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兴衰,教育为其根本。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师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个教育的发展态势,因此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师范院校“準教师”的培养举足轻重。传统教育基本以高考为导向,高考在中学教育中都发挥着极大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功利性极强。新高考改革作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其中关于教师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发挥着引领带头的作用。我国2017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基于外语学科的本质,凝练了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了外语学科育人目标。但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目前我国尚缺乏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为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在 2014 年首次提出《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 号),该计划要求创新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旨在“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该计划提出后不少高等师范院校积极响应并作出一系列关于本师范院校教师整改的要求,成效卓著。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此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历时五年,目标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并针对师德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师教育质量文化、教育教学新形态方面做出具体规划,并计划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基础。
2 师范院校卓越英语教师培养现状
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师范院校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大学,逐渐偏离师范院校要培养能发挥个人价值并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准教师”的本质。最明显的体现在其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尤其重视学科专业知识而轻教师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总体的课程结构设置呈现失衡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培养的师范生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师范教育课程内容陈旧,大部分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课程的理论课过多,实践课程较少,课程内容守旧,与新时代发展现状及实际课堂的联系脱节。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鲜有创新性,存在严重依赖书本的现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得到拓展。
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到中小学任教的教师,但部分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没有紧密联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不了解现有基础阶段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就与实际相脱节,缺少实践锻炼和经验总结,导致师范生毕业后很难融入实际教学。
3 师范院校卓越英语教师培养措施建议
明确培养目标,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完善师范教育体系,提高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的专业化水平,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同时重新思考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定位和作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经过教师培养专业机构的专业教育或训练,而不是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专业认定,应提高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能力。
构建新的师范生教育培养体系。职前教师教育转型首当其冲的内容就是课程改革,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课程一般包括三类,即学科专业类、教师教育类、通识教育类。多类多门的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师范生学习的需求,但对于培养卓越教师还不足够。卓越教师课程改革应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审视,在继承原有优秀成果的地方加以创新。同时要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更好的发展研究型教师人才,对培养的卓越教师更要高标准严要求。目前有部分院校对师范生进行了分层教育,针对不同的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兴趣、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差异性,选取师范倾向强的优秀的专业人才设置了卓越英语实验班重点培养。同时对于师范院校教育师资方面,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要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其中“三位”即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一体”值培养合作共同体。“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在教育体系中要相互合作、紧密联系,但在目前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三位”出现脱节的现象,高校、中小学独立办学体制联系不密切,导致针对目前中小学出现的最新教学成果、教学现状难以与高校进行衔接,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小学的对接也存在缺失现象。地方政府遴选建设一批优质教育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方面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高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基地实习是加强高校与中小学联系的重要途径,实行“双导师”指导,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促进卓越教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共同发展,全方位提升实习生教学实践能力,实习后及时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研究性发展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应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教育实践全过程管理,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
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实施协同创新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可以把新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上来,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保证。
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工具、现实科技操作,及时吸收基础教育最新成果,有机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完善对于卓越英语教师的监督评价机制,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4 总结
卓越教师的培养,不仅为国家培养卓越人才,也为地方师范院校提供改革的契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成为各高师院校改革的突破口,立足于新时代特点,着眼于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培养出一批有高水平师范专业技能的拔尖人才,增强师范院校师资专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有专业素质、专业水平的卓越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海瑛,张冬有,徐淑梅.普通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省思与措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8).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兴衰,教育为其根本。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师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个教育的发展态势,因此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师范院校“準教师”的培养举足轻重。传统教育基本以高考为导向,高考在中学教育中都发挥着极大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功利性极强。新高考改革作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其中关于教师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发挥着引领带头的作用。我国2017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基于外语学科的本质,凝练了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了外语学科育人目标。但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目前我国尚缺乏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为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在 2014 年首次提出《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 号),该计划要求创新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旨在“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该计划提出后不少高等师范院校积极响应并作出一系列关于本师范院校教师整改的要求,成效卓著。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此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历时五年,目标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并针对师德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师教育质量文化、教育教学新形态方面做出具体规划,并计划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基础。
2 师范院校卓越英语教师培养现状
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师范院校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大学,逐渐偏离师范院校要培养能发挥个人价值并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准教师”的本质。最明显的体现在其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尤其重视学科专业知识而轻教师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总体的课程结构设置呈现失衡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培养的师范生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师范教育课程内容陈旧,大部分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课程的理论课过多,实践课程较少,课程内容守旧,与新时代发展现状及实际课堂的联系脱节。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鲜有创新性,存在严重依赖书本的现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得到拓展。
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到中小学任教的教师,但部分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没有紧密联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不了解现有基础阶段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就与实际相脱节,缺少实践锻炼和经验总结,导致师范生毕业后很难融入实际教学。
3 师范院校卓越英语教师培养措施建议
明确培养目标,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完善师范教育体系,提高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的专业化水平,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同时重新思考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定位和作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经过教师培养专业机构的专业教育或训练,而不是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专业认定,应提高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能力。
构建新的师范生教育培养体系。职前教师教育转型首当其冲的内容就是课程改革,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课程一般包括三类,即学科专业类、教师教育类、通识教育类。多类多门的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师范生学习的需求,但对于培养卓越教师还不足够。卓越教师课程改革应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审视,在继承原有优秀成果的地方加以创新。同时要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更好的发展研究型教师人才,对培养的卓越教师更要高标准严要求。目前有部分院校对师范生进行了分层教育,针对不同的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兴趣、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差异性,选取师范倾向强的优秀的专业人才设置了卓越英语实验班重点培养。同时对于师范院校教育师资方面,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要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其中“三位”即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一体”值培养合作共同体。“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在教育体系中要相互合作、紧密联系,但在目前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三位”出现脱节的现象,高校、中小学独立办学体制联系不密切,导致针对目前中小学出现的最新教学成果、教学现状难以与高校进行衔接,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小学的对接也存在缺失现象。地方政府遴选建设一批优质教育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方面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高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基地实习是加强高校与中小学联系的重要途径,实行“双导师”指导,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促进卓越教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共同发展,全方位提升实习生教学实践能力,实习后及时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研究性发展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应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教育实践全过程管理,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
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实施协同创新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可以把新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上来,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保证。
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工具、现实科技操作,及时吸收基础教育最新成果,有机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完善对于卓越英语教师的监督评价机制,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4 总结
卓越教师的培养,不仅为国家培养卓越人才,也为地方师范院校提供改革的契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成为各高师院校改革的突破口,立足于新时代特点,着眼于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培养出一批有高水平师范专业技能的拔尖人才,增强师范院校师资专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有专业素质、专业水平的卓越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海瑛,张冬有,徐淑梅.普通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省思与措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8).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