,他们熟知市场情况,而一旦收回直营后,分公司面对销售数据欠缺,竞争对手加强(或者就是他以前的合作伙伴)业绩下滑应该在意料之中。
  
  经营能力是核心
  
  总之,以连锁经营模式运营的品牌制造商是选择直营或加盟都不是问题,而是企业的经营能力问题,或者说成功经营单店和让单店成功复制的能力问题。和以前相比,将来成功的品牌商除继续在产品研发,物流管理方面继续提升外,特别要提升总部“零售技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趋势,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分析指导分公司(代理商)及终端店的运营;同时要有足够的人才,实施落实督导总部发出的指令,提升终端的业绩。这时候,即使是代理模式,区域代理与品牌企业也更容易形成利益一致的主体,在品牌企业的指导下完成日常的经营工作。终端加盟店完全按照品牌企业和区域代理商的要求来做,能够获得来自品牌企业和区域代理商的足够支持。
  至于企业在什么样的阶段采用什么样的模式,不外乎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问题。事实上,不管是直营、加盟还是托管,企业的最终目标还是需要消费者的满意;品牌商、代理商、加盟商都必须在满足消费者这一目标成为完全利益一致的主体!
其他文献
在初创期这个发展阶段,销售经理最适合的领导方式应该是“命令式”。    销售经理要想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首先必须要对自己所带领的团队进行定位,而弄清楚团队特征是对团队定位前必做的功课。  那么,初创期的销售团队都具备怎样的一般特征呢?在团队的初创期,新业务员们既兴奋又紧张,新鲜感特别强,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期望(高期望);但每个人都有些焦虑、困惑和不安全感,自我定位不清晰(试探环境和核心人物),同
期刊
重新挖掘以前的经历及所受到的教训,并把它们充分运用到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上,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2004年冬天,当招聘人员找上门的时候,迈克·戈尔登正心满意足地负责科勒公司的家具部门。他并不想找寻新工作,但是当他得知这个上市公司的全部董事都在等着面试他时,他再也无法抗拒了。原来这家公司就是史密斯·威森公司(Smith & Wesson),它是一家拥有150年悠久历史的枪械生产商,而如今却陷入了
期刊
借助新兴市场的“中国化”趋势,中国企业有可能最终打破“代工不挣钱、品牌不值钱”的死结。    小事凭“是”,大事凭“势”。小事只要做对了就行,而要成就大事,非得借势不可。  电子产业从模拟向数字技术的大转移,造就了三星和LG。“电信的黄金十年”成就了Nokia,也铸就了华为的辉煌。而全球制造业的大迁徙,则将大半个凋敝的中国变成了“世界的工厂”。然后,金融危机来了。GE公司CEO伊梅尔特说,金融危机
期刊
引导团队产生充分的“化学反应”,从而达成绩效上的突破及相对稳定。    当销售团队的稳定期结束后,整个团队将迎来黄金阶段——高产期。高产期销售团队的表现是令人欣慰的:团队成员逐渐具备了娴熟的销售技巧,能够很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团队业绩越来越稳定;团队内的派系观念基本消除,成员们开始愉快的合作,能够及时沟通,协力解决各种销售问题,能够自由分享观点与信息;士气空前高昂,成员能力往往超出预期,并能为领导
期刊
即使消费者认同贵州醇的酿造环境,但他们会认同这个美酒标准吗?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酒文化,是酒业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08年中国白酒产量约572万吨,2009年中国白酒生产总量达到706.93万吨。虽然白酒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但是,何为美酒,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品种繁多的白酒,消费者也只能从自己的口感和其广告上进行判断,并不能进行科学的辨别。  据报道,9月初,在白酒市场
期刊
作为雇主,如果你认为某位员工会对排名做出积极回应,你当然可以这样鼓励。但重要的是,必须根据个人情况区别对待。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衡量指标和各类排名的世界里。消费者使用它们来比较最新的产品,父母和决策者分别依靠它们来评估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水平。但是,当排名被用来评价员工表现时,结果又会如何呢?    疑问    人们常常会认为,彼此之间进行表现对照的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持自己的高
期刊
“如果富人都是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话,也许我的境况会稍微好点。”    陈光标在他的名片中如此介绍自己,“中国首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全国十大优秀志愿者。”  公开资料显示,陈光标,199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曾经做过针灸、推拿大夫。2
期刊
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上下结合,适者为上,这是销售团队管理的原点。    2007年,我正为湖南的一家快销品企业服务。在这家企业上半年的区域市场销售工作会议上,长沙市场的李经理和郑州市场的陈经理成为这次会议上的批评典型。  长沙市场是公司的战略性区域市场,在李经理手里也运作5年了,市场基础较好也比较成熟,2007年上半年虽然比去年同期销量增长了30%,但费用却增长了35%,而且管理比较混乱,离公司
期刊
产业集团和投资集团不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在具体运作上有很大的差别。    碰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涉及能源和矿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高档物业、物流等行业的民营多元化企业集团,刚开始是将煤矿等业务整体当作一个产品投资,等增值后就把矿产卖掉来获取收益。后来集团老总看到矿山发展得非常好,不但企业本身在增值,而且投资的金属矿、煤矿等产品也在增值,于是转而去经营矿山,做矿产的开采和销售等业务。虽然集团也
期刊
企业间竞争的结果,是群体思维的对抗与较量。娃哈哈应该依靠强大的品牌以及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发挥优势,驾驭市场。    自07年与达能的商标权之争以来,娃哈哈这家素来低调的公司以正式进军奶粉行业的“噱头”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此前在2009年,娃哈哈就突破性实现了436亿元的营业收入,并因此成为了饮料行业最赚钱的公司。继此之后,娃哈哈频频爆出要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声音。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更是在诸多媒体前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